“2.0”版上海自贸区“开门红”(扎实推进自贸区建设)
如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规范化,上海提出了12项主要任务,涵盖集聚跨境电商经营主体、鼓励跨境电商业态创新、创新支持跨境电商税收机制等内容。
来源:人民日报 孙小静
解读上海力挺跨境电商12条
简化备案有望带来业务井喷
7月28日,上海市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若干意见出炉。
这份涵盖了12项主要任务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上海市跨境电商发展水平要居全国前列。
作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上海的跨境电商出口量仅次于广东,列内地第二,但跨境电商进口规模一直偏小。
如何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规范化,上海提出了12项主要任务,涵盖集聚跨境电商经营主体、鼓励跨境电商业态创新、创新支持跨境电商税收机制等内容。
下面,澎湃新闻就邀请到跨境电商相关监管官员、跨境电商企业高管、支付企业高管等,对这12条任务进行逐条解读。
(一)集聚跨境电商经营主体
政策原文: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跨境电商示范企业。
支持国内企业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鼓励传统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跨境电商企业。
支持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点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
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第三方专业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商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等服务。
鼓励现有电商平台和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功能,鼓励国内企业与境外电子商务企业强强联合。
上海市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之所以说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跨境电商企业,是因为过去传统制造企业以代工生产为主;
而跨境电商可以赋予它直接接触国外消费者的渠道,让它更了解国外市场,并且节省掉出口的许多环节,节约企业运营成本,那么企业可以更专注在自主研发环节,走向国际市场,不再只是做代工。
(二)完善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
政策原文:依托本市电子口岸,把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为“单一窗口”平台,为进出口电商和支付、物流、仓储等企业提供数据交换服务;
为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管等部门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口岸监管便利化程度。
简化企业申报办理流程,建立公平、开放、透明、高效的对接服务机制。
上海某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单一窗口是一个泛的概念,本来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就应该具备这样“一个窗口集合多个部门”的功能。
从最早的时候,海关、检验检疫和外管部门与平台的对接就基本成熟了,还需要与工商等部门进一步做好对接,方便企业申报办理各种流程。
(三)发展跨境电商物流体系
政策原文:支持国内外物流、快递企业提供跨境电商物流服务。
加强航空、海运、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对跨境电商业务的运能保障。支持企业建立全球物流供应链和境外物流服务体系。
依托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完善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和集中监管场所布局;
由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集中监管场所的认定标准和操作模式,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驻相关区域开展业务。
上海某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像“由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集中监管场所的认定标准和操作模式”,在浦东国际机场的保税仓库,其实已经在这么做的了,也有相应的标准和模式。
(四)设立跨境电商示范园区
政策原文:优化跨境电商产业布局,依托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家级高新区和电商产业园区等,创建各具特色的跨境电商示范园区。
支持园区出台有关企业入驻、人才集聚、融资便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建设区域线下服务平台,鼓励园区建设贸易、仓储、配送、售后等综合服务体系,吸引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形成集聚和示范效应。
上海市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跨境电商业务会有一个通关、查验的环节,所以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园区需要具备一定的查验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上海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都具备这些基本条件了。
本着把上海跨境电商做大做强的初衷,意见鼓励在多个区域创建示范园区、优化产业布局。
(五)鼓励跨境电商业态创新
政策原文:促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支持保税商品展示叠加保税进口等跨境电商与传统零售相结合的业态创新。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设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形成线上线下跨境购物渠道的相互补充。
支持通过邮路、快递实现的跨境零售业务,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其通关、支付、结汇、仓储和售后服务等问题。
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跨境专业服务,率先开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商试点。
上海某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对于开设线下体验店,现在政策上并没有任何的限制。
意见是给出一个大方向,至于具体操作上,企业一定会考虑成本。
至于形式,主要是保税展示,不含交易,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你能在实体店看到上架的货品;
但不能当场购买,当然了,可以通过直接上线下单的方式,也就是跨境电商的方式来购买。
(六)优化配套的海关监管措施
政策原文:完善现有直邮进口和保税进口监管办法,探索建立“集货模式”监管制度。
实现进口环节行邮税电子计征,实施海关行邮税担保实时验放模式,提升跨境电商涉税订单通关效率。
创新商品备案自动审核模式,实现低风险商品7×24小时实时备案,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业务信息化水平。
完善跨境电商出口监管办法,对出口商品采取“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方式办理通关手续,并简化商品归类方式。
贯彻落实海关总署关于“实现全年无休日,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的通关时限要求。
推动邮路逐步纳入跨境电商服务试点,研究制定邮路进出口监管试点方案。
上海某大型电商企业高管:保税备货是跨境电商进口的一个创新模式,潜力很大。
我们在上海自贸区做保税备货也有一段时间了。
但一开始,在支付这块,只能用东方支付作为唯一的支付网关,所以出货量都受到了影响。
很简单,大部分消费者不太会注册东方支付的账号来作为支付手段的。
不过现在,除了东方支付,支付宝、银联、微信都开通了。相信接下来业务会放量增长。
上海市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集货模式指:跨境电商企业根据消费者所下的订单,先在国外采购货物,统一打包,以集货方式进境。
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做小量的尝试。
之所以要进一步探索,是因为,集货的商品不完全属于“个人物品”,也不完全是一般贸易,性质还比较模糊。
至于“推动邮路逐步纳入跨境电商服务试点”,这一条是要致力于改善“灰色”海淘的监管。
一般的海淘进口是以EMS为主,出口则以邮政小包为主,虽然是灰色的渠道,但它的需求量很大,需要研究好监管方案。
上海一跨境电商企业高管:像“商品备案自动审核模式,实现低风险商品7×24小时实时备案”,这都是上海已经实现了的。
只不过,海关有一些禁限类的商品,检验检疫部门则有它的负面清单,两个部门要如何更好地协调,最大限度地让低风险商品快速备案,为企业效率谋福利,是要进一步探索的。
(七)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
政策原文:对本市跨境电商进口检验检疫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简化企业和商品备案要求。对进口商品实行“集中申报、核查放行”。
对通过国际快递和邮路进境的商品,统一按照快件和邮寄物相关检验检疫监管办法管理。
对保税进口商品,实施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质量安全监管,依据相应产品国家标准的安全卫生项目进行监测。
对出境商品以检疫监管为主,一般工业制成品出口不再进行法检。建立基于风险分析的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机制。
加大第三方采信力度,监督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施检验检测,进行产品质量安全的合格评定。
上海某监管部门内部人士:“对本市跨境电商进口检验检疫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这一条意味着,跨境电商企业在取得相关资质和完成备案后,只要不是负面清单上的商品,像是热门的保健品类、3C类的商品都可以备案、售卖。这一条规则会带来跨境电商业务的“井喷”!
(八)提升跨境支付与收结汇服务
政策原文:支持银行和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商业务提供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务,支持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或正常收结汇。
推动银行、支付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改进跨境支付服务,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支持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开设境外人民币及外币备用金账户。
对邮路渠道直接寄送出口商品的中小经营主体,可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办理收结汇。
对通过海关集中监管、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经营主体,凭海关电子报关信息办理货物出口收结汇业务。
进一步扩大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的范围与交易金额,在确保交易真实性的前提下,逐步将试点扩展至所有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某支付企业高管:这一条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鼓励更多支付机构参与跨境电商,二是逐步根据需求扩展跨境支付业务范围。
现在支付企业开展的业务还比较少,进口、货物贸易为主。金额上到是没有限制,这条意见的意思是鼓励交易规模继续做大。
(九)创新支持跨境电商税收机制
政策原文:落实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适用跨境电商退(免)税、免税政策的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可依据海关电子报关信息和相关凭证,按规定申请办理退(免)税和免税。
探索实施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无纸化管理。在简化商品归类方式的基础上,研究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实行综合退税率政策。创新研究有利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的税收机制。
上海市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这是落实国家提出的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
过去在这方面,企业遇到过退税周期长、手续麻烦、凭证要求高等问题,相关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好。
“简化商品归类方式、研究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实行综合退税率政策”,这是希望探索的方向。
不同于一般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是很零散化的,商品品类多,如果税率高高低低,退税很复杂,而简化了归类方式后,采取“大类”的综合退税率,可以节约企业的时间和运营成本。
(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政策原文:利用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贸发展、对外投资合作、服务业引导等专项资金;
支持跨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训、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海外仓等项目。
重点支持跨境电商示范企业发展和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
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优惠政策,小微企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支持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服务;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与电商平台业务合作,根据跨境电商业务特点和要求,开展线上融资方式及担保方式创新,鼓励基于诚信的无抵押贷款方式推广。
为跨境电商提供适合的信用保险服务。引导和推动各类创业创投资金支持跨境电商初创企业,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上市。
上海市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按照相关的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以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也已发享受相关优惠。
某海外购物网站老总:这一条体现了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建议可以考虑设立专项跨境电商扶持基金。
(十一)加强创新研究和人才建设
政策原文:深入研究符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和国际通用规则。
鼓励相关企业、机构、院校合作成立跨境电商研究机构,为本市跨境电商工作创新提供理论研究和智力支持。
促进跨境电商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建立行业诚信认证制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实现行业自律管理。
通过扶持引导、业务对接、制定标准、评级评优等方式,提升行业创新水平,并推动国际间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合作。
培育和集聚跨境电商人才。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鼓励高等院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各类培训机构增加跨境电商技能培训项目。
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创业人才落户上海,支持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使跨境电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渠道。
业内人士:这还要看具体政策细节,比如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创业人才落户上海,条件设定有哪些。
(十二)优化市场环境和统计监测
政策原文: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评估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进以机构代码和商品编码为基础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探索建立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的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实现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
引导跨境电商主体规范经营行为,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作用,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国际间解决消费纠纷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加大执法监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跨境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种违法侵权行为。
完善外贸统计方式,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各监管部门系统,将跨境电商经营主体、贸易量、商品信息、结汇、退税等纳入统计,单列跨境电商贸易统计专项。
业内人士:这需要是企业自律和监管强化的内容。目前,不少跨境电商本身已经承担起了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当然,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跨境电商的监管涉及面也是很广的,尤其是涉及境外货源、退税等问题。
澎湃新闻 胡苏敏;原标题《逐条解读上海力挺跨境电商12条:简化备案有望带来业务井喷》
“2.0”版上海自贸区“开门红”
4月2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正式挂牌,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不仅空间扩大到原来的4倍,体制也发生较大变化。
如今,“2.0”版的上海自贸区已运行3个月,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孙继伟说:“扩区后,上海自贸区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便利化措施提升吸引力,外资合同猛增5倍
6月30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版全面上线运行。“我们盼了3年多啊!”上海元初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影明难掩兴奋。
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元初物流现在每天用单一窗口处理约200票出口报关、报检单据,以前这些报单分别在特定终端上人工输入,有时20人要干上两三天,之后校验差错还要两周;
如今只需两人将客户原始数据整理、自动导入单一窗口,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即时获取信息、即时查验、即时反馈放行指令。
现在,上海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项目已增至23个,参与部门扩大到海事、国税、外汇、食药监等17个;
功能覆盖货物申报、运输工具申报、支付结算、企业资质、贸易许可、信息查询等6个模块。“近300家企业已登记注册并可办理业务。”上海口岸办通关协调处处长程蒙说。
为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海关新推出了8项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的创新举措和8项支持科创中心建设的具体措施,检验检疫推出了“十检十放”“先进区、后报检”等24项改革举措。
上海自贸区还将内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从企业设立向变更环节延伸,将海关“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印铸刻字准许证”办理纳入外资一口受理,从原来的“五证联办”向“七证联办”拓展,更方便企业。
扩区后的各片区也已全面实施新版负面清单,并在陆家嘴、金桥、张江等片区开展了住所集中登记改革。
到6月底新设各类企业2.1万户,其中正式扩区后新设企业3223户,外资526户,注册资本106.51亿美元。
据介绍,扩区两个月,上海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数超过了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总和。
今年前5个月,上海自贸区吸引合同外资2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猛增5倍,占全市同期合同外资总额的79.1%。
从权力“瘦身”开始,倒逼政府自我改革
4个人扩至12个人,却忙得连节假日都得加班,蒋红军对自己眼下的工作只有一个形容词:前所未有。
作为浦东新区审改处处长,蒋红军全程参与推进了新区几轮行政审批改革。
自贸区扩区后,浦东新区政府与自贸区管委会合署办公,意味着要用国际通行规则来倒逼政府改革,蒋红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国务院下达的总体方案的25条中,有12条关于政府职能转变,如何转变?先从权力开刀。
扩区次日,浦东新区就“晒”出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把自己置于阳光下。近日,浦东新区又成立了全面推行政府清单制度建设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在清权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梳理两张清单,争取年内推出2.0版本。”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说。
在权责清单的基础上,浦东还计划推出首份“减权清单”。
凡是没有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全部取消,凡是市区两级依据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行政权力率先取消,凡是“红顶中介”全部取消和放开。
同时,市级经济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全部下放自贸区,第一批已下放163项。
“我们还在制订新区政府职能全面转变的方案,将贯穿‘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主线,包含132项具体改革举措。”孙继伟说。
自由贸易账户开立近2万,金融市场环境日益成熟
今年4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成功为一家企业全资境外子公司做了自由贸易账户项下首笔外币并购融资业务,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为该客户提供了约合5800万美元的融资业务,使客户顺利完成跨境并购交易。
上海自贸区的试验任务中,金融创新一直是重头戏。
2013年,“一行三会”发布了关于支持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51条,金融改革开始提速。
扩区后,区内金融机构种类、数量、层级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至4月末,上海自贸试验区共设有21家商业银行总行、100家一二级分行、351家支行网点,以及20余家非银行金融相关机构。
区内机构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61万亿元和4.1万亿元,占全辖区的比重分别为63%和82%。
“加快自贸金融创新的市场环境正日益成熟。”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说。
在众所关注的自由贸易账户上,上海自贸区已实现了本币和外币自由兑换,以及内资和外资企业外债管理的政策统一;
截至6月底,共有28家金融机构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开立近2万个自由贸易账户,账户收支总额6357.5亿元。
同时,扩大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累计有68家企业参与试点,165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1922亿元。
“下一步,上海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早日出台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方案。”
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透露,上海自贸区将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各项目的可兑换程度,方便企业和个人开展境内外投融资活动;
并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实行贸易、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三者并重,积极推动资本和人民币“走出去”,不断扩大境外人民币进入境内投资金融产品的范围。
“同时,还将扩大金融服务业开放,推动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以及金融开放‘安全网’建设,做好压力测试,切实防范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