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贸易金融双轮驱动人民币国际化走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IMI副所长涂永红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测算,预计“在3-5年内,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超过英镑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认为在5年以后,也许在2020年之前,人民币是可以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的”
“只要没有重大不利事件发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或许在两年内就将赶超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7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在发布的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简称报告)中这样预测。
目前,人民币是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
而从2009年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始算起,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仅走过了6个年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IMI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雨露认为,6年里,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保持着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状态。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测算,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在2014年年底达到了2.47%,2009年年底该指数仅有0.02%,5年间增长了120余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IMI副所长涂永红根据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测算,预计“在3-5年内,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超过英镑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认为在5年以后,也许在2020年之前,人民币是可以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的。”涂永红说。
与此同时,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四大主要货币的国际使用份额较前一年度明显下降,人民币、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及其他新兴国际货币的份额有所上升。2014年年底日元国际化指数回落至3.82%。
贸易与金融双驱动
报告指出,2014年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贸易与金融双轮驱动模式更加突出,人民币国际接受程度大幅提升。
金融改革加速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便利政策逐步落地,2014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达6.55万亿元,同比增长41.6%。全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份额提高至2.96%。
与此同时,金融交易逐渐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份额上升的主要力量。2014年人民币国际金融交易计价支付功能进一步强化,全球资本和金融交易中的人民币份额达到2.8%。
2014年人民币直接投资达1.0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
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日趋繁荣,2014年国际债权和票据发行量达47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当然,人民币国际债券和票据在全球的债券市场份额还比较小。
2014年全球多个国际金融中心开展了离岸人民币业务,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在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迅速扩大,为人民币国际债权的发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我国离岸人民币市场初具规模,据央行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3.1万亿元。截至2015年4月末,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约6667亿元。
报告指出,鉴于此,2015年例行SDR(特别提款权)定值检查将人民币纳入其货币篮子也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报告预测:“人民币有望在2016年加入SDR货币篮子。”
如果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即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官方认可,也是人民币进入主要国际货币行列的关键标志,象征意义巨大。
不过,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加入SDR货币篮子,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IMI顾问委员李若谷认为,需要进行更详细深入的论证。他指出,加入SDR货币篮子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而不加入SDR货币篮子也未必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李若谷举例:“日本在加入SDR以后,其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反而出现下滑,这是因为日本经济存在问题。”
金融体系须完善
李若谷指出,货币国际化最基本的条件是一国经济实力和贸易实力,中国需培育强大的制造业以及质量、技术、品牌、销售渠道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商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IMI顾问委员潘功胜同样认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发展必须依托更加稳健、更加开放的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为我们提供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基础和制度环境。”
在中国人民大学2015国际货币论坛上,多位与会专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但也是靠国家的经济实力、贸易实力、金融实力支持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IMI顾问委员李扬指出,当前人民币的国际计价、交易、支付功能推进较快,但这个推进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人民币作为储藏货币和避险货币的核心功能尚需要发展。
“成为储藏货币和避险货币,是货币国际化能不能继续推进,能不能在国际上站住脚的最关键条件。”李扬指出。
“要想让人民币成为储藏货币,必须有足够多的以人民币定价的产品。”李扬说,“从国内角度来讲,可以简单归纳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的金融改革,完善中国金融体系,让中国金融体系不断提供人民币定制的、人们可依赖的收益丰富的产品。”
为此,李扬建议:
第一,我国需要有一套可依赖的、可实施的、可信的产权保护制度。货币的信用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而在制度上,一国货币的信用是靠产权保护予以支撑的……
第二,我国需要有一个发达的、有深度、有弹性的市场,尤其是需要有一个有深度、有弹性的债券市场。
“现在中国市场规模比较大,但是存在着非常多的制度缺陷。比如说债券市场,现在中国没有信用债券,尽管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券也有评级,但是那个级别并不是信用等级,而是背后担保机构的等级,最后是作为强大支撑的国家的信用等级。看不出风险,怎么投资,这是市场的问题。”李扬说。
第三,我国需要一个有效率的支付清算体系。国内现在的支付清算体系还没有统一,更不用说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美元的支付清算体系及日元等支付清算体系间相互连接的问题。这些现在都还只是任务,大部分建设工作都没有启动。不能清算,资金何以流动;资金不能流动,又怎么能够进入呢?
国际化的过程会比较漫长
李扬认为,“在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时候要反过来看,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至关重要”。
“从国际角度来讲,人民币国际化不能只看到会给我们带来的害处,还必须同时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币国家化给我们带来的责任。即,要承担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品的责任。我们要逐渐建立承担国际责任的一套体系。”李扬指出。
李扬介绍,一般而言,所谓公共品大概分三类:一类是和平安全。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要开始承担这样的责任,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想自己的货币在国际上树立良好的印象,必须向世人显示,你能维护和平。
公共品第二类,就是要能够维护和建立一套稳定且可持续的经济体系。从全球而言,经济体系包括三大支柱,一个是货币体系,第二个是贸易体系,第三个是投资体系。
李扬认为:“在投资体系领域,目前没有国际通行的国际规律可循。全球的投资被3400多个双边多变的投资协定规范着,很分散。目前全球需要一个国际投资的规则,现在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目前正在推进的中美投资贸易协定,就可以为国际提供投资的规则,但这并非一日可以完成,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公共品第三类,就是有效的国际援助体系。当别人出问题的时候,你必须能提供有效的援助,既有效的援助体系必须建立。”李扬说。
多位专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会比较漫长,还需要中国不断健全市场中的相关机制、体系,完善制度环境。
潘功胜亦在会上发言强调:首先,要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目前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不太远,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换可兑换程度。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出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完善沪港通,进一步简化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
其次,协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我们应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的定价机制,增强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三,着力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加快建设多层资本市场体系。同时完善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推动人民币跨境系统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
最后,积极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风险预警,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