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自贸区”:谜一样的未来
欧洲是中国这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中国需要一个发达经济体作为战略支撑。
文/ APD自贸区观察 薛融融
欧洲是中国这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关键。中国需要一个发达经济体作为战略支撑。
对欧盟来说,如果双方协力促进中欧自贸协定签订,将为5.7亿人打开13亿人的广阔市场,并形成欧洲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动力。
但欧盟对于和中国建立自贸区的暧昧态度令人费解。并不是“给钱都不要”,而是两个大型经济体间商谈自贸区相当复杂,牵扯敏感问题较多,谈起来费时费力。就连欧美之间的自贸区,也是谈了很多年才又开始启动,但是问题也还不少。
当前,中欧间的互补性日益明显,中国对欧洲的主动姿态前所未有。“中欧自贸区”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机会。
抓住机会,可能完成历史性的跨越。
作者:李春顶
李克强总理月初的欧洲之行再一次抛出了启动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的绣球,但向来浪漫的欧洲人对此却一直不解风情,羞答答地给出了欲拒还迎和暧昧不清的反应。
中欧自贸区的议案,遭到了欧盟成员国的集体反对,28个成员中仅有德国、英国和瑞士表示支持。欧盟成员主要担忧大量廉价的“中国制造”冲击欧洲市场,给“欧债危机”后举步维艰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德国和英国一直支持中欧自贸区的构想,并力图说服和鼓动欧盟成员开启谈判。德国认为自贸区有利于降低欧洲商品生产成本,增强欧洲商品竞争力。瑞士在钟表等高档奢侈品领域具有优势,更多希望建立自贸区以扩大海外市场。
欧盟对于和中国建立自贸区的暧昧态度从经济利益角度上是让人费解的。
相互贸易方面,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自由贸易区会大大促进相互贸易的发展而实现共赢。另一方面,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可能导致欧盟成员的不满,担心自贸区会进一步扩大贸易不平衡,受到更多“中国制造”的竞争和威胁。但必须看到,中国和欧盟产业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互补性较强,自贸区带来的中国市场开放会为欧盟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互投资方面,中国是欧盟的重要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且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相互投资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增速很快。相比较而言,欧盟对中国的投资大于中国对欧盟的投资。自贸区在投资领域的开放将会更多惠及欧盟。但欧盟显然对于单方面的投资协定更加感兴趣,希望在投资协定达成之后再考虑双边自由贸易区。
对于中国来说,欧盟已经连续10多年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与欧盟构建自贸区的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并且与单方面的投资协定比较起来,自贸区对于中国的积极效应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中欧自贸区还将具有抵御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及美欧启动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负面冲击的作用。
中欧自贸区虽然具有建设和发展的潜力,但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障碍来自于方方面面。
其一,欧盟有28个成员,内部达成协调一致非常不易,更何况各成员的诉求和意愿存在差异,中国欲与欧盟谈判自贸区需要克服各方的刁难,从欧盟内部对于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的态度足以管中窥豹。
其二,欧盟是发达经济体,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两者所处的阶段决定了相互的诉求存在很大的差异,难以协调。欧盟更多地会关注知识产权、倾销和补贴、劳工标准、国有企业、环境、市场开放和投资限制等条款,而中国更关心绿色壁垒、碳关税、贸易摩擦、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等议题。且对于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中国仍需要考虑产品和产业的承受能力。
其三,中国和欧盟相互的贸易摩擦频繁,法国等部分国家对“中国制造”存在偏见,背负这样的背景讨论自贸区实属不易。纵然如此,中欧自贸区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欧盟的自贸区“朋友圈”不断扩张,已经与除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的绝大多数国家开展了自贸区的谈判。截至目前,与韩国已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新加坡和加拿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处于国内批准阶段,与美国、日本和印度的自贸协定处于谈判中。同时,2012年以来欧盟还相继启动了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
如果说欧盟仅仅关注与发达经济体的自贸区,而对中国-欧盟自贸区的态度不温不火,则可以解读为考虑现实谈判的难度和可行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欧盟启动了与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多个发展中经济体的自贸区谈判,着实让人难以理解缘何单单对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中国的态度扑朔迷离。
欧盟的“暧昧而不表”可能来自于多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担心“中国制造”的竞争与冲击,带来更大的贸易逆差,影响增长与就业。
第二,内部各成员的诉求不同,确实难以协调一致。
第三,更加关注投资协定,希望中国开放更多的投资市场,以自贸区为砝码施压投资协定谈判,换取中国更多的让步。
第四,当前欧盟自贸区建设的重点是美欧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无暇顾及与中国的自贸区。
第五,考虑到中欧自贸区谈判的众多障碍,认为在完成投资协定谈判后启动自贸区谈判更加可取。
第六,欧盟和美国希望暂时把中国排除在外,等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达成后施压中国,获得更大的让步和市场开放。
中国和欧盟的自由贸易区在当前阶段只是个空中楼阁,并且面临着重重障碍。但任何时候的谈判过程都是困难的,中欧在贸易和投资上互为重要伙伴,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未雨绸缪地尽早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甚至谈判,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是正当其时的明智选择。那么,中欧自贸区的“爱情之路”在何方?
首先,欧盟对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兴趣更浓,希望在达成投资协定后启动自贸区谈判。投资协定的达成对于自贸区谈判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完成了投资领域的自由化。完成投资协定谈判后再启动自贸区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路径。
其次,选择欧盟内部单个国家作为对象谈判自由贸易区,再寻求与欧盟整体的自贸区。欧盟内部成员众多且复杂,一次性谈判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区并不容易。可以选择单个重要且有意向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和瑞典等先行启动谈判,等到时机和各方意愿成熟再谈判整体的自贸区。
再次,事实上,无论是先完成双边投资协定还是先谈判单个国家的“两步走”路径,都存在重复谈判且浪费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一次性谈判中国-欧盟自贸区虽然困难更多,但一步到位从长远来看可能更加有效。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促使欧盟成员认识到自贸区的潜在收益,不断地抛出我们的“绣球”并送上“鲜花”,撮合中国-欧盟自贸区的“爱情”。(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贸易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