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助推“轻型银行”
互联网时代,在风口上猪也会飞。但风口不常有,没有风的时候,什么样的猪还可能飞起来?显然是体重相对较轻的猪。就未来银行业而言,那些资本轻、效率高的银行,将有华丽转身的更多机会。因此,当下不少有远见的银行,争先恐后地提出“轻型银行”战略。这既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当下和未来金融业态轻型化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时代,在风口上猪也会飞。但风口不常有,没有风的时候,什么样的猪还可能飞起来?显然是体重相对较轻的猪。
就未来银行业而言,那些资本轻、效率高的银行,将有华丽转身的更多机会。因此,当下不少有远见的银行,争先恐后地提出“轻型银行”战略。这既顺应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当下和未来金融业态轻型化发展的趋势。
“轻型银行”的本质,是以更少的资本消耗、更集约的经营方式、更灵巧的应变能力,实现更快的发展和更好的回报。以招商银行为例,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看,重点在于“资产轻”:在业务布局上,资源重点向零售银行业务集中,通过进一步聚焦零售来巩固优势、打造特色;在角色定位上,实现从贷款提供者向资金组织者、撮合交易者和财富管理者转变。
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则为商业银行实践“轻型银行”战略提供创新方式,创造更多可能。
资产证券化是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一项重要的创新。最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是1970 年美国政府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发起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MBS) 。之后,资产证券化从住房抵押贷款品种向其他资产发展,出现了资产支持证券(ABS),其基础资产是除住房抵押贷款以外的其他资产。
信贷资产证券化问世后,迅速被西方很多国家所效仿,并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资产证券化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市场上的成熟产品,也是金融机构主要业务之一。
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从2005年开始。2005年4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发布,正式拉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帷幕。2005年至2008年,国内11家金融机构发行了17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总规模达667.8亿元。2008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此项工作被迫暂停,直到2011年恢复试点。2014年,全国共发行66单贷款证券化产品,金额2825亿元,是以前年度发行量的近三倍。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而言,有着多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高资金流动性。资产证券化被引入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抵银行押贷款的流动性风险。银行通过对一些数额大、周转慢的优质信贷资产实施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长期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加速资金周转。比如,通过证券化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功能,将一些低流动性的贷款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并及时获取现金,低流动性资产就可顺利转变为高流动性资产。此外,银行投资并持有MBS、ABS等产品,在需要流动性的时候及时在资本市场出售,还增加了流动性管理手段。
二是有助于化解不良资产。不良贷款证券化是降低不良贷款率的有效途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曾经于2002通过对不良贷款等债权资产实施证券化,尝试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变现。2006-2008年间,东方、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建设银行也都发行过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对不良贷款证券化进行大胆实践。通过信贷出表转移风险,银行体系不良贷款压力将减轻,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银行经营模式从资产持有向资产交易转变。近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不断攀升,银行更可以主动推出更多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三是有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我国间接融资过高,社会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但除了贷款提前归还及到期收回,银行几乎没有其他盘活手段,且不少银行中长期贷款占比在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既要执行巴塞尔委员会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又要维持银行业较强的信贷投放能力,重要的解决办法就是要让银行的信贷资产流动起来,使银行的贷款可转让、可变现。所以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提高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可以释放银行的资本占用,进而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
四是有助于改善盈利结构。长期以来,银行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款利差。这种简单的盈利模式,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难以持续。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银行的收入主要由资产售让收益、持续的服务费收入、新资产的收益三部分组成。从短期看,银行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将一些流动性差的资产获利提前支付,获得一定的服务费用和流动性强的资产。长期而言,银行可以利用这些资产扩大证券化资产规模,从而不断获得贷款出售以及服务费的收入,奠定长期的、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基础。
五是有助于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业务由表内向表外业务转换的渠道之一,有利于银行体系分散风险。比如,现在监管部门鼓励向小微三农重要领域倾斜,探索发起绿色信贷证券化、小微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的专项证券化,将推动银行调整贷款结构、降低贷款集中度。同时,资产证券化还为银行解决期限错配风险提供工具。此外,通过资产证券化,投资者、中介机构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银行信贷流程中来,有助于银行减少暗箱操作和不规范行为,降低各种操作风险。
当然,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资产选择较少、产品定价问题缺乏标准、多头监管现象突出、银行互持现象严重、缺乏法律规范等。尽管试点多年,与发达国家规模庞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相比,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的发行量和存量都非常少,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比例极小。下一步,除了加强金融监管、防止再证券化之外,还需要继续解决一系列问题,包括加强立法工作以及完善税收政策、抵押权转让、风险隔离、有限追溯、信息披露等。
近年来,决策层和监管层都高度重视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继银监会、证监会之后,央行今年4月也简化了信贷资产证券化额度注册流程,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银监会备案+央行注册”模式正式确立。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盘活存量资金,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至此,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总规模接近万亿。
可以预见的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从局部试点走向常态化发展,资产证券化的快车即将启动。那么,商业银行又该如何应对常态化?下一步,商业银行应该转变观念,主动作为,积极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首先,要在战略上对信贷资产证券工作进行安排,并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部署;其次,要清醒认识证券化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市场规律和客户需求,推出更多证券化产品;再次,要在证券化推进过程中处理好总行和分支行的利益关系,提高分支机构参与证券化业务的积极性。我们相信,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将可以在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中寻找到自己新的坐标。
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大象。而信贷资产证券化将为银行插上灵巧的翅膀,让银行迈向未来的脚步更轻盈,甚至还可以迎风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