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荣:新常态下的信息化金融

2015-06-18 09:24 788

新常态,是指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

 

新常态,是指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在不断深化改革的同时,特别注意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推动金融业态不断创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目前我国金融业正快速向信息化金融迈进,为新常态下促进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和保障。

 

信息化金融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首先,科技创新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在要素禀赋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和经济结构不断转换的过程。长期以来,依靠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型生产要素驱动,我国经济在不断扩大投资基础上得到了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有那种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低成本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常态下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这一系列国家战略部署,意味着科技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创新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其次,新常态下信息化金融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完善,金融创新加快发展,金融开放不断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质量效率有了大幅提高。但也要看到,现阶段金融服务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仍然不平衡,与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亟待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其完善并健康发展。

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前海微众银行时指出,要利用科技创新倒逼金融改革。后来,李克强总理视察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时,要求银行要进一步降低服务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具体要求。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对金融领域支撑电子商务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要求推广金融服务新工具,规范网络化金融服务新产品。具体内容包括:建设完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移动金融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升在线支付的安全性,满足电子商务交易及公共服务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开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合作,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和效率。这些意见充分反映了国家对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促进经济发展的期盼和要求。

从当前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热点主要包括制度体制改革和科技发展创新两个方面。制度体制改革包括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而在科技发展创新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随着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科技与金融将进一步深度融合,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新业态、新产品、新理念层出不穷,带来了金融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和金融服务成本不断降低,这种信息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阶段即信息化金融将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极大促进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信息化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巨大

 

所谓信息化金融,泛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的各类资金融通活动,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均是其重要表现形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业从利用信息科技辅助业务处理起步,运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科技手段推动金融创新与发展,逐步完成了业务联网处理和数据全国大集中,实现了传统金融业务全面信息化。进入21世纪,随着大数据、智能芯片与终端、移动网络、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业逐步应用,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构成要素和业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金融业正式迈入信息化金融新时代,在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惠及社会民生、促进消费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促进我国金融改革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信息化金融已成为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例如,由信息系统构成的基础设施,为金融改革措施的落地提供了统一、公平的环境;云计算、平台化等新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低成本快速开展金融改革相关新业务;信息技术通过改变金融机构组织结构,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决策智能化,显著提升了金融运行效率。

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信息化金融可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成果,创新金融信息的存储、处理和服务模式,增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比如,借助宽带网络和移动互联技术,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开展支付或信贷等资金融通活动,提高货币流动速度;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可更加深入、精确地挖掘出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资源向更有效率和急需扶持的产业流动,大幅降低资金期限错配和结构错配。

降低服务成本,助力普惠金融。 有研究表明,发展网络银行可大幅度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同时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依托银行卡支付网络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金融IC卡和移动金融可打通服务渠道、降低服务成本,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务。云计算、云服务的运用,有助于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微金融机构更加灵活、高效地开展金融创新。

推动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信息化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可的获得性,支持网络零售平台做大做强,吸引中小企业和普通用户普及应用电子商务,拓展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培育城市社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同时,信息化金融通过科技创新,可为社会大众提供低成本、多元化的信贷、支付等金融服务,营造更加更加良好的创业和创新环境。

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今,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的空间屏障被打开,资本流动速度大大加快,为全球范围内配置金融资源提供了支持。大力发展信息化金融,有助于金融业与世界接轨,促进我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落地实施,提升我国金融业的在世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信息化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正成为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未来信息化金融将呈体系化、普惠化和包容性发展。

更加注重顶层设计,配套政策规范不断完善。 信息化金融作为信息科技与金融业务融合发展的新生事物,创新与风险并存。尤其在发展初期,需要及时关注潜在风险,不断完善信息化金融下的监管机制与框架,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未来,金融业应更加注重信息化金融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框架,不断完善征信、支付、反洗钱、账户、安全等金融基础设施,为信息化金融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基础性保障。

更加注重普惠与创新,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 信息科技与金融业务将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广大民众的能力,推广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例如,随着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未来金融IC卡、移动支付将成为社会大众使用频率最高的金融服务手段,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而且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等经济实体发展。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将不断涌现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包容开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金融领域亦然。在信息化金融时代,传统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积极以各种形式尝试转型,利用信息时代的思想和技术创新盈利模式和改善客户体验,逐步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同时,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P2P、股权众筹等新的金融业态也将持续涌现,不断丰富信息化金融的内涵和外延。■(责任编辑 张 林)

0
标签: 常态 驱动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