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扩大试点 服务低收入人群释放消费潜力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吴雨、姜琳)刚刚开业的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推出首款个人消费贷款产品“任性付”,与京东的“白条”、蚂蚁金服的“花呗”等电商在消费信贷领域短兵相接。在“互联网+”为传统消费信贷增添活力的同时,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将有力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 吴雨、姜琳)刚刚开业的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推出首款个人消费贷款产品“任性付”,与京东的“白条”、蚂蚁金服的“花呗”等电商在消费信贷领域短兵相接。在“互联网+”为传统消费信贷增添活力的同时,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将有力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计224.23亿元,贷款余额208.80亿元,实现净利润4.66亿元,累计为135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消费金融公司是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金融服务的。2010年,银监会批准北银消费、中银消费、锦城消费和捷信消费4家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后,银监会又先后批准16个城市参与试点,符合条件的香港和澳门金融机构可在广东(含深圳)试点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此次,政府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
尽管我国金融消费公司从2010年就开始试点,但广大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这种不吸收公众存款,但可以提供小额个人消费贷款的机构,和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做房贷、车贷,业务范围仅限于中低收入小额消费信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从目前市场情况看,消费金融信贷额度从几千元到20万元之间。
数据显示,消费金融公司在西方国家以及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部分亚洲地区已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模式,在个人信贷领域市场份额接近30%。
“我国目前只有约10家金融消费公司,大多还是银行参与发起,市场占有量有限。”郭田勇表示,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据艾瑞咨询预计,2014年至2017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7年将超过27万亿元。波士顿咨询公司则发布报告称,截至2014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大约是7.7万亿元,这一数字将于2018年增长至17.5万亿元。
为了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目前不少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借“互联网+”,探索行业发展新路。招联金融消费公司和首批个人征信机构芝麻信用合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补充个人信用评估,并联合推出贷款利率优惠活动。而苏宁消费金融公司更是将苏宁的电商平台和消费信贷无缝对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可选择消费贷款分期支付。
苏宁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王琪生表示,消费金融贷款和传统的银行贷款最大的区别是小额、分散、无担保,尤其是针对那些在银行申请不到信用卡,或授信额度不太高的群体。
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成熟一家、批准一家。
“互联网时代,消费主体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推动了消费金融的迅速发展。”郭田勇说,“金融消费公司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更多客户,还可以根据互联网大数据防范风险,随着国内互联网公司对于征信数据的挖掘,会有更多消费金融公司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