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政策红利,加速布局海事金融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自贸区政策红利的背景下,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可以有效带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将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事金融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自贸区政策红利的背景下,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可以有效带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将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事金融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海运业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经济安全、推动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5月28日,在由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与金融时报社共同主办的主题为“自贸区时代:中国海事金融发展的新挑战、新思索、新成长”的首届中国海事金融(东疆)国际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领导、业内专家学者、租赁公司、商业银行的代表围绕海事金融发展的需求、变化以及趋势、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与会人士表示,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自贸区政策红利的背景下,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可以有效带动船舶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将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海事金融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务院在2014年9月印发了《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适应国民经济安全运行和对外贸易发展需要。”
银监会非银部副主任毛宛苑认为,融资租赁对船舶工业、航运业转型升级发展发挥独特的作用。融资租赁具有融资的特点,能够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实业相对接,有效连接供给和需求,带动设备投资和技术升级,扩大船舶工业需求。
目前,国内的船舶海工租赁业务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以天津东疆为例,因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优越的政策环境,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已成为全国从事船舶、海工融资租赁业务聚合地,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船舶、海工融资和租赁中心。截至2015年4月底,在天津东疆注册的租赁公司达1026家,累计注册资本金638.4亿元人民币;共完成485架飞机租赁业务,11台发动机,71艘国际航运船舶,8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总额达298.3亿美元。
近两年,租赁公司涉及的船舶及海工领域越来越广,“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据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副总裁乔凯介绍,民生租赁目前船舶及海工资产规模已经达到近300亿元,业务范围已涉及节能环保型散货船、超大型集装箱船、高端海洋工程辅助船、海洋钻井装备、海底工程装备等船舶及海工各细分领域,在欧洲、南美和东南亚形成了稳定的客户群体。
船舶、海工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4月21日,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表示,天津自贸区挂牌后,将根据中央对其的战略定位,利用航空港、陆路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此次论坛上《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港东疆片区关于加快海事金融产业发展(暂行)鼓励办法》也正式公布实施。据悉,这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揭牌后首个专注于船舶和海工租赁的支持政策,涵盖推进投资便利化、实现监管便捷化、提升融资便利化、优化涉税服务、加快培育产业链、完善产业支持平台等六大方面。
随着国内外航运市场的回暖以及船舶、海工租赁业务的扩容,不少大型的金融租赁公司对于海事金融领域的布局也在加速,在此次论坛上就有多家租赁公司与银行、航运企业签署了租赁合作项目。工银租赁与平安银行签署了项目金额10亿元人民币的航运产业基金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民生租赁、烟台中集来福士与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就1座自升式钻井平台租赁项目签署合作协议;朗业租赁、大连祥海林远洋渔业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就祥海林远洋渔业渔船项目签署合作协议;中铁十八局与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签署融资租赁公司及贸易公司落户协议;开滦国际融资租赁公司与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签署落户协议;中兴能源有限公司与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就在东疆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相关租赁业务签署落户协议。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巡视员李青平在致辞中表示,目前国际海运市场景气度仍然欠佳,随着全球经济逐步稳定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相信行业的春天已经不远。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