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人民币的崛起与国际化进程?
2015年对于人民币(6.1986,-0.0027,-0.04%)国际化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致力于推动人民币(6.1986,-0.0027,-0.04%)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同时还在进一步放开资本账户管制,提高人民币(6.1986,-0.0027,-0.04%)的可兑换程度。但是,人民币(6.1986,-0.0027,-0.04%)国际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人民币
2015年对于人民币(6.1986,-0.0027,-0.04%)国际化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致力于推动人民币(6.1986,-0.0027,-0.04%)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同时还在进一步放开资本账户管制,提高人民币(6.1986,-0.0027,-0.04%)的可兑换程度。但是,人民币(6.1986,-0.0027,-0.04%)国际化究竟意味着什么?人民币(6.1986,-0.0027,-0.04%)国际化能走多远?人民币会挑战美元的地位吗?什么因素会抑制人民币在海外的接受度?今天,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做客本期“首席观点”,结合中金宏观经济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从历史的视角考察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潜力,并探讨人民币崛起的主要制约因素。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所在
记者:在您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什么?
梁红:国际货币体系长期以来都为一种货币所主导,由该货币充当主要的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荷兰盾是17世纪和18世纪时期主要的国际货币,之后英镑(1.5283,-0.0002,-0.01%)扮演主要国际货币的角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概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开始到现在,美元一直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欧元(1.0953,-0.0026,-0.24%)(或早前的德国马克)和日元(124.185,0.067,0.05%)也获得了广泛使用,但从未真正威胁到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货币的国际地位常常与发行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不相匹配。美元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使用程度远远大于美国经济规模或贸易规模所单纯对应的水平。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贸易国,但人民币并未得到相应广泛的使用或交易。
与语言类似,货币因为别人使用它而产生价值,而这种网络效应导致了货币国际化与经济基础条件之间的不对称关系。英语之所以是世界通用语言并不是因为它的简单或优美,而是因为它的广泛使用。同样地,人们选择使用美元是因为别人都在用它。在没有政府强制执行的情况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参与者集中使用一种或几种货币,以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从动态的角度来看,一旦某个货币成为主导货币,其主导地位将会自我增强。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表现出捍卫当前主导货币的很强惯性,但变化一旦发生,将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更大程度地融入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市场力量推动下扩大国际使用的过程。换句话说,人民币尚不具备挑战美元地位的条件,而且可能还差之甚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主要在于消除人民币国际使用的制度限制,而它的实际接受程度必须由市场力量决定。
然而,即使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下,人民币仍有足够的空间获得更广泛的使用。一方面,即便在考虑网络效应之后,目前人民币的使用程度仍大幅低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所隐含的潜在水平。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可因风险分散而受益,尤其随着人民币交易平台和支付设施的改善。全球金融危机的广泛影响正是过度依赖美元所带来风险的一个例子。
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潜力
记者:那么,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潜力有多大呢?
梁红:人民币国际化实际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提上政策议程的。近年来,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交易中的使用限制被逐步取消,在资本账户交易中的使用范围亦逐步扩大。因此,中国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量持续稳步增长,人民币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支付货币。得益于离岸市场的发展,人民币交易也正变得更加活跃,外汇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九。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深度确实也在逐步增加,其中香港拥有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但是,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或外汇交易的最新份额仍只有2%左右,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角色仍然相当有限。
在讨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潜力这一问题时,我们的研究团队借助一个隐含非线性关系的回归模型,尝试评估网络效应和经济基础因素对一国货币所占国际储备份额的影响。我们发现:1)网络效应具有显著影响;2)经济规模是决定货币储备地位的关键因素;3)与金融开放和汇率稳定等因素一起,发行国的债券市场深度(而非股票市场)是影响该货币储备份额的重要因素。
基于该分析,我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更大程度地融入当前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过程。要说人民币挑战美元为时尚早,但是在现有体系下,人民币仍有足够空间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使用。基于包含主要解释变量的基准模型,我们估计:在当前条件下,基于其他储备货币的过往经验,我们估计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潜在份额可达3.7%,相当于2.7万亿元。这大致相当于英镑(1.5283,-0.0002,-0.01%)的储备地位;当未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份额达到当前美国的水平,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潜在份额可达19.2%,相当于23.4万亿元。也就是说,届时人民币的储备地位可能与当前欧元(1.0953,-0.0026,-0.24%)的地位相当。
人民币崛起的主要制约因素
记者:如您上述分析,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规模,人民币储备规模应该高于其实际水平,这一反差背后制约人民币崛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梁红:与储备货币发行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中国的资本管制还是较为严格的。目前,在全部40项资本账户交易中,人民币已经在35个项目中实现了可兑换,包括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在内的人民币资金跨境流通渠道也已具备。但是,已经放开的大部分资本账户活动仍然受到配额限制,或者需要获得批准。因此,中国人民银行有必要同外国央行签署更多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大部分人民币计价债券都在国内银行间市场发行和交易,但是目前只有少数央行可以进入中国的银行间市场。
同样,中国债券市场的深度也落后于许多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储备资产组合与其他外汇资产的区别在于,储备资产通常由流动性强、容易变现的外汇资产构成,如银行存款、和长短期政府债券。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影响货币的国际储备份额的是发行国的债券市场深度而不是股票市场的市值。近年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都很迅速,但是市场规模仍然较小,而且流动性不高。
由此看来,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或债券市场深度的增加可使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潜在份额进一步增加:如果中国金融开放度和深度达到目前韩国的水平,当中国在世界GDP中的份额达到22%时,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的潜在份额可额外增加6个百分点。
当然,一个储备货币的崛起还取决于其他条件,如有效和透明的货币政策框架、良好的法治环境乃至发行国的政治影响力。我们并不试图一一探讨所有的相关条件,而只是希望从金融的视角强调制约人民币崛起的最主要因素。
记者:对于这些制约的减弱或消除,您能作一预测吗?
梁红:我们预计,中国很快会推出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提升人民币的“可自由使用”程度,推动人民币加入SDR。尽管“可自由使用”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它是SDR篮子货币的主要标准(目前SDR货币包括美元、欧元(1.0953,-0.0026,-0.24%)、英镑(1.5283,-0.0002,-0.01%)和日元(124.185,0.067,0.05%))。由于今年的SDR评估大概将于10月份举行,我们认为计划中的一些金融开放措施将很快得到实施。我们预计,人民币在今年年底前将可被称为完全可自由兑换。
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将会快速发展,这也将为中国国有部门资产负债表的重组提供支持。今年早些时候,财政部提高了政府债券的发行额度、并推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计划。金融深化是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足够投资工具的一个必然步骤。
这些发展都将助推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如果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将向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人民币作为“硬通货”的有利讯号。人民币国际化不会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可能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才有可能到达一个可于当前占主导货币相竞争的临界点。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人民币的崛起都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对中国、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梁红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获学士学位,之后获美国乔治城大学经济学博士。2008年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此前曾先后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高盛公司。
2009年7月
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2年11月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
2013年12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014年6月
建行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行担任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