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江湖的几大门派
仿佛当年的全民炒股热再一次重演,这一次的全民余额宝、全民P2P让 “屌丝”尝到了逆袭金融精英的甜头,面对往日趾高气扬的银行也终于翻身作主人。伴随炒股热乘势而起的是在电视、报纸、博客、里每日刷脸的股评家,围绕着大盘,K线衍生出了一千零一种理论,三百六十个门派。
张 远/文
互联网金融
这一池被劲风吹拂的春水,也成了各路专家、
业内人士、
观察家纷纷争夺的一个江湖。
仿佛当年的全民炒股热再一次重演,这一次的全民余额宝、全民P2P让 “屌丝”尝到了逆袭金融精英的甜头,面对往日趾高气扬的银行也终于翻身作主人。伴随炒股热乘势而起的是在电视、报纸、博客、里每日刷脸的股评家,围绕着大盘,K线衍生出了一千零一种理论,三百六十个门派。
互联网金融这一池被劲风吹拂的春水,也成了各路专家、业内人士、观察家纷纷争夺的一个江湖。这是一个草木初发、江山簇新、尚无权威盟主的江湖,草根的逆袭,精英的反戈,网络势力与金融势力的对决在这里上演。
虽然马云一句话的影响力可能胜过他们的万言书,不过这些人却可能引导着大众对余额宝的看法。两军对垒,新旧交锋时,双方的檄文、战鼓不仅左右着将士的气势,也在影响着民心的归属。
今天,我们就通过几本代表性著作来梳理一下互联网金融江湖的几大流派。
草根派:《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
“央行行长,工行董事长、农行董事长,腾讯、阿里两马都在几次会议上推荐这本书,两个月销售两万册,监管部门基本人手一本。”虽然这些网络上流传的消息未经证实,不过这本《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稳坐同类图书的头把交椅却是毋庸置疑的。
在银行系统摸爬滚打十几年,多次成功创业,曾晋身“本土私募50强”的江南愤青当然不能归入屌丝阵营。不过,他在互联网金融圈的声名鹊起却是“草根挺然出头”的榜样。他的直言快语、辛辣言论为更多的人熟知和激赏。尤其是他对于阿里巴巴等巨头直言不讳的批评在为自己招来“阿里黑”称号的同时也俘获了一批拥趸。虽然成名于网络,发迹于草莽,可江南愤青更像是一个为传统金融机构辩护的“守旧派”,以至于他自嘲自己成了互联网金融圈的“公敌”。
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所扮演的是打破金融管制的革命者或者颠覆者的角色。”在此之前,保理、供应链金融、小贷公司、信托、担保等早就在做了。作为白衣骑士的互联网在2013年的登场,只是业内殷切期望的再一次投射而已。所以,互联网金融只不过是影子银行的新变种罢了。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牌照的逐步放开,围墙的逐渐倒掉,互联网金融的“降纬”优势也在慢慢失落。
互联网金融不瘟不火的美国就是我们的未来,最终,互联网会成为一种工具性应用。金融机构的专业性、风控机制、产品创新能力将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吹派:《互联网金融手册》
江南愤青在书中曾多次将谢平视为靶子,为什么?因为率先提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谢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之父”,而挑战权威正是草根快速成名的一条捷径。
这本《互联网金融手册》和上一本《风吹江南之互联网金融》无论是从风格还是内容上,都称得上是针锋相对。《手册》五页一公式,十页一图表,而《风吹》从头至尾连专业术语都难得一见。
这本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互联网的出现为解决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互联网上贷款人、借款人的一对一接触,建立在大数据和大数定律基础上的风险敞口覆盖,透明信息基础上的信用评估体系可以替代现有的金融中介,让银行经理、理财顾问、基金经理全都下岗失业。
当然,谢平的“去中介论”在业内也是一片反对之声。比如,江南愤青的“比较优势论”——因为机会成本和术业专攻,哪怕企业能在纯粹的P2P平台上直接寻觅到借款人,不过还是委托给平台本身更为省时省力。所以,中介没有被消灭,只是被互联网平台取代了。
反击派:《金融e时代》
面对互联网新势力咄咄逼人的进攻,金融领域的先锋们当然要从自己的阵营里反戈一击,没有人再比万建华更适合担任这个角色了。
作为VISA之父、国泰君安董事长等众多头衔的万建华,试图在理论上将“互联网圈的野蛮人”纳降于麾下。他要证明的是:金融业是最早搭乘“信息快车”的行业之一,屹立在信息浪潮之巅。凭什么轻而易举地就被互联网企业斩于马下呢?
从磁条存折到IC银行卡,从电脑终端行情软件到移动手机下单系统,从ATM、POS到掌上银行……信息技术作为“局外之手”,一直是驱动金融业发展和金融行业格局改版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传统金融业没有“互联网基因”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乍看上去,这种观点不无道理。然而,难道传统商超用上了自动收银机、ERP软件、库存智能处理系统就能够抵御电商的攻击了吗?
万建华预言商业银行“恐龙不死”,认为未来金融业的客户群将向两个群体分化,相应派生出两种不同的服务需求——“一种是个体差异性非常大的、但为其创造了主要利润的高端客户的服务需求,比如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托管理财服务。另一种是普遍性的、同质化的、平均利润贡献率较低的普通客户的服务需求,如一般的汇款、信用卡消费等。”
他也看到了银行受制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而束手束脚,难以为数亿用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所以他发出了“全能银行时代,大就是美”的呼吁,希望打造集银行、保险、证券等业务于一体的金融航母,抵御互联网企业的汹涌来袭。
传道派:《比特币》
虽然在2014年的“过山车”行情中,比特币身上的光环和魅力已经褪色殆尽。然而,退回理想主义小圈子的比特币,经过持续的进化和改进,依然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最为新锐的一股力量,一时的低潮不能掩盖它的光芒。
这本《比特币》是在上一轮比特币的“淘金热”中滚烫的一本“安利教材”。
“比特币之于我们的吸引力,正如20世纪50年代实验室里的巨型机对麻省理工学子的冲击,70年代车库里的微型机对辍学大学生们所释放的魔力,这种毫无来由的沉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奉行与计算机本身雅致的逻辑相一致的理念——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以及不惜一切代价亲自动手改进机器并改善整个世界。”
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比特币教徒”,这本书的作者可谓是钻研最深、信念最坚的那一小撮“使徒”。然而,也正是因为由于对这种“未来货币”的革命性深信不疑,他们过于高估了比特币目前的群众基础。以至于比特币被贩毒集团、数字黑客、炒作的大妈盯上,称为价格暴涨暴落的投资品,从而背离了“数字货币”的初衷。
2014年,泡沫的退潮对比特币的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当投机大军呼啸而去,盲目入市者自动或被迫离场,比特币不用再承受超出其当前价值的关注,退回到它原来的地方,退回到一小撮理想主义者的金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