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是第三方支付最后的蓝海?
一、全国性预付卡牌照稀缺央行制定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于2010年9月实施,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于2011年5月获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主要3类分别是:(一)网络支付;(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三)银行卡收单。支付宝公司拥有三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网络支付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支付宝的预付卡牌照只限于网络而不能延伸到线下。
一、全国性预付卡牌照稀缺
央行制定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于2010年9月实施,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于2011年5月获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主要3类分别是:(一)网络支付;(二)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三)银行卡收单。
支付宝公司拥有三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网络支付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和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支付宝的预付卡牌照只限于网络而不能延伸到线下。
腾讯的财付通只有两张支付牌照:网络支付牌照和银行卡收单牌照。
网络支付牌照和银行卡收单牌照业务中,资金只能是从付款方账户到收款方账户,而不能停留在支付服务商的账户上面。三种支付牌照中能够支持资金沉淀的只有预付卡牌照。
随着网络支付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央行已经表明态度要明确支付三张牌各自的功能界限,不能通过一张网络支付牌照就把另外两张牌的功能都绕开。预付卡牌照之前一直都是最不被市场重视的,因为预付卡业务相关的交易额在三种第三方支付牌照中占比最小。2013年15万亿第三方支付金额当中,收单业务的占比最大,占到56%;之后是线上支付业务占42.6%;预付卡业务的交易金额不足1.5%。原因是本属于预付卡经营范围的业务被网络支付牌照绕开了。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的加强,预付卡牌照在第三方支付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二、网络支付被三巨头垄断在网络支付领域
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财付通和拉卡拉是行业前三,累计市场占比接近95%,财付通由去年四季度的行业第三上升到行业第二。排名变化因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O2O之争有关,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疯狂补贴,这些“烧钱”营销中最关键的一环是移动支付,培养用户在手机端支付的习惯。同时,微信抢红包、手机淘宝推3.8生活节等活动,也为移动支付的高速增长贡献颇多。
三、监管明确预付卡步入正轨
四、新增长点:个人预付卡市场
在欧美国家,预付卡多为个人购买,购买的目的主要基于方便控制预算、喜欢购卡收藏、节省购物时间、为孩子买礼品卡等。
购买的场合多为庆祝生日、假期以及其他场合,购买卡片的种类覆盖了从快餐、加油站、杂货店以及折扣零售店等各个业态。
购买渠道有礼品卡的购物中心、出售网站、实体商店、社交网站等,欧美预付卡发行模式是国内预付卡的转型的方向。
沃尔玛中国的预付卡年发卡量累计可达2000多万张。根据不同的节日、主题开发了形式多样、大小不一、具有收藏价值的预付卡。沃尔玛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预付卡,在大卖场的收银台开辟了一个预付卡售卖区域,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消费、重复充值卡片,并通过售卡系统的提升,把消费者买卡的过程控制在0.7秒内,提升了消费者对预付卡的购买及使用体验。
五、 中国支付通想象空间大中国支付通将基于同时发展C客户和商户、商圈,从而扩大用户数量和发卡体量,做活跃的多产品差异化的基于移动端的预付卡,最终将构建一个围绕用户和商户的微金融服务体系。
(1)大型商超:比如万达集团和凯德集团合作发行预付卡。由于万达和凯德都是出租业态而不是百货业态,因此旗下的多种业务的支付想要打通就必须要借助预付卡牌照。万达集团旗下拥有83座广场,50家星级酒店,79家KTV,73家百货店和133家影城。如果没有预付卡牌照,这些商铺之间就无法用统一的会员卡打通支付。
(2)智慧城市项目:围绕支付,将各类市政、市民和企业服务环节打通,建立一个以支付为中心的城市信息聚合平台,例如通过预付卡打通水电煤的支付。
(3)医保卡,公司已经在武汉一些医院做过试点。预付卡作为医保卡的支付便捷程度远高于借记卡。在同一家医院预付卡形式的医保卡发卡量为80万张的时候,借记卡的发卡量只有5万张。并且预付卡支付速度明显快于借记卡,有效缩短了排队时间。中国支付通与易联众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发行补充医保卡,为1.5亿实名用户提供补充医疗支付服务。
(4)与缺乏全国预付卡牌照的保险公司合作发行会员卡,类似于平安借助壹卡会的支付牌照搭建“平安付”的平台,打通旗下保险、银行及证券业务。
(5)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发展O2O。阿里的预付卡牌照算是只有半张牌,无法实现支付落地,与中国支付通合作就能更好的打通020业务。携程和小米都没有自己的支付牌照,想要涉足支付业务就必须与有支付牌照的公司合作。而开联通手中的全国性预付卡牌照与网络支付牌正是这类没有任何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公司最缺少的资源。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