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边外交新气象
在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中国多边外交的地位与作用更突出了。中国主动进取、积极有为的多边外交,书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精彩篇章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延棠4月22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一届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活动,并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
在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中国多边外交的地位与作用更突出了。中国主动进取、积极有为的多边外交,书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精彩篇章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延棠
4月22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第一届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活动,并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主席年内一次非常重要的多边外交行动。9月,他还将出席联合国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大会。
尽管是两场客场活动,但出现在亚非会议和联合国的大舞台,习近平主席的大国领导人气质,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散发的魅力,引发了全球瞩目,注定将会成为中国多边外交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多边外交因势而兴
所谓多边外交,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主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展开的各个领域的合作。自近代国际体系形成以来,多边外交就已经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不过,真正具有当代意义的多边外交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体系。
但就中国而言,参与多边外交的时间并不长。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刘建飞接受记者采访时,将中国多边外交发展历程归结为从无到有、一边倒、一条线到一大片全方位展开。
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71年10月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这一阶段,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国际承认和保卫新生政权。中国起初对参与国际组织是积极的,但当时遭到排挤,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在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是一边倒,即倒向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
这一时期成功的多边外交并不多,最主要的就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思想,以及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
二是从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到冷战结束。当时中苏关系矛盾增大,而与此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缓和,交往增多,中国外交从一边倒转向一条线,即与美日欧联合反苏修。
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后,多边外交行动明显增多,包括参加多边国际组织,签订多边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当时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参与多边经济外交上。整体上更重视双边外交领域,多边外交主要作为双边外交的补充。
三是从冷战结束以后,中国多边外交进入积极参与和主动倡导时期。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2004年举行的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多边是重要舞台”,“双边与多边相结合”,为多边外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专家认为,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历程,是跟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国际地位以及综合国力的变化相对应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陈向阳分析了多边外交在对外关系中地位上升的国际化背景。从全球来看,一是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催生多边主义成为潮流。二是全球化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协调行动来应对、解决。多边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上升趋势,成为调节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一个有效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中国在多边舞台地位上升,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无论是推动原有的国际体系、机制进行改革,还是建立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合作机制,中国都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的游戏规则的制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代表,中国的很多理念、实践同时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识、主张和利益诉求,因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支持。
多边外交的中国特色
“十八大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地位与作用更突出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陈须隆评价说,“通过主动进取、积极有为的多边外交,中国释放改革与发展的积极信息,宣示和平发展、公正包容、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显示为国际和地区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行动,发出维权与处理双边分歧的明确信息,推动多边合作取得新进展,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作出新贡献,书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精彩篇章。”
综合专家观点,中国多边外交的特色首先是它的中国特色。多边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参与多边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和发展中国家身份。
其二,核心是合作共赢。去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个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也给新时期开展多边外交工作树立了鲜明旗帜。中国不仅确保自身利益和发展空间,也努力寻找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
其三,在多边外交中,中国注重发挥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推动开启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设立丝路基金等,都是基于自身优势,带动更多国家发展。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其四,坚持开放性和包容性,广交朋友。在多边舞台,中国不搞同盟,不搞对抗,而是编织伙伴关系网络、共襄盛举。中国的朋友几乎涵盖所有国家和地区,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划界,也无论贫富强弱大小,都可以成为朋友,成为团结友谊合作的好伙伴。
其五,多边外交领域大为拓展,涵盖了经济政治安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方面面,而且触角还延伸到网络、太空、海洋、极地、气候等全球共域。
其六,主动设置议题,积极作为。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及其落实是中国多边外交的重要议题和内容,“一带一路”多边外交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利用APEC北京会议、上合组织峰会等多边峰会,利用中阿合作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论坛,以及一些国际展会,来开展“一带一路”外交。多边外交扩大了“一带一路”的影响,赢得了支持,“一带一路”也丰富了多边外交的内涵。
最后,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领域工作,深化同联合国的合作关系,推动联合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公正包容、合作共赢作出更大贡献。在联合国框架内,中国积极推动乌克兰、阿富汗、伊朗核、叙利亚、巴以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埃博拉防治等行动,受到好评。
进一步推进多边外交
受访专家认为,要进一步推动多边外交,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处理好双边与多边的关系问题。在处理自身或与有关国家的双边问题时,应更多地考虑多边影响,以双边合作的优势来推动多边问题的解决,与此同时,也要思索如何更好地运用多边机制和合作,来缓解双边关系中的矛盾和摩擦。做到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发挥自身优势惠及更多国家。继续推进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中非、中阿、中拉等合作机制建设,扩大务实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与发言权,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扩大参与国际机制改革进程,增强参与制定和影响国际规则的能力,支持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在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此外,注意区分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国际组织等不同层次,采取相应的措施。
敢于担责但要适当。作为全球化进程和现行体系的受益者,中国多承担些义务,多发挥建设性作用,理所应当,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呼声也一直很高。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责任是有限度的,承担的责任应当符合自身的能力。积极有所作为,但不乱作为。
最后,处理好大国关系。中国在拓展自己多边外交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中美关系,扩大合作、减少摩擦,是个关键。刘建飞特别指出,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尽管多边外交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但要清楚认识,多边机制不是超国家的政府,而是建立在各国合作,特别是大国合作的基础上的。一旦大国缺乏政治意愿或发生争执,多边机制就难有作为。此时,在策略上,以小多边来推动大多边可能是个能发挥作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