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油行业纵观】油气合作领跑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历时3个多月的采访报道过程中,大家深深感受到合作双赢的魅力。本次采访报道涉及8个国家,发稿近10万字,展示了中国石油在中亚—俄罗斯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建设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取得的成绩,抒发了石油人勇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力军的豪迈情怀。
中亚国家独立,能源版图“新地标”吸引油气巨头目光,“资源立国”战略向世界伸出橄榄枝;中国经济崛起,GDP高速增长拉动能源消费量猛增,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提升。世界也许没来得及关注,1997年中国石油中标哈萨克斯坦油田,中哈两国签订合作协定。中亚油气合作迈出的坚实步伐正唤醒古丝绸之路文明。
此刻,在“一带一路”战略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中,中亚油气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期,也承载着实现中国梦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期待。
需求相契,中亚油气合作奠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2013年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之后不久,美国欧亚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网站PONARS Eurasia刊发评论文章称,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与中亚国家间建成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网、能源管道的互联互通网络,而能源合作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亮点。
18年精耕细作,18年硕果累累。中亚油气合作18年的探索与收获表明,油气合作必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石和先导工程之一,而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的天然“合理性”是合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晨曦告诉记者,中国与中亚国家油气合作的背后无外乎经济和政治两个推动因素。在经济层面,首先,中国与中亚能源资源领域互补性极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能源消费和相关产业的高速增长,而中亚资源禀赋、地质条件优越,又与中国毗邻,地缘经济的驱动力促使双方走到一起。其次,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令世界瞩目,而最近十几年来俄、欧经济发展相对于东亚要缓慢许多,且西方能源供应已经形成了北美、中东、俄罗斯三大源头,对中亚需求相对有限,因而中亚国家自然将目光投向东方。最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发生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导致需求增长不振,同期全球油气产能却增加。
这为中国—中亚能源合作创造了契机。杨晨曦分析:“在政治层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展迅速、政治互信增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乌克兰危机升级导致俄、欧猜忌加深,这给中亚国家过境俄罗斯向欧洲供应油气造成困难,客观上为深化未来中亚油气合作创造了机遇。”
根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中亚石油资源量为172亿至182亿吨,天然气资源量37万亿至39万亿立方米。其中石油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土库曼斯坦。特别是21世纪以来,源于卡沙甘油田的重大发现及南约洛坦气田储量的重新评估,这两国的油气资源地位迅速上升,朝着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和输出国迈进。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全球油气消费正在东移,形成北美、亚太、欧洲三大油气消费中心,2013年其油气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70.7%和58.9%。而从北非和波斯湾,经里海、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直至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的东线传统供应带,油气储量为2631亿吨油当量,占全球的68%。它和亚太油气消费中心覆盖的区域与“一带一路”沿线高度重合,凸显了“一带一路”在世界油气生产与消费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将给未来区内油气生产与贸易的合作和拓展提供充足的内生动力。
携手共赢,新常态下描绘能源合作新版图
能源合作要着眼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局。在这个大方向指引下,中国需要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尽可能争取合作共赢。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调结构、转方式成为重中之重,而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起步期的中亚地区无疑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走出去”的重要地区。中国的资金、技术和产品优势与中亚地区资源、市场优势结合,必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引擎,这其中,能源合作是现实而有力的抓手。
“国内西部炼厂的成品油、化工品、润滑油等高质量产品应大力开拓中亚市场,既可为中亚提供优质产品,又能促进国内剩余产能的消化。”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哈萨克斯坦公司总经理努尔兰表示。2014年,中国国内的国Ⅳ93号汽油销售到哈国约23万吨。通过独山子石化的来料加工,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哈萨克斯坦公司不断开拓国内油品在哈国的市场,提高客户认知度,为哈国带去更加清洁优质的油品。
除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中国油气技术“走西口”也在加快步伐。哈国很多油田开发时间久远,老油田产量自然递减很快,亟须针对老油田开发的精细注水等技术。于是,老油田开发技术丰富且成熟的大庆油田与哈国项目合作越来越密切。2014年12月,中国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扩大油气领域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利用中国石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和精细注水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提高在哈合作油田的采收率,并研究天然气化工合作的可能性,进一步深化了中哈油气全产业链合作。
共赢是合作的基础。中亚油气合作需要稳定的局势环境,而富裕是稳定的基础。“中亚国家经济结构偏重能源产业,财政依赖资源出口,与中国开展能源贸易和上中下游产业链合作,保障了其稳定的经济收入,进而利于其政治社会稳定。”杨晨曦说。
更重要的是,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开展油气合作18年以来,奠定了坚实基础,描绘了利于中国与中亚地区携手共赢的能源版图,为新常态下的能源合作的进一步丰富提供了蓝本。
以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投资建设的管道项目为例。中哈原油管道建成后,原来输往西部的阿克纠宾油田原油开始反输,“油龙”由西转向市场更广阔的东方;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为中亚五国开辟了新的天然气出口市场,增强了中亚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话语权,提高了中亚各国之间,以及各自国内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程度,发挥出“五指握拳”的效力……互利共赢,稳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油气领域逐步建立起新型的跨区域合作示范区,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开辟出越来越大的共赢空间。
新常态下,中国能源“走出去”的内容更广泛,意义更深远。“卖方市场得到保障,买方资源得到保障。尤其是中国与中亚各国在风、光、水、核、生物质能领域的未来合作,将大幅度优化这些国家的能源结构,保障未来数十年地区能源安全。”杨晨曦表示。
紧抓机遇,打造丝路能源合作“升级版”
1997年以来,中国石油在中亚地区已形成中俄油气管道紧密相连,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连接中亚五国,俄、哈、土、乌、塔开展上游合作,炼厂、油品销售、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石油装备等上下游产业链全方位立体化合作格局,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鰲亚洲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随后,中国三部委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展示了中国推动地区经济合作、共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愿。中亚油气合作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世界能源中国展望》首席专家徐小杰在研究报告中谈道:“中亚国家在‘丝绸之路’战略倡议上与中国具有诸多共识和相似的战略构想。夯实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合作对双方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并形成互为依托、互为支点的跨区域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赵会荣说,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要开拓思路,需要逐步探讨扩大石油贸易量,建设能源合作的协调和安全保障机制,在能源金融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在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及新能源的研发和生产领域合作,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障。
中国石油企业应如何把握当前的战略机遇,深化中亚油气合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副研究员余家豪说:“低油价形势下,国际市场多了很多并购机会,‘一带一路’更是给能源基建和区域油气产业整合的契机。中国企业应做好对政治、当地社会文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风险评估,把握机遇,有所作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认为,能源企业要努力搭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风,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沟通,升级既有合作。
目前,我国已开始研究和制定改善“一带一路”投资环境的相关政策。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报告指出,财政方面,国家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周边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融资方案;政策方面,央行正研究制定“走出去”企业资金保障一揽子措施,扩大境内金融机构境外发行债券的政策措施;经贸方面,国家正考虑制定利于沿边重点地区人员往来、加工物流等特殊政策;金融方面,国家正推动建立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设立丝绸之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种种努力,将显著改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助推中亚油气合作深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方兴未艾。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发展环境、新的合作驱动力正使中亚油气合作步伐愈加铿锵,唤醒古丝路的辉煌记忆,点亮新丝路的广阔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