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获批 商业化后职能归位
近日,中国政府网公告了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深化改革方案,本次改革重新强调政策性职能,是对政策性银行走商业化道路后的“归位”,除此之外,改革的另一大重点是提高政策性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近日,中国政府网公告了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深化改革方案,本次改革重新强调政策性职能,是对政策性银行走商业化道路后的“归位”,除此之外,改革的另一大重点是提高政策性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回归政策性职能定位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内容显示,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
政策性银行设立之初就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贯彻或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服务,在经历了上一轮政策性银行转型,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之后,本次改革重新强调政策性职能定位是让政策性银行回归本职。
我们国家不缺商业银行,这一块的竞争本身就非常激烈,而三农、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建设的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它们都依赖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化运作会与商业银行产生业务重叠,从而导致本职的缺失。
政策性银行回归本职定位,有着重要意义,国开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中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对基础建设和产业等长期开发的项目提供中长期的资金,以高铁的建设为例,现在大家认识到其重要性,而早在修建之初,并不被看好,资金量大、期限太长难以预估收益,商业机构为了控制风险不会涉足,必须依赖政策性银行去投放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在本次改革中明确定性开发性金融的国开行,将与对外的亚投行形成内外搭档,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金融服务。
提高预防金融风险能力
本次改革的另一大重点是提高政策性银行抗金融风险的能力。虽然说政策性银行有‘第二财政’的说法,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资本充足率为0都行,但是它们毕竟不完全提供公共服务,市场化部分仍需要资本来控制风险。
针对国开行提到要“合理补充资本金,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和“资本充足”;对口行的要求则是“明确风险补偿机制,提升资本实力,建立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和“资本充足”;另外,农发行则是“明确责任和风险补偿机制,确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国外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远高于商业银行,发展中国家又高于发达国家,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比国外水平较低。以国开行为例,2012年、2013年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92%和11.28%,而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在20%左右。
政策性银行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是对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完善,除此之外,在融资渠道方面,有望获得更加市场化的运作。
【延伸阅读】
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
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于1994同年相继成立,在此之前,政策性业务由工、农、中、建四大行来承担,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及其他文件,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将四大行建设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从四大行中剥离出来后,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由国务院直属领导,分别承担国内开发型政策性金融业务、进出口融资业务和农业政策性扶持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1994年3月成立。使命是为了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以融资推动市场建设和规划先行。
先后支持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国家石油储备、京九铁路、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基础设施等一大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1998年,提出“市场环境下,银行框架内”的办行新思路,开始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开发性金融办行路子;并于同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开创了政策性银行市场化先河。
2008年12月,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000亿元人民币,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51.3%和48.7%。国开行改革后仍主要从事中长期投融资业务,在银行功能的基础上新增股权投资和投资银行功能,服务于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
2015年3月20日,深化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