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前景受瞩目
近年来,我国保理业务发展较快,市场规模日渐扩大。2014年11月,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保理业务量同比增长15%,达5219亿美元,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其中国内保理4078亿美元,占比78%;国际保理1141亿美元,占比22%。此外,还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1年,全球保理业务量翻了一
近年来,我国保理业务发展较快,市场规模日渐扩大。2014年11月,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保理业务量同比增长15%,达5219亿美元,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其中国内保理4078亿美元,占比78%;国际保理1141亿美元,占比22%。
此外,还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1年,全球保理业务量翻了一番,平均年增长12%。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保理业的增速排名第一,平均年增长达到惊人的96%。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业都在积极思考“新常态”下的发展思路与实现路径。保理业务在业务规模上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然而,也应该看到上述数据主要是银行保理的业务量,商业保理发展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12年6月,商务部发布有关通知,商业保理正式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商业保理企业数量随后迅速增长,出现了商业保理和银行保理协同发展的局面。
1商业保理业务的发展空间广阔
商业保理业务,是指厂商或供应商将应收账款转让给专业保理机构,由后者为其提供贸易融资,同时对后续账款进行催缴等服务。供应商由此将应收账款迅速变为“真金白银”,对缓解中小贸易企业融资难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上,商业保理是一种成熟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方式。但在国内,商业保理还是一个新兴业态。由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普遍存在订单多、应收账款多的问题,商业保理业务在我国有更迫切的需求。
截止2013年末,全国共有注册商业保理企业284家,注册数量是2012年的4.5倍,2011年的11.1倍。注册资本金总额超过290亿元人民币,业务总量超过200亿元。业务总量比2012年增长超过一倍。
商务部在发布的《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国内应收账款保理市场总容量高达20万亿元,预计未来3-5年国内保理营业额有望达5000亿元以上,有待开发的市场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2商业保理与互联网金融交叉融合
我国的商业保理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缓解资金困难,促进国内外贸易健康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资金来源却成制约商业保理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了解,目前国内商业保理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本金、银行信贷等,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保理公司面临再融资难题。而互联网金融作为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抓手,服务的对象恰恰是中小企业及小贷、保理等类金融机构,两者天然具有合作基因。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熟和日趋理性,细分化、精细化将成为一大趋势,利用自身优势走差异化路线的平台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此背景下,关注应收账款、票据等金融资产,进军产业链金融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一大创新点。
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由于产业链金融更关注上下游产业的交易链条,整个交易过程资金流向可以追踪,相对于其他的金融产品在风控方面更有优势。在业内人士看来,应收账款作为产业链金融的重要一环,在规模上看,大有可为。
3互联网金融与商业保理展开深入合作
目前,商业保理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已经展开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如京东与保理公司合作,为供应链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互联网理财也将融资端拓展到了保理领域。如懒投资就是将保理业务和互联网金融进行创新结合的一家互联网理财服务平台,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懒投资所有融资款均用于优质债权项目,如: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企业的供应商应收账款转让等。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商业保理产品贸易背景及还款来源真实、安全,相对风险较低。
懒投资官网数据显示,目前保理类项目周期平均在3个月以内,最短10天,年化收益率比较稳定,保理类项目还款从未出现过逾期情况。平台的保理业务由有着30余年国际保理经验的资深保理合伙人操刀,通过买家信用传递,迅速帮助企业快速盘活应收帐款,最多只需要一个工作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由于具有创新的业务模式,2015年1月懒投资获得策源创投主投的2100万美金A轮融资,打响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枪”。该平台还未上线时,已经获得天使轮融资。在半年时间里平台募资额已经近四亿。
面对20万亿元的全国应收账款市场规模,可以预见,未来和保理公司合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会越来越多。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互联网生态环境下产业链金融的转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