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挑起了“货币战争”?
美元走强欧元暴跌的“货币战争”表象背后的动力,源自各国央行新一轮货币政策的进退之道。欧洲央行扩充资产负债表、购买资产支持债券、担保债券和长期再融资操作等宽松方案的效果均不够理想,使得欧洲央行最终祭出量化宽松的大旗。
美元走强,欧元暴跌,新兴经济体大多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硝烟”之下,人民币作何取舍?本期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国内外多个资深学者或知情官员,试图厘清这场被舆论称作的货币战争源头何在?作何走向。尽管全球外汇市场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大幅波动,但多数受访者对于人民币的前景还是乐观的,并预测宏调工具方面,今年人民银行降准和降息或将被使用。
美元走强欧元暴跌的“货币战争”表象背后的动力,源自各国央行新一轮货币政策的进退之道。
各国央行陆续开始坐不住了。
尽管从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开始,各国央行都已经做好美元单边走强的预判,准备了应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变动的长线战略,但是去年下半年之后油价大幅下挫却导致此前的布局被打乱,央行不得不直接动用利率工具为宽松政策下猛药。这使得全球外汇市场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大幅波动。
最新加入这一“竞争性宽松”战局的是新加坡央行。当地时间1月28日上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意外宣布,降低新加坡元货币政策的斜率,同时下调了2015年的通胀预期,认为今年内消费品价格指数会下降至多0.5%。新加坡金管局是根据一篮子主要贸易国加权货币来确定并管理新元汇率,它所关注的是新元名义有效汇率(S$NEER)。新加坡金管局可以通过扩大或缩小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波动范围区间的上下限,把汇率波动范围的轴心点上下移动,或调整波动范围的斜率来调整汇率政策。央行原本的利率会议定在4月,显然一些关键数据指标使得央行提前采取了行动。
这是最近的一个因为担心通胀率持续走低经济陷入通缩,而不得不采取进一步宽松政策的经济体了。根据不完全统计,这应当是2015年第一个月内,第九个采取行动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体了。而从去年至今,已经有约十二家央行陆续开出不同的宽松“药方”,以更好地应对从外汇市场到贸易管道,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等诸多风险。
“和此前的经济周期比较,这是非常不寻常的情况……美联储将在2015年的货币政策上独树一帜,这当然是对美元强势的支撑之一。”贝莱德(BlackRock)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卢斯·孔瑞思(Russ Koesterich)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指出,原油价格走低为美元强势注入了新的元素,市场的波动性显著增强,投资策略应当有所调整。
欧元区QE姗姗来迟
欧洲央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量化宽松,是近期这一波央行宽松“风潮”的关键事件。
1月22日,备受通缩风险困扰的欧洲央行意料之中地宣布超过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在维持基准利率保持在0.05%的历史低位的同时,至少到2016年9月,欧洲央行将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的2到30年期限不等的债券,央行还表示,如果这样的措施力度仍然无法提振欧元区经济,那么将继续加强量化宽松的力度。
“(量化宽松计划的)规模、结束期限待定的特点以及央行期待购买更加长期债券的愿望,对投资者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孔瑞思说。
欧洲市场无疑受到了最直接的影响,在消息宣布后欧元急跌,欧洲主要股指则大幅攀升,显示出市场对此的欢迎程度。
此前,欧洲央行扩充资产负债表、购买资产支持债券、担保债券和长期再融资操作等宽松方案的效果均不够理想,使得欧洲央行最终祭出量化宽松的大旗。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欧洲版QE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决定了欧洲央行是否会扩大QE规模和延长QE时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轮竞争性宽松的时间表。
目前看来,华尔街对于此次欧洲版QE的效果却持相对保留的态度。
“欧洲央行出台量化宽松是正确的政策选项,但不幸的是,欧元区不会因为经济刺激而得到很大的支撑。因为人们等待了太长时间,欧洲央行此前有太多犹豫和太多负面的担忧,这使得现在推出QE的效果不如以前。” 美银美林全球经济体联合主管伊桑·哈里斯(Ethan Harris)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认为,政策出台过程缓慢降低了效果,“不得不”推出的政策给予市场的信息不同,就和此前日本央行第一阶段推出宽松政策的效果类似,可以帮助稳定资本市场,但是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不会太高。
孔瑞思则表示,如果比较欧洲央行此次的QE传送机制,是和当年美联储推出QE时的完全不同的。由于此轮欧洲央行QE开始的时候,利率已经很低,比美联储刚开始实行QE时候的利率低很多,因此此轮QE产生的边际效果也会差很多;与此同时,欧洲银行相对形成较为坚守的同盟,借贷管道相对封闭,也会影响QE的效果。
与此同时,欧元区结构性的低效问题也绝对不是QE可以解决的。此次左翼激进联盟党赢得希腊大选,由于左翼党派向来反对经济紧缩,因此新政府如何与欧洲央行、欧盟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三驾马车”讨论债务问题,显得至关重要。(21世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