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资风向标:聚焦李克强达沃斯之旅
中国走出去按|从明天开始至22日,李克强将出席达沃斯再访瑞士,支持在瑞士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离岸市场和离岸中心在香港、英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地区和国家落地,而此次锁定了瑞士。
从20开始至22日,李克强将出席达沃斯再访瑞士,支持在瑞士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近年来,我国领导人频频出访欧洲,可见欧洲在新一轮外交体系中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或许也是该出手投资欧洲的好时机。
1月20至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进行今年的首次出访,并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2015年年会后,对瑞士进行工作访问。
大事件:支持瑞士建人民币离岸市场
据悉,李克强访瑞期间,双方将宣布中国将与瑞士合作在苏黎世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将与瑞士国家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给予瑞士500亿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配额,支持在瑞士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
在此之前,中瑞已经具有良好的金融合作基础。2013年5月,李克强访问瑞士,推进了中瑞自贸区谈判进程,并促成两国开启了金融对话机制,搭建了双方深化金融合作的平台;2013年中国与瑞士签署《中瑞金融对话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宣布建立金融对话机制,至今已举行两轮中瑞金融对话;2013年7月,中国瑞士自贸贸易协定签署,2014年7月正式生效。
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离岸市场和离岸中心在香港、英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地区和国家落地,而此次锁定了瑞士。
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第五大贸易伙伴国,也是欧洲大陆以及全球经济体前20强中首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是瑞士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成为日本之后瑞士第二个签订高水平贸易协定的对象国。
为何欧洲成重点
从去年开始,移民圈子就频频有“欧洲成移民市场新贵”的预测,这或许透露着政策利好和外交倾向。
在李克强总理历次外访中,欧洲占三分之二,可见在中国外交战略中,欧洲的重要性。
欧洲,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更多,而经济复苏无力的欧洲也需要中国的市场,双方“互须”的性质会更明显,面对经济复苏,中国企业将有更多机会。
总理“勤于访欧”也已经成为总理出访的特征之一。欧洲不对中国构成地缘政治上的威胁,且是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所以,欧洲整体在中国的外交格局中相当重要。
首先,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和投资伙伴,整体对华贸易额超过美国,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高科技技术进口的一个重要来源。
其次,欧洲对中国的主权和利益都不构成威胁,所以,双方发展经济关系有良好基础。中欧之间发展好关系对中美、中俄关系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欧洲乏力 正盼中国投资拉动
中国企业势必有机会经历更多的欧洲机遇,然而,面对现实,中国企业对欧投资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而欧洲的国家多是发达经济体,中欧经济合作由过去中国从欧洲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到中国开始向欧洲投资,双方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欧洲企业往往因为对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相关审批程序缺乏了解,视之为中国对商业交易实施政治控制或中方买家退出交易的潜在口实,而将交易打上前景不确定的标签。
其次,欧盟目前没有统一的外来投资审批程序,各成员国相关制度差别较大,企业完成审批程序困难。虽然近10年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步伐明显加快,并呈平稳发展态势,但受审批限制等因素影响,投资总体规模仍不算大。
另外,欧洲国家中对中国的投资持疑虑和排斥的观念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中国企业较难获得当地的信贷支持,跨文化的冲突也在所难免。有研究表明,欧洲企业与亚太地区的买家成交平均费时108天,而与北美地区的买家成交仅需57天,在这其中,不同文化交易习惯的冲突是一项重要因素。部分中资企业还对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社会文化也缺乏足够了解,导致企业的本土化经营困难重重。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中国企业应结合欧洲经济摆脱危机泥潭走向复苏的有利条件,通过更多元化的方式加大对欧投资的规模和范围;以中欧加快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步伐为契机,积极主动、提前布局,在进一步加强对核能、航空航天、汽车等传统重点领域投资的同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农业食品、卫生医药等领域,通过境外投资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在积极争取我国政府对企业赴欧投资更多支持同时,中国企业更应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学习国际大型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经验,深入了解欧洲市场的商业环境及运作方式,培养富有包容性的企业文化,合理应对在欧投资面临的跨文化冲突,增强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客户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提升本土化经营的能力,实现境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欧洲经济复苏力度仍显不足,通缩风险持续攀升等问题,赴欧中国企业也应进一步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合理甄别投资对象,密切关注在欧资产质量面临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对于与欧元区重债国债券相关的资产,应提前做好风险管理和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