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格局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二)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推动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使用人民币结算、计价。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募集境外人民币资金用作官方外汇储备,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近年,世界经济形成了“双引擎”驱动增长的局面,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复苏曲折而缓慢,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同时,美欧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叙利亚等国的走向展开激烈的较量,使全球地缘战略博弈进一步加剧,世界政治进入“再平衡”时代。由于经济和政治正在由单极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已难以适应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美联储持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弱势美元再也无法独自承担国际货币体系之“锚”,全球掀起了一股“去美元化”浪潮。这为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大机遇。
国际化水平仍处起步阶段
从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相比,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从贸易计价货币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约有5.3%的交易采用人民币计价。考虑到我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双边贸易较少采用人民币计价,目前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在全球国际贸易计价货币中的份额大约为0.6%左右。而美元、欧元作为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比例分别高达48.1%和28.9%左右。从外汇交易货币看,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中使用较少。2013年4月,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币种的外汇交易量仅占全球外汇交易总量的2.2%,在全球所有货币中排名第9位,相当于美元交易量的四十分之一、欧元交易量的十五分之一、日元交易量的十分之一、英镑交易量的五分之一。从国际支付货币看,人民币与主要结算货币存在较大差距。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统计,2014年7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所占的份额达到1.57%,仅为同期美元、欧元和英镑的二十七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和六分之一。从国际储备货币看,人民币较少被境外货币当局使用。2013年6月末,在全球官方确认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60.6%,欧元占24.2%,英镑占3.9%,日元占4.0%,加拿大元占2.0%,澳大利亚元占1.9%,瑞士法郎占0.3%,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仅占3.1%。
一国货币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货币发行国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以及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货币本身必须具有稳定的价值和充足的清偿力。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还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综合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质量、结构和人均经济指标等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着经济竞争力提高。推动转型升级、强筋健骨,依然任重而道远。二是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目前,我国已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大多数项目的可兑换,但是在非居民跨境证券投资、货币市场买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对跨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还存在一定的管制,难以在资本项下形成畅通的人民币跨境循环机制。三是人民币利率、汇率市场化水平有待提高。利率市场化和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是美元、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的共同特征。而我国一方面,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先后实现市场化,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也全面放开,但目前人民币存款利率仍实施上限管理;另一方面,目前经常项目已实现意愿结售汇,但资本项目结售汇还存在一定的限制,使得外汇市场更多地只是反映经常项目结售汇市场状况,容易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失衡。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与构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结合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在国际上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货币职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经过亚洲、非洲、欧洲,是世界海上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外交的战略重点。因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战略方向上要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在前期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近远结合、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货币合作,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辐射作用,实现人民币全球化布局。
围绕上述战略构想,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实体经济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战略重点,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先导性、支柱性、国际化的新兴产业,提升实体经济的科技含量,形成新的贸易竞争优势。创新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的模式,搭建多层次的产融对接平台,运用定向降息、定向降准和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做优做强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推动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使用人民币结算、计价。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中东多个国家进出口贸易常年存在逆差。国际贸易总体上是买方市场,进口方在选择贸易结算和计价货币方面通常处于主动地位。扩大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和计价,是大有可为的。为此,要依托我国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的地位,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有关国家的协商,推动铁矿石、农产品(000061,股吧)等大宗商品进口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和计价。要引导国内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商提供贸易融资,运用信贷杠杆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计价。要借助部分产油国“去美元化”的契机,推动与中东国家的石油贸易采用本币计价、结算,加快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
(三)推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跨境人民币投融资,拓宽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通道。鼓励境内机构和企业在新加坡、伦敦、吉隆坡、迪拜等人民币离岸中心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从境外募集成本较低的人民币资金,用于国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开放,允许更多的境外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支持跨国银行、跨国企业等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鼓励境内企业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鼓励境内银行为双边、多边重大合作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并利用境外分支机构网络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提供跟随式金融服务,通过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带动人民币“走出去”。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募集境外人民币资金用作官方外汇储备,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四)支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促进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互动。一方面,要支持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币离岸中心扩大市场规模。支持各人民币离岸中心创新人民币债券、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发行和交易机制,搭建离岸人民币债券、股票、期货、黄金等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引导当地中资金融机构积极设计和开发人民币新产品,促使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序列更加丰富、服务更加完善、交易更加活跃;另一方面,要促进在岸人民币市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互动发展。逐步扩大RQFII业务范围,推动RQDII业务开展,引导中资金融机构开发境内外联动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促进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有序、可控地双向连通。
(五)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金融基建领域的合作,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争取与更多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立跨境人民币清算安排,提高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和交易安全性,降低人民币跨境交易的成本。加快建立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机制,以广州作为跨境人民币现钞生产、调运的起点和枢纽,增强人民币现金的境外投放能力。
转自:注册新加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