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时机已到 国务院加大金融支持护航中企“走出去”
李克强总理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会议提出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三个方面,以此支持企业“走出去”。上述政策性银行人士对本报称,这将使商业银行支持的重点方向,从以往单纯支持成套制造设备出口,到支持从生产延伸至设计制造的全产业链。
李克强总理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
会议从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三个方面部署金融护航“走出去”。包括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等。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阶段,‘走出去’前景看好,但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融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有了金融有效支持,“走出去”将如虎添翼。
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
昨日的会议认为,加大金融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可以推动我国优势和富余产能跨出国门、促进中外产能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中国产品尤其是装备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会议提出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三个方面,以此支持企业“走出去”。
第一个方面,即简化审批方面,会议要求,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由事前到有关部门登记,改为汇兑资金时在银行直接办理。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
投中资本董事林芊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中国企业“走出去”很重要的部分在于资金的流出,而资金的换汇存在监管,“目前的模式虽然已经从核准制改为了备案制,但仍然可以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审批流程,更多采取事后备案的模式”。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则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入境外低成本的资金为我国实体经济服务。
杨驰称,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利率远低于境内市场,企业和商业银行有较强的境外发债意愿。同时,取消地域限制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债券海外市场,打通境外人民币回流中国的渠道,丰富海外投资者的人民币投资品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今年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频频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融资成本较低。”杨驰说。
有业内人士称,由于美联储明年可能进入加息通道,目前是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发债的较好时机。同时,境外发债满足了海外投资者加大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要,加之中资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人民币债券事实上是一种较好的避险资产,因而受到市场热捧。
会议还要求,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
林芊告诉本报,很多中国企业为了实现低成本的收购,希望尽可能借助国外的资金杠杆,但国外的银行对国内的企业不够了解,而国内的银行在境外的分支布点上又不够密集,因此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境外申请并购贷款等融资活动仍然不够便利。
“此前境外设立分行非常麻烦,除了符合当地设立银行的一些规定外,金融机构要至少提前一年向银监会报备,由银监会协调财政部批复额度,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批准银行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一位政策性银行人士则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昨日的会议从政府层面简化对企业和银行审批程序,在于鼓励企业和银行进行海外布局。
杨驰建议,下一步在放宽商业银行设立境外网点核准手续的同时,还可以积极鼓励政策性银行在境外设置分支机构,特别是在部分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国家。这些国家虽然与我国有大量经贸往来,中国企业已在当地投资,但它们金融资源匮乏、政治风险高发,商业银行往往不愿进入,可以考虑先行由政策性银行对当地中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
第二个方面,即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昨日的会议提出,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
上述政策性银行人士对本报称,这将使商业银行支持的重点方向,从以往单纯支持成套制造设备出口,到支持从生产延伸至设计制造的全产业链。
在拓宽融资渠道方面,会议同时要求,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决策层一直希望对一些投入大、周期长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外汇储备、基金的作用。
比如,根据中国政府网已经公布的信息,总规模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首期资本金100亿美元中,外汇储备出资65亿美元。
王军分析称,配合“一带一路”战略,一些涉及区域国家互联互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但相关国家缺乏资金,无法成立项目主体,这时就需要丝路基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本报表示,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需要全方位外交政策为“走出去”护航,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在装备类等大型企业发挥“领头羊”作用的同时,更多发挥民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此化解过剩产能,解决办法不仅是增加出口,更多则是现有生产设备异地筹建,配合对外投资。
发展海外投资保险
第三个方面,即健全政策体系方面,会议要求,要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
鲁政委对此表示,人民币清算需要国内商业银行跟进。西方国家货币国际化经验表明,“本币走到哪里,金融机构走到哪里;企业走到哪里,金融机构走到哪里”。
“人民币跨境使用实际上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与实体经济有机衔接在一起,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和企业‘走出去’,以及货币国际化之间是联动关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告诉本报。
宗良解释称,一方面,企业“走出去”和金融机构国际化对货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稳定的国际化货币能在很大程度上为“走出去”提供巨大的方便,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巨大的业务增长空间。
会议还要求,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增加经营主体。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合理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
对此,上述政策性银行人士表示,目前信用保险一般针对中长期固定资产,比如境外水泥厂和水力发电站等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需要在2~3年甚至以上,而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和短期项目保险涉足较少,这对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出了新的业务方向。
他还表示,如果出口信保和其他大型保险公司能够为企业做担保,且担保费用比较合理,企业出口和境外运作都是有保证的,因为只要有保险公司为企业提供融资性担保,银行基本都愿意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文/一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