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石油 大宗商品集体“雪崩”才开始?
今年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以大宗商品主要出口国的货币、比如俄罗斯卢布计价,这类商品的价格还没有像美元计价的那样跌得那么惨。上述《华尔街日报》报道认为,中国的囤积需求本已是一些大宗商品、特别是工业金属价格的主要动力。
因为“嘴硬”的普京、因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傲娇的不减产决定,最近国际油价暴跌吸引了太多关注,以至于一些人可能没觉察到,贵金属、工业金属、农产品等其他大宗商品也都在走下坡路。
华尔街见闻上周文章提到,在油价狂泻带动下,大宗商品遭遇“血色星期五”:上周五纽约期铜收创四年新低;纽约期金单日跌幅几乎创当月新高;追踪22种原材料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数昨日跌至逾五年最低。
截至昨日,国际原油价格已较年内高位跌去39%。其他大宗商品很少像石油那样剧跌,可他们跌幅也普遍超过10%:追踪咖啡、小麦、可可、水果这些“软性商品”的道琼斯-瑞银分项指数今年大跌25%,其他农产品分项指数跌幅也达到24%,贵金属和工业金属的分项指数分别下挫18%和15%。
实际上,只是和今年高位相比还不足以体现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滑有多严重。如果和它们近年的巅峰期2011年相比,跌幅更显惊人。
金融数据供应商FactSet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国际油价重挫42%,如果同2008年的历史最高位相比,跌幅会达到53%。软性商品自2011年春季以来跌幅已达58%,同期贵金属跌幅达47%,工业金属和农产品跌幅分别为40%和35%。整体来看,非能源类大宗商品已较2011年4月的高位跌去三分之一。
大宗商品今年大跌与美元走强不无关系。上月华尔街见闻文章曾用下图显示,过去十年,大宗商品的价格与美元为负相关关系。
美联储今年开始缩减QE,并于11月彻底结束最近一轮QE,收紧货币的脚步临近,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推升了美元汇率。随着今年美元一再走高,与制造业息息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承受下行压力。
今年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以大宗商品主要出口国的货币、比如俄罗斯卢布计价,这类商品的价格还没有像美元计价的那样跌得那么惨。
问题是,在这些大宗商品生产国,为了获得新的投资扩大生产,相关企业的美元融资规模到底有多大。《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这类投资通常成本很高,因为开矿动土、铁路岔线、港口设施等相关的资本商品价格不菲。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既然投入了那么多资金,需要获得一定的收入才能弥补融资成本,那么矿石等能源的生产商又有多大的意愿减少供应,暂停如此高成本的投资?
华尔街见闻此前文章提及,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需求增长相应乏力。而最重要的是,原油、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费国中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减速,今明两年的GDP增长水平可能只有7.5%左右。
而且,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持续下滑。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意外下滑至15.9%,创近13年新低。尽管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2.6%,仍不足以抵消制造业投资放缓和房地产负面冲击带来的影响。
上述《华尔街日报》报道认为,中国的囤积需求本已是一些大宗商品、特别是工业金属价格的主要动力。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大跌促使中国的投资者抛售持仓,可能大宗商品现在的所谓崩盘就只是“大雪崩”惨剧的序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