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大化税务筹划在境外投资中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可谓异军突起,无论是在海外投资还是国际并购市场的表现都令世界刮目相看,各国都将中国列为最有前途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在欧洲持续投资后,中国企业应考虑提高作为其本地市场主要竞争优势的人才管理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可谓异军突起,无论是在海外投资还是国际并购市场的表现都令世界刮目相看,各国都将中国列为最有前途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特别分析了税务筹划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的作用,以供参考。
税务筹划在海外投资中的作用
权威调查报告观察到税务筹划在海外投资的架构设计中扮演日趋积极的角色。
目前,全球税务出现以下动向:全球金融危机五年后大部分主要经济体仍在努力平衡财政赤字;进一步依赖税收以降低财政赤字;全球税务机关正采取严厉手段,以保护和增加税收。许多国家通过降低其所得税率,让经济更有竞争力,例如,OECD成员国的平均所得税率从2000年的32.6%减低到2011年的25.4% (中国同期则从33%降低到25%),这使得投资回报提高(即税务支出减少),同时各国的税务筹划控股结构更简单。但大多数国家更关注激进的税务筹划,并对此施加更高刑罚,例如OECD发布《解决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Addressing 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 BEPS) 报告,以支持G20成员国,这反而使得税务筹划更为复杂,需要由真实的商业实质支持,并反映实际经济活动。
基于目前的全球税务状况,跨国公司实施跨境节税规划的环境日趋严峻。然而,就其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来说,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例如,许多国家正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以使得本地经济更具竞争力,同时也有许多国家正在应对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对于激进的税收筹划课以更严厉的处罚。
因此,在未来的海外投资中,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税务筹划,良好税务筹划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以下环节:分析税务节约和税务风险(以及成本);税务应在决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保持与外国新税务法令的同步更新;理解外国和中国税务考量;在任何关键投资决策的初步阶段请专业人员参与。如果决策阶段企业未通盘考虑税务因素,有可能导致项目出现意料之外的亏损状态。由于世界各国税法的具体规定各不相同,投资者需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投资项目的税务风险进行分类管理。税务风险发生时,可能需要负担巨额税负(以及各种处罚),还有可能造成声誉损失。
在说明税务筹划的关键成功因素时,安永大中华区国际税务服务合伙人蔡伟年表示“税务筹划已经成为海外投资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投资者需要注意最新的税务立法发展,并且对于相关国家与中国税务考量的相互影响具有很好的认识,专业人员从早期阶段开始参与能够降低风险,让投资者受益更多。”业内人士补充说,“中国投资者对于当前全球税务状况的意识有了提升。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重新审视其地区性税务架构,以提升和加强在欧洲市场地位。”
各大洲投资策略:保持竞争力
未来,中国企业要继续保持对各大洲的海外投资,并且需要对向价值链上游转移抱有信心,从而使自己更具竞争力。
例如,中国投资继续重申其对欧洲市场抱有兴趣。国有企业是总体投资情绪的推动力,他们采用双赢的本地化方式,而私营企业则对“高速增长”资产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合并后活动仍不活跃,尚无明确的战略和实施重点。未来,随着欧洲市场的复苏,中国企业或需重新考虑其当前的资产组合,设置更为均衡的风险管理人员门槛,同时考虑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和来自东盟的亚洲竞争对手、日本和韩国展开更加有效的竞争。
进入欧洲市场后,为提高在价值链中的竞争力,中国企业通常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商业动因:扩大客户范围、经营灵活性、成本竞争力、利益相关方信心。在上述方面做得不好可能导致资产价值损失和人才流失。更严重的是,它会影响中国品牌、从收购中有效获取价值的声誉,以及和本地运营商合作的信心。其他考虑因素包括以中国和本地人才均衡的视角构建更为稳健的董事会治理计划。
在欧洲持续投资后,中国企业应考虑提高作为其本地市场主要竞争优势的人才管理的能力。中国企业应考虑从远景目标、价值和战略角度推动更好地调整人才管理策略。此外,中国企业还应考虑将欧洲(理想情况在全球)的人才管理计划作为整体进行整合,以提高其投资回报率。
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在欧洲通常面临如下挑战:第一,在市场方面缺乏主要技术和管理技能,收购标的劳动力老龄;面临如何有效利用具备对成功至关重要的文化知识的本地人员的难题;在多个市场中,中国方式的灵活性不足,需要调整。第二,在经营灵活性方面,如何选择适当的人员、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成本是一大挑战;缺乏能够平衡全球、地区和本地人才管理计划、政策和流程;如何在不断变化且多元化的欧洲市场中制定前瞻且有效的人员计划。第三,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平衡资源质量与数量以制定适当的工资;亟需了解高流动性市场的内部和外部供需情况;在投资回报和人才生产力方面也面临挑战。第四,在如何保证利益相关方信心方面,随着全球、财政、监管和社会经济风险加剧,中国企业需要构建并保持本地的内部渠道,促进并保持高效的企业运营。
对 于上述难题,本文一一给出了对策建议:
第一,在市场方面,企业需要将人才管理战略和计划与市场成熟度挂钩;确认不同市场中所需的不同技能、能力和经验,并与职业发展和调动机会相结合;评估高增长/新市场内部(劳动力能力)和外部(资源供应、劳动力成本、政治和社会经济问题)劳动力分析。
第二,在经营灵活性方面,企业需要开发最为广泛的人才库,同时保持最高标准并考虑员工的未来发展潜力;注重务实、适当且快速的发展,包括个人指导和工作培训;持续且积极地关注资源,尤其是技术专家向新市场的转移;将外显知识传授给本地资源;为确定的个人提供返程票和返程途径,借以更快地发展。
第三,在成本竞争力方面,需要衡量企业和各业务单位的人才管理效率和成效;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并不是吸引最优秀人才的唯一标准,企业要了解且配置薪酬方案,以适应员工需求、问题和市场;要使用符合企业战略和成本竞争力的严谨的劳动力规划。
第四,在如何保证利益相关方信心方面,要制定符合企业战略和需求的有效的继任计划流程;让员工高度参与,不流失;提供更大的工作灵活性和更多的提升机会。
目前,澳大利亚对中国投资者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国民营企业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推动力;虽然中国投资仍以资源相关交易为主导,但中国投资者也已将投资范围扩展至农业、房地产、可再生能源、电力与公用事业等行业;另外,澳大利亚新政府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计划,也吸引了中国工程企业的极大兴趣。因此,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加大对大洋洲的对外投资比例。
抓住海外投资机遇
当前中国正处于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中国国内市场增长放缓,一些民企开始放眼海外寻找适当的投资机会,例如复星入股Folli Follie,旨在通过被投资方的强大品牌效应来开发中国市场。民营企业也开始通过渗透海外市场以谋求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寻求其核心业务在海外扩张的机会,例如美的在南美洲的并购。与国企类似,很多民企海外并购的目的在于通过购买技术和上游资料来提高其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例如:双汇收购Smithfield Foods, Inc。
但是,民营企业在从事海外投资时,通常会面临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市场研判能力不足、风险防范能力相对有限、缺乏专业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长期支持和协助等问题,对此,报告建议民营企业要善于利用中国的银行的海外扩张获取融资;委任咨询师进行市场调研或进入市场的评估;提高企业海外扩张中的风险管理;聘用国际专业机构,利用其专属的专业网络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评估风险、设计适当的交易或投资结构。
文/中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