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低估沪港通长期影响
这条法则在资本市场不断应验,于沪港通同样如此 2014年11月17日,香港交易所举行沪港通开通仪式。【财新网】/火线评论(记者 蒋飞)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首日,北上的沪股通额度很快用尽,南下的港股通额度却相当宽裕。
人们总是高估一个事件的短期冲击,却低估其长期影响。这条法则在资本市场不断应验,于沪港通同样如此
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首日,北上的沪股通额度很快用尽,南下的港股通额度却相当宽裕。到了18日,沪股通每日额度消耗不足四成。蓝筹股下挫,上证指数继续回调,反倒是中小盘股票重新活跃,创业板指数略有上涨。看起来市场对沪港通的热情趋冷,沪股通对于A股蓝筹估值的提振作用也未能立竿见影的体现出来。
“这种情况没有超出我们的预料。”一家外资券商的中国证券部门人士对财新记者说。他表示北向的沪股通对于已经借助QFII投资于中国市场的外资机构意义更大,他们可以用这种更灵活的机制替代部分QFII仓位。但这种调仓并不需要刻意而为,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完成。对于做短线的对冲基金,现阶段的沪股通在交易和结算方面有诸多限制,可能也需要观察一段时间。
至于港股通缘何成交更加清淡,上述人士表示排除投资习惯等技术因素,短期最大的问题仍然是需求不足。“国内有意愿并且能够向海外配置的资金,在港股通之前已经有许多很便利的渠道可供选择,并且没有投资范围的限制。现在人民币又这么坚挺,要想再开发新的需求比较困难。”这位人士说。
过去两周内,沪港通的舆论热度持续升温,但是香港联交所总裁李小加却在正式推出的前一天试图给舆论“降降温”。他在11月17日联交所网站更新的一篇文章中说:“沪港通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如同一条刚刚开通的高铁线路,开通首日的上座率是高是低皆有可能。无论当天的交易是火爆还是冷清,我们都当以平常心看待。”
他继而表示,两地的交易所和监管部门更关注的指标是沪港通列车的“安全指数和舒适指数”,尽量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尽可能降低对投资者的限制。
李小加用高铁比喻沪港通,暗指沪港通的长期价值。与中国东部地区连接主要城市圈的高铁一样,沪港通也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影响不在于当下或者未来的一个季度,而是跨域未来十年甚至数十年。
欧盟驻香港代表彭家杰 (Vincent Picket)上周在欧盟议会中国事务委员会作了一次以香港为主题的报告,专门提到沪港通。他告诉欧盟的议员们,香港的地位并未动摇,在未来数十年内,香港都会是欧盟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往来最重要的桥梁。沪港通无疑强化了这种价值。
沪港通还让欧洲人相信,他们更有必要加快人民币境离岸市场的建设。在巴黎,一个新的人民币实时清算系统正在建设中,将在明年上半年建成,其效能将接近香港市场的水平。
对于中国,沪港通无疑弥补了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度的短板。水桶扎得更高、更紧,这是装满水的必要前提。
内地券商也无需因为沪港通南下资金寥寥而担心。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必将被双向波动所取代,全球配置资产的理财需求会变得更为迫切。
从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来看,资本市场开放的效应都会有一个长期体现的过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与世界的融合势必产生更长远的影响。现在下判断为时过早,根据运行情况不断改进和提高沪港通的运行机制开放水平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