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转银行承兑汇票
11月14日,央行发布了《2014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14年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627亿元,比上月少4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18亿元。这是从今年2月份以来,数月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上面有75%的存贷比监管红线,不过下面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这个腾挪信贷额度的工具在这个红线之外游走。
11月14日,央行发布了《2014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2014年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627亿元,比上月少4728亿元,比去年同期少2018亿元。这是从今年2月份以来,数月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10月票据融资增加1171亿元,这占据了新增贷款的21%。市场人士分析,票据增长加快的原因一是银行对于票据资产偏好设置,另外一个原因是是同业业务监管下表外融资逐步向表内转移。
票据融资逆势上扬
根据央行同时披露的《2014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85.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0.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1.0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了实体融资需求偏弱,与当前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正好相应。分部门来看的数据并不理想。无论是居民短期、中长期贷款,还是企业短期中长期贷款,10月增加值明显低于9月水平。
10月住户贷款,短期贷款增加39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95亿元,这个数据在九月分别为1290亿元和1707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短期贷款增加17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2亿元,这个数据在9月分别高达1646亿元与2810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幅减少非常巨大,这表明银行的风险偏好持续减弱,更加偏向于具有稳定性的中长期贷款。
不过,在整体数据偏弱的情况下,票据融资的情况就显得一枝独秀了。
10月,票据融资增加1171亿元,这占据了新增贷款的21%,这个增幅大于9月增幅,而在9月票据融资增加858亿元,这个数据比去年同期就已经陡增2385亿元。
业内人士称,票据直贴的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找不到足够多安全的一般性贷款项目,就把贷款额度用于票据贴现,从而达到冲贷款规模的作用。
银票腾挪信贷额度
当前,银行业存在75%的存贷比监管线。但是银行有自己的扩张需求,为使自己不触及监管红线。在现有银行体制之下,银行承兑汇票成为腾挪信贷额度的重要工具。
从财务角度来看,银行业务分为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而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这类中间业务不计入银行的存贷比,同时也不计入银行的贷款指标,有利于银行业务的扩大与增长。
而且,银行在开票的过程中,要求出票人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同时通过这种业务,银行可以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自己收入来源。
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将原本属于表内信贷业务的额度,巧妙转到表外负债中,票据贴现资金又相当于开票行的信贷资金,这使得银行整体的授信额度实际并没有收紧。
未贴现的银票并未进入银行表内,而是在企业之间流通,产生融资规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票据贴现,这部分就跟银行贷给企业的贷款一样,将进入表内计算。
所以,通过对银行承兑汇票的直贴倒腾,银行的贷款额度就能“实质性”的发生变化。企业对于票据融资也有偏好,据了解,与传统授信贷款不同,票据贴现资金使用范围不同。持票人在票据贴现以后,完全拥有了资金的使用权,不会受到贴现银行和贴现公司的任何限制。而借款人在使用传统贷款时,则会受到贷款银行的审查和监督,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坏账风险。
不过,对于类似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表外放贷是一种广义上的影子银行,监管层也对此加大监管力度。因此,不同银行对此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股份制银行调整了票据直贴和转贴业务,部分银行甚至将票据的审批权上收到总行。
国有银行压缩了票据融资规模,如2013年,工行主动压缩了票据贴现规模以支持其他信贷业务,工行票据贴现减少357.53亿元,下降19.4%,票据贴现利息收入103.30亿元,下降28.7%。
而农商行票据融资占比居高,以北京农商银行为例,2013年票据贴现数额从2012年的350亿元增加至474亿元,增幅达到35%,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从17.27%增至20.1%。
但是,今年5 月发布的127号文规范了同业业务,银票的转帖业务受到规范,通过直贴来腾挪信用额度的程度受限,不少银行开始减持银行承兑汇票。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413亿元,同比多减2068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持续减少,今年7月以来至今已经下降9100亿元。在同业业务监管下,票据融资大量持续增加,银行承兑汇票向表内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