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会计师事务所评估上海自贸区:3大亮点与3条建议
以“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为主体的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其突破性意义受到企业好评,改革效果评分获得了最高级的“强”。●建议在上海自贸区尝试建立综合金融监管机制,加快金融改革与市场环境建设,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而推动国内整体金融改革。
以“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为主体的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其突破性意义受到企业好评,改革效果评分获得了最高级的“强”。在调查中,近半数企业认为,新的投资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投资机会,能让企业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文‖自贸区邮报研究员 是冬冬
上海自贸区挂牌运行1一年多,效果到底如何,来听听旁观者怎么说。
11月14日,在上海自贸区评估情况通气会上,顶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了他们的评估结果。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公司上海首席合伙人黄佳介绍,此次评估中,以“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为主体的投资管理方式改革,效果评分获得了最高级的“强”。自贸区各项改革中,最具创新意义的则是金融改革的基础工程——FT(自由贸易)账户。
下面就来详细看看,普华永道是怎么评估上海自贸区这一年的。(下文内容,根据黄佳的发言综合而来。)
【调查面】调查了125家企业,中外资比例为1比1.5
在评估期间,普华永道先后调查了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125家,其中包括20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不同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工作人员与美中商会、欧盟商会等经济组织进行沟通,并对国内外自贸区作了对标分析。
【打分机制】7个领域5档评分
普华永道的这份评估报告,设置了“5+2”的评估领域。5个主要领域,分别是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方式转变、传统贸易监管方式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法制保障等。2个延伸评估项目是“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和“税收机制”。
结合世界银行“区域营商环境”评估框架,以及普华永道“区域竞争优势”评价要素,采用S.M.A.R.T(系统性、可衡量、适用性、创新性、易读性)评价纬度,对上海自贸区先试先行的制度与法规实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每个评估项目设置“弱、较弱、中性、较强、强”5档评分,让企业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效果打分。
【总体评价】所有评估项目分值都在“中性”以上
普华永道的统计结果显示,所有评估项目分值都在“中性”以上。
【三大亮点】负面清单效果“最强”,FT账户“最具创新意义”
●以“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为主体的投资管理方式改革,其突破性意义受到企业好评,改革效果评分获得了最高级的“强”。在调查中,近半数企业认为,新的投资管理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投资机会,能让企业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在贸易监管方式改革的调查中,有60%企业表示,愿意把上海自贸区作为亚太总部的所在地。很多企业反映,上海自贸区监管方式的转变,提升了监管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使得上海的市场竞争力变得更强,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
●上海自贸区的各项改革中,最具创新意义的,是被视为金融改革基础工程的FT账户。有70%的受调查企业认为,FT账户确实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方便企业外汇结算,在境内外投资方面,让企业更省钱。这项改革的“人气指数”最高。
●在自贸区各项制度创新中,政府职能转变备受市场关注。在此次评估中,市场对这项改革给出了“较强”的积极评价,认为上海自贸区监管部门“自我革命”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管制型政府开始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对未来自贸区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的体制改革,充满信心。有企业提出,未来自贸区监管部门的改革,可能会遇到“三大挑战”,包括:能否真正理解市场主体需求;管理的具体方式能否进一步转变;能否实现跨职能、跨部门的高效协作。这表明企业是渴望改革的,是欢迎改革的,他们也愿意融入到改革大潮中。
【三条建议】事权下放清单、综合金融监管机制、前瞻性负面清单
●建议拟定推动上海自贸区高效发展所需的“事权下放清单”,建立跨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打造“协同政府”,建立考核与问责机制,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形成整体化、系统化的行政运营体系,避免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碎片化。
●建议在上海自贸区尝试建立综合金融监管机制,加快金融改革与市场环境建设,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而推动国内整体金融改革。(金融混业化发展是全球趋势,伴随着金融产业的进一步开放,上海自贸区将聚集大量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现有的分业监管模式可能会导致制度创新缓慢、出现监管重复与监管盲点。)
●在下一版负面清单中,建议在不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前提下,继续减少相关限制类和禁止类行业的数量,尤其建议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如教育、金融等。建议根据国际标准,对各个行业类别进行深度解析与评估,进一步缩减清单条目,放宽准入门槛,探索某些产业放宽股权投资比例的可行性。探索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负面清单,实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利益的保护。此外,建议完善落实细则,对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给予明确阐述的解释和指引。
【5份评估报告】三个问题和四个建议
除了普华永道,参加这次自贸区改革效果评估的第三方机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及上海投资咨询公司。
官方发布的新闻稿写到:各评估机构一致认为,上海自贸区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监管方式等方面实施了众多创新举措,取得了重要突破,打造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对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实践是一次突破性的政府管理制度创新,是从管制型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重大思维方式转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市场主导作用明显,企业对制度创新和政策措施的综合满意度较高。
在11月14日的通气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顾洪辉还提到,5家机构对上海自贸区的第三方评估报告中总结,上海自贸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力度不足,部分改革和创新力度与市场预期不符;区域狭小,先行先试政策和改革效益无法充分释放,特别是部分服务业,开放项目,在落地上有困难;协同效应不够。
顾洪辉说,第三方评估报告主要给出了四大建议。首先是加快构建各个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第二是自贸区改革部分创新和力度还可以再大一点,建议下一步按照国际通行模式调整负面清单的结构和内容,在试验区范围内进行压力测试。第三是适时调整功能布局。第四是完善对标国际的法律体系,根据国际双边多边的贸易规则,在维护公平竞争、投资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劳动者保护、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