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生:让保险真正成为有效的保障机制
魏革军: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与良好的企业形象,中国人寿经过多年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品牌,请您谈谈中国人寿在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方面的理念与举措。可以说,中国人寿已成为我国保险业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也是我国金融保险业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访中国人寿保险集团董事长杨明生
《中国金融》主编 魏革军
魏革军: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专访。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十条”),时隔8年,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十条”),作为保险业的资深参与者、实践者、变革者,首先请您谈谈对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认识。
杨明生:“新国十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国十条”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的高度,对保险业重新定位。“新国十条”提出,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社会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渠道,是改进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从国家治理层面界定了保险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中的全新地位和支柱作用。这一定位将保险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也赋予保险业一份神圣的使命。同时,“新国十条”站在推动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高度,赋予了保险业新的巨大发展空间。不仅提出了2020年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量化目标,还绘出了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清晰路径,提出了保险业参与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保险业大发展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新国十条”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提出了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全新理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动力。
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意义重大。结合行业实际和自身经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助力政府“管理到位”、“放手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保险业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责任和使命。要通过全面实施保险改革的政策措施,让保险真正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管理的一种重要机制和保障。一方面,保险业可以辅助社会管理,帮助政府“管理到位”。比如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社会风险管理中引入保险机制,可以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保险业可以在能力范围内承接公共事务,帮助政府“放手到位”。运用市场机制,把一部分养老健康保障、灾害救助等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让渡给保险业承担,可以在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第二,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态势。保险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集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于一身,兼具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可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新兴产业发展;稳定人民群众的消费预期,扩大内需,推动我国经济转型。
第三,发挥好“稳定器”的作用。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和风险因素错综复杂,而保险业可以成为国家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创新社会治安方式、保障社会稳定运行、维护和保障国家实现现代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稳定器”作用。“新国十条”关于保险灾害救助体系的明确建立,为保险业深度参与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行指明了方向。
第四,切实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保障压力很大,养老健康问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能否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新国十条”恰恰回答了这个问题,把“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和“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提升到构筑民生保障网的新高度,赋予商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支柱”的地位,为保险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开了新的空间。
“新国十条”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局面,但要让政策真正发挥效力,关键还是要把政策落实好,某些方面还需要政府的权威推动。应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注重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地方交还给市场;在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需要政府义不容辞地承担责任,如加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等,从而更好地助力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魏革军:与“国十条”相比,“新国十条”给保险业带来了哪些机遇,中国人寿要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些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的新挑战有哪些,应该如何应对?
杨明生:与2006年的“国十条”相比,“新国十条”最大的不同在于对行业的定位。前者的视角是关注并解决自身发展;而后者是把保险业的发展放到实现国家治理两个“现代化”的大框架下、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可以说,“新国十条”是保险业的最大政策红利。
一是把保险作为一个重要基础制度来考虑,明确且具体地提出开展食品安全、医疗责任方面的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应属首次,是重大的政策利好。中国人寿将着眼长远,秉承国有金融企业的担当意识,率先发展,率先突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旗下的财险公司将积极参与,做好人才储备,提前做好风险数据分析,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经验及技术,积极探索通过保险手段提高各参与主体的风险发现和管理能力,进而促进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二是“新国十条”把“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和“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提升到构筑民生保障网的新高度,赋予商业保险“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支柱”的地位,并清晰界定了商业保险在社保体系中扮演的三个角色,分别是:第一支柱,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第二支柱,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第三支柱,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好风凭借力,乘势上云霄”。中国人寿将抢抓政策机遇,借助税收优惠东风,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保险业务;积极推进健康管理、养老养生产业的发展,加快区域布局和产品线布局;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及医疗经办等政策性保险业务的发展。
三是“新国十条”的亮点是提出了农业保险体系建设的问题,对各级政府主体在“三农”保险体系中的分工和发展方向给予了明确规定,同时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农业保险创新要求,如开展农产品(000061,股吧)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等。这不仅肯定了近年来我国“三农”保险的创新实践,也为“三农”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指明了方向,为商业保险机构有计划、有重点地参与其中创造了条件。中国人寿将积极协调监管机构,争取农险资格准入范围和准入领域的迅速扩大;加强自身产品开发、创新力度和乡镇网点建设及人员培训,着力提高产品的针对性及农网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为迎接政策红利做好准备。
四是明确了现代保险服务业要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与前者“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相比,后者为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空间。投资范围非常广泛,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不仅可以设立公募基金公司,还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中国人寿将抢抓“新国十条”为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机遇,大力探索创新投资模式,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保险服务创新,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
面对新的政策红利,我们保险行业能否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否则,无论外部政策和环境多好,我们自己如果不努力,实现生产力的有效转化,再好的政策和环境也只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差距反而会进一步拉大,市场竞争力反而会进一步削弱。这是行业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魏革军: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与前些年相比,我国银行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比较严峻,但总体上感觉,我们保险业面临的压力似乎要好一些。请您谈谈,在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保险业是不是也像银行业那样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杨明生: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我认为,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更接近市场,是市场机制主导条件下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正处在向“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就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而言,银行业的发展要先于保险业,这是我国整个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的规律,这种发展态势在特定历史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温饱问题逐渐解决并向小康生活迈进,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保险的保障功能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保险的原理是基于大数法则,传统保险是在“赔付差”中赚取经营利润;而现代保险业逐渐把保险产品异化为混合型,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这种趋势已经形成并且难以逆转。但与西方发达市场相比,我们的保险市场还没有足够成熟,我们的保险产品在保障功能还没有发展完备的情况下其投资功能已经发展起来了。原因在于,这种具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迎合了中国现在整个中产阶级崛起对投资的需求。目前,我国约80%的保险产品都是投资型储蓄型产品,保险本身的保障功能并不突出。下一步,如果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能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就会显现出来。“新国十条”重大政策利好的颁布,以及税收等政策支持的进一步完善,将把保险产品潜在的保障需求真正呼唤出来。今后保障型保险产品如“递延养老保险”等会有新的大发展。
保险资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久期长,因而它能对经济提供长期资金支持,适合于进入一些中长期大项目。保险资金有资本性,类似于银行的中长期债务,避险需求强,主要追求安全稳定的回报而不是高风险高回报。中国人寿与苏州市政府合作设立的“苏州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保险资金运用模式探索,该基金既有股的性质又有债的性质,说有股的性质是指可以充做资本金,还可以申请银行贷款;说有债的性质是指要还本付息,目前看较好地发挥了保险的投资功能。
保险资金的风险形式与银行也不一样。银行资金是分级经营的;保险资金是统一经营,某种程度上看,由于能够集中人才和管理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应该更有利于资金的风险管理。需要警惕的是,保险资金不宜进入高风险投资领域,要从根本上防止对投保人的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保险的风险一般不会在它的负债方产生,而是在资产方产生,所以说保险业的资金放开以后,资产负债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魏革军:目前,中国人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旗下拥有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子公司,业务涵盖寿险、财险、资产管理和投资等多个领域,请问,中国人寿集团如何协调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杨明生:作为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能否在“新国十条”颁布后实现新突破,能否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取得新成效,关键是找准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契合点,明确主攻方向,布局重点领域,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经济创新活动、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贡献积极力量。
具体讲,一是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养老健康业务,主动做好新农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受托经办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养老健康保障水平,使群众敢于拿出钱来消费。积极参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试点责任保险,减轻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压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大力发展“三农”和普惠保险业务,扩大小额保险覆盖面,加快小额信贷保险发展,完善农业保障体系。
二是做好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资产端方面,发挥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新兴产业发展,优化资金配置,提高投资收益。在合规管控风险的前提下,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科技企业、小微企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强资产管理机制和业务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参与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负债端方面,大力推动科技保险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降低创新风险,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信用保证保险,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魏革军: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2007年回归国内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也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作为保险集团的掌舵人,应如何把握当前保险业面临的国内外复杂局面?如何在保持市场地位的同时做好转型升级?
杨明生:2003年,我们寿险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2007年回归A股。十年来,我们不断实现新的跨越。一是实现了资本经营的国际化。寿险公司是国内唯一在全球三地上市的国有金融企业,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二是实现了保险综合经营的战略布局。从单一的寿险公司发展为涵盖寿险、财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基金管理、信托、实业投资、电子商务、海外业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为进一步向综合金融集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实现了公司体制机制的重要转型。寿险公司按国际国内上市监管标准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其他子公司也都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朝市场化的体制机制迈出了重要步伐。四是实现了集团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2013年,集团合并保费收入为3868.08亿元,是2002年的3倍。集团合并总资产达到2.4万亿元,是2002年的8倍。
过去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实现了做大的梦想。展望未来,尽管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给保险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随着“新国十条”的颁布,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创造中国人寿的第二次辉煌,在进一步“做大”的基础上,着力完成“做强”的历史使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做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推动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我们要着力打造“升级版”的中国人寿。首先,以业务结构的转型为基础,大力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努力提高长期限、效益型业务的占比。今年中国人寿允许贴费型规模保费有一定程度的负增长,目的就是为了退一步进两步,让基层能够休养生息,腾出手来调整业务结构。其次,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之间是矛盾的统一、动态的平衡,当速度、规模问题突出时,我们抓了这一主要矛盾,及时提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要求,在特定时期发挥了应有作用,并为转型升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但当速度、规模问题缓解,而矛盾的另一面突出时,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将质量、效益作为主要矛盾来抓,大力提升业务价值。再次,以管理方式的转型为保障,努力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资源分散利用、各子公司单打独斗向资源整合利用、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转变。最后,以技术手段的转型为支撑,通过技术现代化,努力实现从传统保险企业向现代金融高科技企业转变。
我们还要持续推动结构调整。我们的结构调整是点刹车,不是急刹车;是转大弯,不是转急弯。要坚守三条底线:不能产生流动性风险,不能失去市场领先地位,不能出现业务大起大落。只要不危及、不触及这三条底线,结构调整就要大力推进。寿险公司要坚持向规模效益型转变,大力发展期交特别是长期期交业务。财险公司也要调结构,通过大力拓展农险、责任险等新领域,逐步提升非车险占比。养老险公司突出发展创费能力强、内涵价值高的投资管理业务和集合计划业务,推进产品创新,提升业务品质。
魏革军:前面谈到,“新国十条”指出了进一步推进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方向和要求。中国人寿通过保费收入等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请您详细谈谈中国人寿在这些资金运用方面的创新。
杨明生:作为国内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中国人寿愿意积极参与到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中,创新资金运用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的基础设施,为经济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需求将增加5.9个百分点,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0%,由此带来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中国人寿在充分总结“苏州基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不断创新投资模式,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中的保障房、公租房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通过发起设立城市发展建设股权投资基金、债权投资计划等形式,支持科技创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市场和物流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公司已经投资了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和顺丰快递等国内电商和物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股权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把保险、电商和物流结合起来,探索新型服务模式。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完善集团投资体系,借助“新国十条”的政策机遇,加强培育股权、不动产、养老养生等专业团队的投资实力。在集团的统筹协调下,进一步整合优化投资团队。
同时,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形成多元化盈利模式。创新投资模式,抓紧培养相关人才队伍,突破有限合伙人参与基金投资项目的限制,探索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引入外部资金,作为普通合伙人,参与投资项目以及项目经营管理,赚取管理费收入,形成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魏革军:一个成功的企业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与良好的企业形象,中国人寿经过多年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品牌,请您谈谈中国人寿在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方面的理念与举措。
杨明生:当代企业间的竞争,既要看企业的资产、机构、队伍等硬实力,更离不开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企业管理等软实力的比拼。企业软实力的诸多因素中,包括企业文化、品牌在内的文化软实力居于突出位置,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的根本保证。
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着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注重企业文化的传承性,“一张蓝图画到底”,将经得住实践检验、长期积淀下来的优秀企业文化提炼、继承并发扬光大。基于此,中国人寿在总结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体系,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三个一”:一个理念、一个梦想、一种精神。“一个理念”即“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双成”核心理念,是我们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一个梦想”即做强中国人寿、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国寿梦”,它反映了公司的目标、追求和愿景,是凝聚全体员工共识的精神依托;“一种精神”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奉献、特别守纪律”的精神,是中国人寿广大员工和营销员在攻坚克难、奋力拓展的奋斗历程中历练出来的宝贵精神品质,也是支撑未来“国寿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品牌建设方面,我们初步形成了集团化的品牌管理体系,成立了品牌宣传部,强化了品牌资源统筹整合。集团聘请姚明作为全球形象代言人,“相知多年,值得托付”“要投就投中国人寿”等宣传广告用语家喻户晓,通过举办“1083”圆梦地震孤儿公益行动等大型品牌活动,中国人寿取得了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同时,中国人寿还积极承担行业和社会责任。集团在金融行业首家发起成立了在民政部注册的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2003年以来累计捐赠资金超过4亿元。中国人寿已经连续12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今年首次进入前100强;连续7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品牌价值达到1700多亿元,在国内保险行业中蝉联第一。可以说,中国人寿已成为我国保险业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也是我国金融保险业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