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沪港通ETF将推出 香港银行高息争抢人民币
还有几天时间,各路券商的沪港通客户争夺战已经白热化,佣金费率优惠正是其最常用也最有杀伤力的一招,香港有券商推出“零佣金”争夺客户。香港银行方面,多家银行以高息活期先吸纳资金泊岸,部分人民币活期年息达1厘,较普通的活期仅0.25厘高出一大截,中银香港的存款年息最高可达3厘。
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下周一)开始。还有几天时间,各路券商的沪港通客户争夺战已经白热化,佣金费率优惠正是其最常用也最有杀伤力的一招,香港有券商推出“零佣金”争夺客户。
香港银行方面,多家银行以高息活期先吸纳资金泊岸,部分人民币活期年息达1厘,较普通的活期仅0.25厘高出一大截,中银香港的存款年息最高可达3厘。(编者按,高达普通活期14倍)有银行业人士估计,为争取更多沪港通生意,不排除业界会以更高人民币 活期息率,吸引买货闲资先行泊岸。
据悉,基于沪港通下的首批两只基金产品将是跨境ETF的“升级版”,而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上报的这两只产品最快将在下周获批。同时,沪港通恒指ETF或因其将实现T+0而成为行业重大创新。
香港银行争人民币备战沪港通
据凤凰财经援引香港明报11月14日报道,沪港通下周一通车,银行与券商纷纷推出优惠吸客。多家银行以高息活期先吸纳资金泊岸,方便其后交易,加强客户于银行买卖A股的意欲,部分人民币活期年息达1厘,较普通的活期仅0.25厘高出一大截,中银香港的存款年息最高可达3厘。(编者按,高达普通活期14倍)有银行业人士估计,为争取更多沪港通生意,不排除业界会以更高人民币活期息率,吸引买货闲资先行泊岸。
北向投资A股需要人民币,故要争取证券生意就要由此开始,银行和券商均有提供人民币兑换点子优惠,由10点子至30点子(1元等如10000点子)不等。可提供存款服务的银行更利用优势,以较高的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吸纳闲资。
以上海商业银行为例,新证券户由下周一至明年3月底,人民币活期存款年利率1厘,恒生及中银亦有相关优惠,但玩法较复杂,恒生之“优越”或“优进”理财客户于指定期内买卖“沪股通”股票,其人民币结算户口的每日存款结余,相比今年11月15日之结余有所增长,该增长部分的金额就可以活期年利率1厘计息,该行目前的一般人民币活期年利率为0.25厘。
中银方面,以新资金或现有资金兑换人民币,兼开立3个月人民币灵活高息定存,只要存至期满就可获年息3厘,若客户若想于中途调动资金买货可随时提款,毋须罚息,不足3个月而满1个月年利率1.68厘,1天至少于1个月就只有0.25厘。
中银香港个人金融业务主管龚杨恩慈表示,近期各大银行都为“沪港通”作准备而调高人民币存款利率,估计此情短期内将维持,中银推出人民币灵活高息定存是为鼓励投资者在中银开立沪港通帐户,随时入市炒沪股通,又可以兼赚高息。
另外,集团产品管理主管周泽慈则指出,沪港通开通初期,相信机构投资者会较为活跃,个人投资者将较为审慎,不会立即积极入市。
上商银行产品拓展处副主管温伟文对于业界争相以高息吸资,表示有点意料不及,站在银行立场,希望趁客户未有买货心水时,受高息吸引而将资金泊岸,不排除日后银行会以更高活期息率争取人民币闲资。
沪港通开户战打响
沪港通虽然还没开,但各路券商的客户争夺战已经白热化。佣金费率优惠正是券商们最常用,也是最有杀伤力的一招。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到底在哪开户?投资者很为难。一方面,香港有很多内地市场没有的投资股票品种;但另一方面,A股交易费远低于港股也是事实。因此,沪港通开通后到底是南向资金主导,还是北向资金主导,业内人士都有不同看法。
华南某知名券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营业部柜台一位负责人称,最近办业务的有不少是销户转到其他券商,或者从其他券商转过来的,有些投资者是为了在某个营业部凑齐50万元的净资产,从而获得沪港通的开户资格。不过,目前各大券商并没有确定内地投资者买卖港股通的佣金费率。
目前,内地券商通过网上开户,佣金率都在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之间,某些跟腾讯合作的券商可以达到万分之2.5的优惠费率。面对内地低佣金的环境,香港券商银行更是纷纷推出“零佣金”争夺客户。
昨日下午,香港某大型中资券商发送的资料显示,由2014年11月17日至2015年2月27日(包括首尾两日),通过该券商以现金或孖展(融资)方式买卖A股,均可享零佣金优惠,次数及金额均不设上限;另外人民币兑换价差也有10个基点的优惠。
一家香港本地上市券商近日也公布了沪港通优惠,以“3年免佣”吸引内地客来港投资A股,只要内地客户以网上落盘,买卖合资格沪股通股份,首3年免佣,若他们投资港股就有6个月免佣期;而香港客户网上投资A股、港股就有6个月免佣优惠,而所有客户在免佣期后,A股佣金都维持在万分之一。
在混业经营的香港,连银行也加入对沪港通客户的争夺,香港某大型银行近日发布的消息称,从2014年11月17日到2015年3月31日,客户买卖上证所的A股,经纪佣金一律全免;另外,从即日起到2014年底,开立新的证券账户,从开户日起到2015年1月31日,买入港股都可以享受免佣金;不过有业内人士称,对港股的“买入免佣金”不代表“卖出免佣金”,卖出依然要收0.25%的佣金,而且每次还有最低收费100港元,也就是交易额不足4万港元的都要收100港元佣金。
香港耀才证券相关负责人称,银行直接与证券行竞争,凭财雄势大,占尽优势抢占市场,令证券公司生意大受打击,客户大量流失,这也导致了香港某些证券公司因为经营困难而停业。
不过,并不是每一家机构都希望通过免佣金来吸引客户。
“为什么要零佣金?没钱赚谁会卖命。”一家香港本地知名券商的客户经理就这样对本报说。该券商买卖A股的佣金率依然坚持0.25%,跟港股一样,该客户经理表示,坚持做好客户服务是该券商的最大优势,并不希望通过价格战争夺客户。
也有人对这种坚持表示怀疑。“领导决定不降佣,不过我觉得坚持不了多久。”华南某知名券商香港公司一位负责人称,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佣金费率都是默认0.2%,但现在港股能收到0.2%的情况并不多,一般都会帮客户调低一点。
首批沪港通ETF推出在即
据证券时报报道,据悉,基于沪港通下的首批两只基金产品将是跨境ETF的“升级版”,而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上报的这两只产品最快将在下周获批。同时,沪港通恒指ETF或因其将实现T+0而成为行业重大创新。
据了解,南方基金和华夏基金分别于今年9月28日和10月10日向证监会上报了恒指ETF(QDII)的产品方案,而两只产品在被受理后同时于10月31日获得了第一次反馈意见。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正在申报的两只产品在很多方面与2012年推出的首批跨境ETF相似,以恒生指数作为投资标的。但此次基于沪港通的背景,两只沪港通恒指ETF在上报的产品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二级市场“T+0”的交易方式。
如果方案最终通过,那么这两只沪港通恒指ETF将成为业内首批实现回转交易(即T+0)的权益类基金产品,因为此前仅有黄金ETF和货币ETF可实现该功能。
据公开信息,上报的两只产品走的是基金募集申请的简易程序。根据规定,简易程序的审核期限为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据此推算,沪港通ETF最早在下周三也就是19日将获得准生证。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两只沪港通恒指ETF虽为QDII,但可能将使用沪港通的额度。同时,首批这两只产品的推出将打破50万元的沪港通投资门槛,让散户更加方便的参与港股投资。
据了解,除了华夏和南方两家公司已经将成熟方案上报外,业内其他基金公司也在类似产品上酝酿已久。
“我们的产品正在推进中,具体形态上应该以指数型的被动投资品种为主。”深圳的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员透露,考虑主动型的沪港通产品尚为时过早。
另外,由于沪港通产品涉及双方交易所、托管行和券商等多家机构,同时还涉及投资额度和指数开发等因素,环节众多,需要准备的期限较长。
“沪港通推行的速度确实有些超预期,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一家一直致力于创新的中型基金公司媒体负责人透露,虽然他们公司团队为类似产品准备良久,但在某些环节上仍旧没有准备充分。
可以预见的是,沪港通业务被正式运用到以后基金的产品设计中将越来越多,将加深实现A+H的一体化。
融资盘蜂拥沪港通标的
沪港通落地再次为融资融券市场添了一把火。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两融余额已再创历史新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11月12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已高达7424.54亿元,较11月7日沪港通消息公布前的7279.38亿元相比,短短3个交易日内,两融规模又新增了145.19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和融资余量分别从7日的7230.28亿元、1039.15亿股上升至12日的7367.12亿元、1059.04亿股,上升136.84亿元和19.99亿股。截至当天,融资余额占两融规模的占比仍高达99.23%。
相比之下,融券余额仅从7日的49.09亿元略增至12日的57.42亿元,增加了8.33亿元。
与此同时,融资融券交易占A股成交总额的比例亦再度提高。如11月7日的这一数字为16.07%,而10日至12日的三个交易日里,这一比例分别提升到了16.78%、16.67%和16.68%。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融资买入额增幅居前的标的股主要集中于金融、地产、医药等权重板块,这也与目前二八分化的盘面走势基本吻合。
特别是中国银行(601988.SH)在11日涨停当天,全天融资买入额激增至5.86亿元,约占其当日成交的五分之一,较10日的0.49亿元暴增5.37亿元,增幅逾10倍。可见,在中行当日强势涨停背后,融资买盘的推动力功不可没。
截至11月12日,尽管中国银行当天股价出现高位回落,但融资余额仍高达10.03亿元,全天融资买入额仍有4.08亿元,而行情启动前的11月7日,其融资余额和融资买入额分别仅为4.4亿元和3455.28万元。
同样,作为沪港通受益券商股亦获得了巨量资金涌入。统计数据表明,截至11月12日,包括券商股在内的非银金融行业已成为融资买入的第一大行业,其融资余额已达663.97亿元,较11月7日的614.75亿元相比,融资买入盘新增了49.22亿元。
其中,近30亿融资增量资金就涌入了券商股。其融资余额从11月7日的406.11亿元增加到了11月12日的435.58亿元,增加了29.47亿元,占比近六成。(编辑:禾田)
文章转自: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