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外交地理:心意与新意

2014-11-05 17:46934

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出席第八届东亚峰会,拉开对文莱、泰国、越南三国的访问。5月24日,在李克强与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举行会谈期间,双方签署了结束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

  东南亚:互信与共赢

  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市出席第八届东亚峰会,拉开对文莱、泰国、越南三国的访问。这是李克强第二次对中国周边国家进行访问。

  2013年5月,在自己的首次出访中,李克强选择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析界普遍认为,缺乏足够互信是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增信释疑”被外界认为是那次访问的核心。

  李克强对印度的访问正是在“帐篷对峙”之后。在印度,他并不讳谈两国间的分歧。他在发表演讲时说:“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有足够的聪明智慧,找到彼此能够接受、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此之前,要完善处理边境事务的相关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妥善管控分歧,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天然伙伴”是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期间对中印关系新的表述。他强调中印的互补,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民用核能、高科技、铁路、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承包、金融等领域能够广泛开展合作。他明确表示:“我们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动态的贸易平衡才是可持续的。”

  6月20日,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右)和李克强总理参观比雷埃夫斯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拥有比雷埃夫斯港两个码头的经营权

  从当地时间5月19日下午抵达新德里,到22日上午离开孟买前往巴基斯坦,李克强先后出席了12场会见和活动,涉及政界、商界、学界和民间,签署了8项合作文件。在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两国第一次公开承诺要“积极看待并支持各自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双方还重申:中印互不威胁,中印在世界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中印互为发展机遇,两国尊重并照顾彼此关切。印度媒体称李克强是一位“热情洋溢而非神秘莫测的中国领导人”,而两国坦诚而直率的对话,使双方的分歧并没有影响到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

  东南亚和印度同属中国周边外交,且处于的优先位置上。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密切合作;另一面,近些年来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南海问题不断升温,成为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关系发展的桎梏。中国新一届政府将如何处理与东盟国家关系?李克强总理的东南亚之行备受瞩目。

  出访的头两天,李克强3次谈及南海问题。2013年10月9日下午,他在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首度谈及南海问题时就指出,南海形势总体是稳定的,南海存在的一些分歧不会也不应当影响中国与东盟关系大局。南海争议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携手继续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为和平解决争议创造良好环境。在和平解决争议前,中方主张有关争议国积极推进共同开发。“宁静的南海是各国之福,南海起波澜对谁都不利。”李克强说,“我们要共同努力,让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10日上午出席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时,李克强二度谈及南海问题。他表示,中方愿积极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积极稳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妥善应对和处理地区热点敏感问题,避免其复杂化、扩大化。

  2013年10月13日,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期间在英拉总理陪同下参观清迈“一村一产品”项目

  在随后举行的第八届东亚峰会上,对有人提到南海问题,李克强再次表示“愿在此多讲几句”。他指出:“南海问题的关注点有两个。一是航行自由。南海的航行自由从来就没有问题,将来也不会成为问题。每年有十几万艘各国船只安全通过南海。中国与东盟国家已达成共识,将保证南海的航行自由与安全。另一个是有关岛礁的领土主权争议。十几年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已达成《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宣言》规定,南海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单方面将双边争议提交国际仲裁的做法违背了《宣言》原则与精神。中方愿同东盟国家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并在协商一致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中方将同东盟国家一道,继续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共同维护好南海的和平稳定。中国有句古语:‘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只有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进一步实现稳定和发展。”

  谈到国家相处之道,李克强鼓励与会各方“多栽花、不栽刺”以力避分歧;他将东亚地区的国家比作筷子,“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断”。他提到会后各国领导人穿着文莱传统的织锦服装合影,将国家间的互信比喻为“梭”,将互为“经纬”的东盟紧密交织,“织就壮丽锦绣”。

  总理的从容表现源自广博的知识储备。2013年8月末,李克强在北京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并出席了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议。9月初,他又在南宁出席了中国―东盟博览会,除了在上午的开幕式上阐述中方立场,还在下午密集会见了参加博览会的东盟10国中6个国家的政要,会见时间总长超过5小时。几乎在每一次会谈中,李克强都会谈及南海问题。9月15日,中国与东盟国家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第六次高官会在苏州举行,各方首次就南海行为准则进行了磋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区域合作研究室主任王主玉向本刊指出:“总理的发言是很重要的表态。以前在南海问题上我们没有很清晰的表态,之前的历史说、核心利益说都不是来自最高层,会引来各方猜疑和担心,尤其是在中国变强大了之后。因此李克强总理的表态代表了最高层、最核心的立场:领土是不能妥协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商讨任何方案,和平友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文莱,李克强提出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所谓“2”就是凝聚两点政治共识:一是推进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二是深化合作的关键是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7”代表七个领域合作:一是积极探讨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二是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进程;三是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强本地区金融合作与风险防范;五是稳步推进海上合作;六是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七是密切人文、科技、环保等交流。王主玉评论:“这一次我们政治和经济倡议合在一起,尤其是将互信建设作为以后推进合作的一个统领性因素。这反映出,我们认识到过去经济合作快速推进,政治互信建设稍微落后的现实。”

  中国也并不打算放慢经济合作的步伐。2013年10月9日,李克强与泰国和东道主文莱的领导人一起,切下一块巨大的蓝、粉两色蛋糕。在随后的会谈发言中,李克强表示还在考虑“如何把蛋糕做得下一次更大,下一次,更更大”。东盟是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已达到4000亿美元。中国―东盟这个19亿人口的地区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而李克强希望,能通过升级自贸协定在2020年达到双边贸易额1万亿美元的目标。

  在文莱,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共同开发海上油气资源,在探索解决南海问题的途径上,实现了互利共赢的“零”突破。有学者指出,中国曾经和越南、菲律宾签订了合作勘探南海地质资源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合作协定,但合作最后没有被推进下去。这次和文莱签署的合作协定是第一份真正的与南海周边国家合作开发南海资源的协议,具有开创性,为未来中国和南海国家进行合作树立了一个典范。

  在泰国,李克强充当“推销员”,与时任泰国总理英拉一起参观在曼谷举行的中国高铁展。他称赞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根据2013年10月11日签署的《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泰国将以农产品抵偿中国有意参加的泰国高铁项目。在泰国国会发表演讲时,李克强说中国愿将高铁建设的经验和知识分享给泰国,相信高铁可以惠及泰国及东盟其他国家民众的生活。他希望两国的高铁合作项目可以尽快落实,希望在座的各位议员们能在审议时举手通过与此相关的法案,为两国合作投出赞成票。他解释说,这是希望“为中泰友谊投票”。

  去年,南海问题与河内大规模反华游行为中越关系蒙上了阴影。在河内访问期间,李克强结束白天的官方行程后,脱下西装、摘掉领带,与中国代表团一行人走进酒店附近的小店。他和店主攀谈起中国游客和生意状况,还赶在打烊前买了四盒茶、一盒莲子和一盒果脯。

  2013年6月,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访华,同意与中国建立应急热线以处理海上争端。8月,中国外长王毅访问越南。9月初,越南总理阮晋勇出席了中国―东盟博览会,并在与李克强会谈时建议在两国国防部、渔业管理部门间建立应急热线。在文莱举行的“10+1”峰会的开幕式上,阮晋勇被安排站在了李克强的右手边。李克强对越南进行的为期3天的访问是中国新领导集体就任后高层领导人首次访问越南。李克强与越南总理阮晋勇见面时说:“中越共识和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与阮晋勇会谈的成果,是中越将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通过友好协商和对话谈判解决争议。两国随后签订的《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双方应“用好中越政府边界谈判机制,坚持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寻求双方均能接受的基本和长久的解决办法,积极探讨不影响各自立场和主张的过渡性解决办法,包括积极研究和商谈共同开发问题”;“双方同意切实管控好海上分歧,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行动,用好两国外交部海上危机管控热线,两国农业部门海上渔业活动突发事件联系热线,及时、妥善处理出现的问题,同时继续积极探讨管控危机的有效措施,维护中越关系大局以及南海和平稳定。”

  如何理解这一共识?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张明亮副教授指出:“此次中越高层会晤后作出的规划,将会使中越海上问题转危为安。”学界分析:新时代的中越关系已经奠定了合作的基础。

  共识基础之上,双方成立海上、陆上、金融三个联合工作组,加强三大领域的合作。这被李克强称之为这次会谈最重要的成果。其中,双方同意加强贸易政策协调,争取提前实现2015年双边贸易额600亿美元目标。中方将支持中国企业赴越投资兴业,也愿为更多越南企业来华开拓市场创造更便利条件。越方将为早日建成龙江和海防两个经贸合作区提供便利和协助。双放将在2003年两国央行签署边境贸易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基础上,继续探讨扩大本币结算范围,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双方决定建立两国金融合作工作组,提高双方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维护两国及本地区经济稳定与发展。在海上,两国将加大中越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工作组和海上低敏感领域合作专家工作组工作力度,稳步推进湾口外海域划界谈判并积极推进该海域的共同开发,年内启动该海域共同考察,落实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工作组谈判任务。

  通过三个领域的合作,中越合作框架已经出台,中越关系“航道”已经画好。

  非洲:“三个一极”

  2014年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访问四个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肯尼亚,到访位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在尼日利亚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其间,签署的合作协议多达60余项。

  从地理上说,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肯尼亚涵盖了非洲东部、西部和南部。埃塞俄比亚是非盟总部所在地;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在安哥拉有10万到20万人员从事劳务承包、建筑、经商等工作;而东非大国肯尼亚是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机构总部设置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春宇指出:“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不是面向某个国家,而是面向整个非洲”;总理的两次公开演讲分别选择的地点是中国援建的非盟总部和世界经济论坛尼日利亚峰会,充分表明,此次中国带来的对非政策,面向的是整个非洲大陆;而在尼日利亚连续发生恐怖袭击,“博科圣地”宣称袭击世界经济论坛峰会的背景下,总理对尼日利亚的访问,传达的是中国发展与非洲友好关系的决心和信心。尼日利亚《卫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乔纳森总统在与李总理会谈和主持欢迎晚宴时,反复强调“患难见真情”。从时间上看,此次访非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首次访非的50周年,访问时间和访问路径,都是对周恩来总理当年访非的继承和延续,表达了世代传承中非友谊的善意。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批评中国对非关系的重点是获得非洲自然资源、而非在当地创造就业和市场方面,阻碍了非洲的经济发展。李克强在此次出访前接受了非洲国家媒体联合采访,他明确表示,对于中非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中国政府愿与非洲国家一起坐下来协商解决。他说:“我可以郑重告诉非洲的朋友们,中国绝不会走别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也不允许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行径在非洲重演。”5月6日,李克强在埃塞俄比亚出席中非经贸人文座谈会,忆及十几年前其主政河南省时,他曾与某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洽谈农业种子合作问题,但“对方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他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卖给你种子,但种子他们已经做了技术处理,只能种一年。第二年种子就退化了,第二年还得再买它的种子”。李克强郑重承诺:“中国不会在非洲做这样的事情!

  面向未来,中国如何看待非洲?李克强在非洲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开创中非合作更加美好的未来》的演讲,给出了答案。他说:“今天的非洲,是生机勃勃的非洲,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在我看来:非洲堪称‘三个一极’。”具体地说,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

  张春宇指出,相较于非洲是世界政治舞台一极和世界文明一极的概念,大国首脑在正式场合尚较少提及非洲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一提法表明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前景的看好,在未来双方经贸合作上也将更强调对等合作,而不是援助主导或一方强势一方弱势的不均等合作。”

  据统计,2012年,约1/4的非洲国家经济增速超过7%。非洲发展银行预计2014年非洲经济增幅将达5.3%。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钟建华2013年曾表示,非洲国家GDP增长快速,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类似。

  那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如何开展与非洲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李克强在非盟演讲中提出了中非“461”合作框架:“4”是指中非合作要坚持平等相待、团结互信、包容发展、创新合作等四项原则;“6”是指中非要共同推进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等六大工程;“1”则是指继续完善中非合作论坛这一重要合作平台。外界普遍认为,这一内容广泛的合作框架意味着中非合作的全面升级。

  经济是中非关系的重头戏。在贸易领域,李克强提出了中非贸易额到2020年达到4000亿美元的目标。如何理解这一目标?张春宇指出,这意味着,未来几年,中非贸易额年均增速不能低于13%。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传统的中非贸易格局必将发生改变:中方的进口不再局限于原油、铜、铁等矿产、木材、棉花等原材料,更多的非洲特色产品,尤其是特色工业品将销往中国市场;而非洲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将实现跨越式升级,非洲大陆工业化的推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将大量进口中国的机电、机械、运输设备等产品。由于贸易产品结构的变化,中国在非洲的贸易伙伴国将不再集中在石油、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而将遍及非洲大陆各个角落。而这一转型恰是顺应中非双方的经济形势和各自需求结果:未来,中国的内需将进一步扩大,消费能力增强,而非洲的工业化持续推进,消费层次也在升级。

  在中非投资领域,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在2020年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他明确表示,中非合作要突破能源矿产窠臼,强调帮助非洲“实现能源资源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张春宇分析,目前中国对非投资额最大的行业是油矿业。为实现对非直接投资的突飞猛进,必须在投资产业领域上实现较大的突破。

  突破点在哪儿?颇具象征意义的是:在埃塞俄比亚,李克强和该国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一同拿起扳手、拧紧了亚的斯亚贝巴轻铁项目的一颗螺丝。亚的斯亚贝巴轻铁项目是中国在非洲承建的首条轻铁,亦是整个东非首条城市轻铁。

  在肯尼亚,中国与肯尼亚政府有关蒙内铁路项目合作协议正式签署,涉及金额38.04亿美元。李克强说:“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蒙巴萨到内罗毕铁路合作协议的签署,它只是一个开始,这条铁路的总规划是要连接东非7个国家,它将成为东非四区域互联互通的一个重大项目,也希望它成为东非立体交通网发展的典范。”

  蒙内铁路是东非共同体规划的东非铁路网起始段,全长480公里,全部采取中国技术标准建设。同样,5月5日,在李克强访问尼日利亚前夕,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与尼日利亚联邦交通部签订总额131亿美元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框架合同。该项目经由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10个州,是西非经济共同体“互联互通”铁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含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在内的“三大网络”,被外界视作此次李克强访非之行的“重点推介”。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非洲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3%,但铁路总长度仅占世界的7%,还有13个国家不通铁路。非洲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密度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和1/10。非洲的支线航空也不发达,横向航空很少,本来距离很近的横向联系却需要绕道欧洲,这些都极大制约了非洲的发展。交通网建设已成为非洲区域内贸易合作的当务之急。

  张春宇指出:非洲已迎来了基础设施大发展的时代,电信、工程、电网、航空设施都将实现超越以往的高速发展。此次,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要帮助非洲实现“非洲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区域航空网络”之梦,“将与非方建立合资航空公司,提供民用支线客机”,将“在非洲设立高速铁路研发中心”,“为打造非洲基础设施网络,中方愿提供金融、人才和技术支持”,这都为未来扩大对非基础设施投资埋下伏笔。

  经济合作领域的互惠互利、内外对接还体现在“461”框架下的金融合作和产业合作上。总理宣布未来将向非洲国家增加100亿美元贷款额度,使已承诺贷款提供额度达到300亿美元,希望用好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支持非洲中小企业发展,并与非洲开发银行商谈建立联合融资基金;还提出中非发展基金增资20亿美元,达到50亿美元的规模。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张春宇指出,金融合作的加强意味着我国银行在非业务将获得加速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落户非洲服务。同时,未来中方证券和保险金融机构在非业务有望获得突破,其中在非洲经营保险业将实现得更快,以满足国内投资非洲企业的保险需求增加。

  在非盟总部演讲中,李克强格外强调:“我们支持合适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非洲转移,支持中资企业本土化,增加非洲国家非农就业岗位,特别是适合年轻人的就业岗位。”他特别提出要推进中非纺织服务、轻工家电等产业的合作,未来相关产业将成为中国产业转移和直接投资的重点。一方面,非洲不断扩大的市场,给了我国国内已经过度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选择。另一方面,这些产业能够满足非洲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当务之急。

  非洲之行,李克强总理所关注的自然不限于经济合同。为解除中国企业在非投资的后顾之忧,5月8日,李克强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召开海外民生工程座谈会,强调“要切实维护我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领事保护要随同胞脚步走”。在埃塞俄比亚和尼日利亚访问期间,李克强多次提及中国公民安全问题,称“这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中非合作也呈现出强调“民生”的趋势。5月6日,李克强和夫人在埃塞俄比亚总统夫妇陪同下,看望中国“光明行”医疗援助项目的埃塞受益者。他亲手为两名接受中国医生手术的埃塞俄比亚白内障患者拆开纱布,并向他们献上鲜花祝贺他们重见光明。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民生领域将是未来中国对非援助的重点。

  引人注目的是,在推进中非合作升级的“461”框架中,生态环保合作工程首次与产业、金融、减贫等事务并列于六大工程。李克强承诺“让美丽中国与绿色非洲一路同行”。在肯尼亚,他在总统肯雅塔和副总统鲁托陪同下,参观内罗毕国家公园焚烧象牙纪念地并讲话。中方宣布,将向非洲提供1000万美元援助,专门用于保护非洲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非洲生物多样性,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并与肯尼亚等国共同推进保护野生动物的国际合作。在内罗毕会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人居署官员时,李克强表示,中方愿继续围绕促进绿色发展、提高环境管理能力、推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等战略主题,与各国加强经验交流。这既是中国对非合作的可持续性关切,也是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题中之意。

  欧洲:收获与创新

  梳理去年与今年中国领导人的出访行程单,欧洲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欧;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英国和希腊。而10月的这次访问,不仅是李克强年内第二次访欧,也是其就任总理以来第四次访问欧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把今年称作“中国外交欧洲年”。他认为,欧洲一直是我国外交的重点,李克强总理的访问是对欧外交多年果实的收获。过去中欧更多是竞争关系。因此前些年在意大利、西班牙发生了烧中国鞋等对中国制造的抵制事件。但从2004年超过意大利经济总量起,中国逐步超过法国、德国。欧洲已经承认中国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过欧债危机后,中欧之间的力量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原来低水平的竞争关系已经走过去了,欧洲人更多地想抓住中国发展的机遇了,而中国当然也要把握这一机遇,把中欧合作的成果进一步往更高更快更强上延伸。“所谓更高就是创新领域,产业链更高端;更快就是向投资发展、中欧之间不仅是贸易;更强就是加强了合作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这方面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13年5月,在自己的首次出访中,除了近邻印度和巴基斯坦,李克强选择出访了瑞士和德国。媒体评论说,这次出访“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在全球化、区域合作和国家合作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寻求合作的努力和决心”。

  李克强在5月23日发表在瑞士《新苏黎世报》上的署名文章中写道:“我选择瑞士并非偶然,因为有几件重要的事情要做。这几件都是中国对外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也都与瑞士有关。”这次出访也是“向世界发出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倡导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强有力信号”。

  李克强在瑞士的演讲中对于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瑞士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之一。两国经过3年多、近9轮的谈判,在关税下调、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即将签署自由贸易区的协定。瑞士作为高科技和服务业引领国家,与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间存在着互补的经贸关系,双边自贸协定的签署将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5月24日,在李克强与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举行会谈期间,双方签署了结束中瑞自贸协定谈判的谅解备忘录。对于这份备忘录签署的意义,李克强在瑞士经济金融界人士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中瑞建设自贸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中瑞两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是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欧洲各国发展水平各异。李克强对欧洲的每一次出访都具有针对性。换句话说,总理考虑的是:如何将双方的资源禀赋和需求实现互利的对接?

  在瑞士、德国之行后,2013年11月,李克强造访了罗马尼亚。在罗马尼亚议会演讲时,李克强说:“我相信中罗合作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一面旗帜,罗马尼亚是中国在中东欧合作的战略支点,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也必将为中欧关系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整个演讲期间先后被罗马尼亚在场议员的20多次掌声所打断。

  中东欧国家普遍需要投资,在基础建设等方面有巨大需求。2012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为5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中欧贸易总额的1/10。2012年,中国向中东欧地区派出了100多个贸易投资促进团。16个中东欧国家里有11个是欧盟成员,占欧盟成员国总数近一半。《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计划到2020年中欧贸易实现1万亿美元。中东欧国家在实现这一目标上有巨大潜力。

  李克强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推动5年内双方贸易规模再翻一番;二是合作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大项目。将中方比较成熟、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与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需求相结合,加强高铁和普通铁路、核电与其他电力、公路、港口、电信等领域合作,推动务实合作规模和水平不断扩大和攀升。鼓励各国金融机构互设分支机构,扩大签署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协议。三是积极扩大企业双向投资。以此次访罗为例,中罗两国共签署了13项协议,涵盖了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农业等领域。此前。两国已经达成了在基础建设等项目上的合作。

  2014年6月,李克强到访希腊。出访前,他在希腊报纸《每日新闻》上发表文章说,中国对投资希腊公路、机场、铁路、物流、海运等领域有浓厚兴趣,并认为在海洋研究、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和希腊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理解这一设想的背景是:当今希腊船队的总吨位名列世界第一,占全球运能的份额高达16.17%(2011年),承担运输中国60%的进口原油及50%的外贸商品。利比亚内战期间,希腊政府曾动用其庞大的船队来帮助中国撤离侨民。中国目前已是希腊最大的造船伙伴,从希腊接到的造船订单累计达到220余艘。中国中远集团投资建设的希腊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连续两年成为全球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增长冠军。在这次访问中,双方签署20多项合作协议和商业合同,涉及投资、贸易、金融、海洋、科技、文化、质检等众多领域。

  今年6月,在英国,李克强总理签署了30多项合作协议,金额高达300多亿美元,创下中英高访时签约金额之最。合作内容既覆盖贸易、投资、油气、科研和教育等传统领域,又包括核能、高铁、金融等重点突破方向。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英金融合作实现两大突破,一是启动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二是指定中国建设银行作为亚洲以外首家人民币清算行在伦敦开展业务。正如李总理在中英金融论坛上所说,这将有助于减少双方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推动中英双边贸易投资更好发展,促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10月,总理再度访欧,全程3个国家、5个城市,总计210多小时、参加近70场活动,先后与20多位国家首脑、各方政要分别会晤。这同样是一次收获之旅。中德双方签署了50项左右的商业和政府间协议,发表了包括200多项具体合作倡议、项目和举措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在俄罗斯,39项重要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持续了近半小时,本币互换协议、高铁合作得到全面推进;中意两国签署的十余项协议,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在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阶段,李克强把“创新”作为此次出访欧洲三国的主题。他在俄罗斯出席“开放式创新”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中俄决定创新能源合作机制,使之从单纯贸易向相互持股、上下游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宽体客机、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研发合作。在意大利,李克强出席中意创新周大会,两国宣布加强经济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在节能环保、农业与食品安全、可持续城镇化等优先领域通力合作。

  以德国之行为例,中德两国发表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包含110项具体内容,涵盖了中德两国在工业、科技、农业、教育、环保、城镇化、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多领域的深化合作,主题就是“共塑创新”。中国如何从中受益?“中国在世界分工体系中,既有很高端的,比如华为、中兴,也有中高端、中端和低端的。德国和我们最高端的匹配的,是上游产业链。”王义桅说。用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的话说,德国正致力于实施“工业4.0”计划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而这与中国积极推进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恰有诸多契合点。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智能供应链发展 重塑市场经济的血脉和神经

2018-03-30 13:41
4469

美国正式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外交部强势回应

2017-12-01 23:43
44950

贾文华:欧盟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与中国的应对之策

2017-10-06 20:29
28486

林双林:怎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7-09-10 11:15
17259

​欧盟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有何隐情?

2016-07-14 22:56
1119

IMF 解读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入放缓

2016-04-29 17:49
1806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