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占款波动新常态 公开市场操作“中性化”
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继续开展平衡操作,回笼量连续第三周持平到期量,正回购利率亦没有变化。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外汇占款进入低位增长、正负交替的“新常态”,“平衡操作”可能会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的“新气象”。
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继续开展平衡操作,回笼量连续第三周持平到期量,正回购利率亦没有变化。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外汇占款进入低位增长、正负交替的“新常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外汇占款的角色有所弱化,其利率风向标作用得到凸显;未来央行调控货币流动性可能将更多依靠SLF等创新型工具。
连续三周零净投放
公告显示,央行周四(10月30日)上午在公开市场开展200亿元14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3.40%,交易量和中标利率双双持平于上期水平。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共400亿元,其中周二、周四各有200亿元。央行本周二、周四分别进行了200亿元正回购操作,刚好回收全部到期资金。至此,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是连续第三周实现零净投放/净回笼。
从资金面来看,虽然近期受到新股申购等多重压力考验,央行公开市场也未提供增量资金支持,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保持总体稳定态势。前半周,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出现普涨,但涨幅有限。而随着新股申购资金完全解冻、月末因素开始消退,周四银行间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显著好转。质押式回购市场上,当日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率先止涨,收盘持平于2.57%,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小涨约5BP至3.28%,14天品种则微降1BP至3.86%。
市场人士指出,在公开市场“水龙头”几乎关闭的同时,央行9、10月份连续两次实施SLF(常备借贷便利),向银行体系注水数千亿元,不但弥补了短期因素扰动造成的流动性不足,而且SLF期限相对较长,对于稳定市场流动性预期、维持资金面中长期稳定更为有效。鉴于本月还剩最后一个交易日,资金面平稳度过月末时点已无大碍。
对冲压力缓解
回顾过去十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像这次连续三周开展平衡对冲的情况是绝无仅有的。分析人士表示,在外汇占款增长出现趋势性变化的背景下,上述现象标志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也在发生着改变。
自2001年末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贸易顺差快速扩大、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导致外汇占款出现了连续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为对冲大量的外汇占款,央行一方面通过发行央票、开展正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基础货币;另一方面通过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冻结流动性、降低货币乘数。
然而2011年三季度以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发生新变化,且人民币逐渐打破单边升值走势,我国外汇占款开始出现有增有减的现象,增量中枢呈现出趋势性下降态势。特别是今年5-9月份,新增外汇占款正负交替特征极为明显,五个月累计负增长429.43亿元。这一背景下,公开市场操作在对冲外汇占款方面的必要性相应下降。可以见到,央行从2012年起全面停止新发央票业务。接下来,正回购交易量的逐渐淡化也就顺理成章。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外汇占款进入低位增长、正负交替的“新常态”,“平衡操作”可能会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的“新气象”。有市场人士进一步指出,从今年以来央行三次下调正回购操作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来看,在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目标明确的背景下,未来即使公开市场操作对流动性的影响弱化,但其利率风向标作用反而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在公开市场操作趋于中性的同时,今年以来央行通过不断创新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如SLO、PSL、SLF等,向市场传递着维护流动性总体稳定、定向宽松的态度。分析人士表示,在近年来外汇占款增长显著下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与结构调整深入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调控的主动性增强,预计央行将继续运用更有针对性的创新政策工具,以实现流动性的适度宽松和定向调控。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