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进出口数据解读:外需环境堪忧
在成为排名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以后,我国进出口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由外部需求决定。海关公布的今年2月份我国商品进出口统计数据清楚地反映了当前外部需求继续下行的态势。但是,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我国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并没有改变,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为战胜危机正做出不懈努力。在全球贸易普遍下跌中,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仍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全景篇
出口降幅扩大原料性产品进口需求回稳
2月份我国商品进出口继续双双下跌。当月进出口总值1249.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4.9%。其中出口649.0亿美元,下降25.7%,降幅连续4个月呈扩大趋势;进口600.5亿美元,下降24.1%,降幅比1月份缩小。当月贸易顺差48.5亿美元,比前几个月减少。1至2月累计,我国商品进出口总值为266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2%。其中出口1553.3亿美元,下降21.1%;进口1114.4亿美元,下降3..2%。贸易顺差为438.9亿美元,增长了59.6%。
一般贸易下降幅度小于加工贸易。1至2月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1304.1亿美元,同比下降25.5%。其中出口713.4美元,下降20.4%,降幅也比前几个月扩大;进口590.7亿美元,下降30.9%,降幅比前几个月缩小。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1078.6亿美元,同比下降29.9%。其中出口732.8亿美元,下降24.3%;进口345.8亿美元,下降39.5%(见表2)。加工贸易进出口降幅均比上月有所缩小。
居于外贸主导地位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所受冲击较大。1至2月国有企业进出口总值为597.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3.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2.4%。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63.5亿美元,下降28.4%,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4.9%。经营方式更为灵活的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606.7亿美元,下降16.2%,小于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降幅11个百分点。
我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降幅小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下降幅度。1至2月中欧贸易总值48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2%;中美贸易总值394.3亿美元,下降17.4%;中日贸易总值285.6亿美元,下降25.7%。对这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了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3.8%。
与此同时,我国与东盟、韩国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降幅却有所加大。1至2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35.1亿美元,下降30.5%;中国与韩国贸易总值188.3亿美元,下降30.5%;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总值46.4亿美元,下降了43.6%。
在出口商品中,与1月的态势基本一致,2月份我国消费类产品出口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降幅都超过了同期对外贸易总体下降幅度。在进口商品中,由于库存调整告一段落,2月份我国一些原料性产品需求回稳,进口量出现恢复性增长,或者降幅缩小,而进口金额受价格下跌影响依然表现为下降。1至2月累计,铁矿砂进口量7939万吨,同比增长6.0%,进口值63.9亿美元,下降38.6%;原油进口量2455万吨,下降13.0%,进口值75.3亿美元,下降59.4%;大豆进口629万吨,增长15.1%,进口值25.0亿美元,下降16.4%。2月份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值下降幅度均比1月缩小。1至2月机电产品进口563.1亿美元,同比下降29.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343.3亿美元,下降33.4%。
透视篇
传统市场继续低迷新兴市场现出疲态
我国外贸出口在经历发达国家市场的大幅下跌之后,还可能经历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深幅下跌和调整。多数外贸企业反映新年后出口订单锐减,尤其是难接大订单和长订单。这些情况清楚地表明,由美、欧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目前还没有见底,经济衰退正由主要发达国家向全球蔓延。从当前各种经济指标看,几乎没有人再认为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年内能够开始复苏。在这样的形势下,可以预期,今后一两个季度整个外需环境可能继续恶化。
除了进出口数据继续下行以外,多数外贸企业还反映新年后出口订单锐减,尤其是难接大订单和长订单。这些情况清楚地表明,由美、欧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目前远没有见底,经济衰退正由主要发达国家向全球蔓延。
美国经济步入衰退14个月以来,企业已裁减了44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2月份达到8.1%,预期未来几个月可能超过10%。失业率的升高和财富感的幻灭严重影响到消费。根据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月份美国零售额再次下降,最近3个月的零售额与一年前相比下降了..4%。去年第4季度美国GDP下降幅度也已经由最初公布的3.8%下调至6.2%。分析人士认为,失业率高企和实体经济深度下跌可能引发新的“信用危机”,导致更多金融机构濒临倒闭。
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布的经济敏感指数和商业景气指数继续下滑,表明欧元区和欧盟经济的衰退程度正进一步加深。
日本受到金融危机和日元升值双重打击,进出口大幅下跌,经济骤降,失业率急升,已经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从当前各种经济指标看,几乎没有人再认为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年内能够开始复苏。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已经在以3种主要的连带效应迅速向各国蔓延:
一是国际能源和资源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正使得产油国和资源输出国财政出现严重困难或危机,也使得他们的资本输出能力和商品吸纳能力大幅萎缩。
二是主要发达国家虚假消费繁荣的终结,正使得一批高度依赖出口产业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失业激增,自身需求也急剧减少。
三是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危机和跨国企业财务周转不灵,使得他们大量地从发展中国家抽逃资金,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信贷严重失血,汇率大幅波动,经济急剧动荡。东欧和独联体一些国家正首当其冲。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陷入经济衰退似乎也是在所难免。
在这样的形势下,可以预期,今后一两个季度整个外需环境可能继续恶化。我国外贸出口在经历发达国家市场的大幅下跌之后,还可能经历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深幅下跌和调整。
今年1至2月,中国大陆除了对东盟、韩国和俄罗斯出口跌幅超过了总体出口下降幅度以外,对印度、中国台湾地区、巴西、南非和墨西哥等较大的经济体出口下降幅度也呈现增大迹象。因此,进出口企业必须有应对外需进一步下滑局面的思想准备。
短评篇
坚守我们的市场和优势
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衰退和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外贸发展必然会进入一段暂时的低潮和调整。但是,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近一两个月出口额下滑普遍超过30%的情形相比,我国出口产业整体上看仍然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和抗跌性。
1至2月份,我国较早出现下滑的一些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下降幅度均低于外贸出口总体下降幅度。例如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下降了11.0%,纺织品出口下降20.9%,鞋类出口下降2.3%,箱包出口下降..3%,玩具出口下降17.1%,家具及其零件出口下降13.6%,灯具、照明装置及零件出口下降15.2%。这些产品都属于国际市场上竞争比较激烈的产品。虽然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是这些产品的订单主要还是流向了我们的企业,整个中国出口产业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减少。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仍具有明显的有利条件:
第一,我国的比较优势并没有改变。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积累,尤其是近年来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积聚程度较高、各种服务较为完备、国际市场占有率较大的一批出口产业集群。金融危机并没有动摇我国主要出口产业的优势地位,反而有利于优势要素集聚和产业链条的延伸,也将推动一些制造业中高端加工环节加速向我国的转移。
第二,外贸经营的国内环境不断改善。近期能源、原材料价格已经回到一个较平稳水平,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劳工紧缺状况已经改变,出口企业经营成本得到了控制。内需的增长比较平稳。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保持外贸稳定增长。连续5次提高出口商品退税率和回调加工贸易政策缓解了一些企业的困难。出口融资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对外贸的政策性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正在加大。
第三,广大企业为战胜危机不懈努力。金融危机给进出口企业带来的困难也是促使他们改善经营管理,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增长方式的动力。许多企业加强了职工培训、技术研发、成本核算和市场营销,更加重视新产品、新客户和新市场的开发。一些经营管理比较稳健、产品适销对路、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或者建立了自主营销网络的企业依然拿到充足订单,获得了更大发展空间。总体上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坚守我们的市场份额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