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海外资产配置
近年来,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快速上升,总规模达100万亿。国内、国外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有三:中外法律制度和监管体制不同、中外对理财投资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差异、中外国家体制和经济环境有别。
近年来,中国居民可投资资产快速上升,总规模达100万亿。然而,到目前为止,国人50%以上的投资资产是以存款和现金的形式存在,财富管理增值空间大。
随着国人投资、理财意识的不断加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需求增长迅猛,但受制于有限的投资渠道、信息不对称等外部条件,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人投资理财的综合水平较差,中国财富管理产业亟待全面升级。
欧洲人的海外投资比中国人早了四五百年,可追溯至大航海时代。近年来,中国人海外投资意识才逐渐增强,但投资渠道非常有限。当前,中国人在境外的投资仅为可投资总额的3%,包括了一大批申请海外移民的人群,这些资产加起来才不到3%。而韩国已经有43.8%的客户拥有海外资产,海外投资额占可投资额的16%。
中国人海外资产配置仍以房产为主。今年上半年中国在美国购房支出达到220亿,同比增长了71.9%。中国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境外客户。同期,中国买家也买爆了英国市场,伦敦市新建住房的国际买家50%来自中国大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改变了英国人的买房习惯,英国人原来都是买现房的,现在因为中国人爱买期房,大家都跟着一块买期房去了。
中国居民目前传统的境外投资渠道是非常有限。主要有五个方面:QDII基金、SPV特殊项目、境外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商业银行外币理财、资金转到境外投资。而此等渠道或多或少受监管限制等因素影响,或效果差强人意,或手续繁琐门槛偏高。目前,国人海外投资项目占比:房产43.4%;固定收益(债券为主)17.1%;股票13.6%;黄金2.6%。
信息不对称是海外投资不在国内盛行的主要原因。在国外接触信息比国内方便,并且资金流动更自由。所以,大部分有海外投资需求的中国人,希望得到海外身份(移民)。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地开展海外投资。他们并非崇洋媚外,许多人是移民不移家,移家不移国,所以从投资维度看,拥有海外身份和普通意义上的移民的不同。这种现状直扣中国当前政策和未来的选择:为什么要把先富裕起来的国人"逼"向国外?中国投资环境为什么不能有所改变?
私人银行,特别是外资的私人银行在国内并不成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为:它的头脑、神经中枢是在境外,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投资经验;但它的肢体在国内,受国内监管体制和大环境所限,头脑往往无法正常的决定它的肢体。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私人银行并没有为中国的富裕人群量身定制适合国人需求的产品。所以,未来中国需求更加专业,能够提供定制产品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中国相关产业环境变化也将产生巨大影响。
国内、国外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有三:中外法律制度和监管体制不同、中外对理财投资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差异、中外国家体制和经济环境有别。
中国政府监管层的传统监管观念是造成国人海外投资渠道有限的最主要原因。中国传统监管政策相对保守,初衷是保护国内金融行业机构及投资者,避免盲目而吃大亏。如今中国汽车市场被外资瓜分、自主民族品牌孱弱的乱象正是前车之鉴。但是,目前中国已经产生了大量富裕人群,相关投资知识和能力已有大幅提高。这部分人群承受风险的能力、投资风险偏好,也与前些年大不相同。海外投资意愿和实操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对于广大投资者,强烈的需求已然产生。
相对保守的监管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利大于弊,对国内金融机构起着保护作用。但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中国终将加入全球资本市场,届时必然不利于国内金融业健康发展。随着中国全球化竞争的不断深入,中国民间投资的力量全面崛起,这个力量利用得当足以改变世界格局。如何引导中国资本去做正确的海外投资,怎么样让中国的影响力辐射到整全世界,如何通过改革创新体现中国的软实力等等问题已成为比传统保护更为重要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监管层由保守转向开放,是大势所趋。
海外财富管理在中国之所以越来越受关注,是因为国人近年财富积累迅速,但投资渠道却始终有限。理财还是以银行为主,但近两年来,信托、证券公司、第三方专业理财机构开始慢慢赶上,以宝类基金、P2P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更是强势来袭,中国财富管理未来几年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中国海外投资环境的改变,不仅需要监管层主动求变。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的共同参与,从观念、技术、教育等多个领域引领大家理解、接受、认同更加开放的思维模式。
(来源:广东海外投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