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对俄制裁恶性循环
你可以叫我“芬兰化”分子,但肯定有比制裁更好的方式。制裁打击了俄罗斯总统的亲近顾问,但同时也损害了挪威渔民、意大利奶酪制造商、芬兰奶制品企业、德国科技企业和全球能源企业的利益。
你可以叫我“芬兰化”分子,但肯定有比制裁更好的方式。俄罗斯和西方正在比拼谁能最大限度地伤害对方。这种做法不可能解决一场危机。
美国总统巴拉克 奥巴马(Barack Obama)宣称制裁正在发挥作用。是的,的确起了作用。制裁提高了大众对弗拉基米尔 普京(Vladimir Putin)的支持。制裁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划下了意识形态、政治和文化的鸿沟。制裁打击了俄罗斯总统的亲近顾问,但同时也损害了挪威渔民、意大利奶酪制造商、芬兰奶制品企业、德国科技企业和全球能源企业的利益。制裁抽干了欧洲经济的希望。
但这些制裁是否改善了乌克兰东部的局势?不,没有。
制裁可能作为一套合理战略的一部分发挥作用。但眼下,制裁成为了政策的替代物。我们需要冷静的政策来应对强势的俄罗斯。不要弄错了我的意思。如果我们不尊重人权和法治,我们就只能任由强者摆布。如果国家不遵守它们写入国际条约中的规则,我们就倒退到了上一个世纪。只有当原则不被常识约束时,它们才是危险的。
还记得醉鬼因为原则而打架的故事吗?两个男子点了酒水;其中一人拿走了找零。“喂,那是我的钱,”另一个人说。“不,是我的钱,”第一个人反驳。“你是在说我是骗子么?”事情变得丑陋起来;警察被叫来了。“你们为了50美分打架?”警官在带走两名男子时询问。“不,是为了原则。”
我不是在暗示克里米亚是“找零”(尽管维亚切斯拉夫 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在战后和平协商时的确把芬兰叫做“小角色”)。我的意思是,在民主国家,外交政策需要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达成平衡。没有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会导致愤世嫉俗。没有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会遭遇迎头痛击。
芬兰应对俄罗斯的经验教训可以总结成两句话。首先,别天真。其次,别犯蠢。大国擅于出其不意地改变政策,俄罗斯也不例外。今天他们和你是朋友,明天就会出卖你。还记得《提尔西特条约》(Treaty of Tilsit)吗?该条约使俄罗斯得到拿破仑的许可,从瑞典手中夺取了芬兰。还记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Molotov-Ribbentrop pact)吗?该条约使约瑟夫 斯大林(Josef Stalin)控制了波罗的海国家并试图(虽然失败了)控制芬兰。还记得雅尔塔(Yalta)吗?好吧,每个人都记得雅尔塔。
我们怎么才能阻止制裁的恶性循环呢?需要做两件事。首先,需要在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缔结和平条约,并在两国间达成边境协定,基辅方面要承诺维护说俄语人群的权利,而莫斯科方面要许诺不再支持乌克兰东部的反叛分子。这给双方提供了一个留存颜面的出路。第二,俄罗斯和西方应该再度确认对遵守“赫尔辛基原则”(Helsinki principles)的承诺:尊重领土完整和人权。明年夏天,《赫尔辛基协议》(Helsinki Accords)就签署40年了。这是一个更新誓言的好时机。如果莫斯科选择采取这样的行动,西方就应该开始取消制裁。
这听上去很理想化,事实上可能也是如此。以防万一,芬兰和瑞典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加入北约(Nato)。莫斯科或许会抱怨西方的势力范围又扩张了。但这两个国家已经是西方的一部分了。它们加入北约会使俄罗斯受益:引入两个信奉实用主义、希望俄罗斯和北约重归于好的国家。眼下这听上去或许让人惊讶,但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平衡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是可能的。
作者是赫尔辛基欧洲商界领袖大会“Northern Light”的秘书长
译者/许雯佳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