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银行业新常态与中资银行新出路

2014-10-08 17:38624

在经济学理论中,危机既是市场一轮经济周期的结束,更是下一个新周期的起点。在全球经济“强波动”影响下,跨境资本无序流动成为国际银行业稳健经营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大数据”、新能源等一系列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重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角色与定位将出现变化。

  在经济学理论中,危机既是市场一轮经济周期的结束,更是下一个新周期的起点。在金融运行实践中,金融危机往往意味着银行经营业态的改变以及新一轮发展的启动。然而,在金融市场上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银行如果不能顺应市场大势,抢占发展先机,就会在历史的浪花中逐渐沉没。中资银行近年来抓住“危中之机”迅速崛起,综合实力以及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但随着国际银行业逐步走出危机泥潭,中资银行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特征,寻找到一条不断巩固发展成果、打造领先优势的新出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济“强波动” 加大经营风险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调整期,主要经济体复苏总体仍显疲弱,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有效的结构调整和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全球性力量尚未形成,未来长期内将呈现不稳定与不平衡的特征。尤其是危机后“升任”增长主力引擎的新兴经济体,近两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结构转型压力不断加大,面对外部经济金融环境趋紧的局面,维持过去的高速增长难度较大,通胀风险持续攀升也对新兴市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提出挑战。

  在全球经济“强波动”影响下,跨境资本无序流动成为国际银行业稳健经营面临的严峻挑战。跨境资本流动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扩大金融市场规模、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金融体系波动性上升以及金融市场动荡频繁等问题。一方面,跨境资本大量流出会导致流出国面临流动性紧缩,股市、债市持续下行,市场融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在流入国金融组织与金融制度尚未做好准备时,跨境资本大量流入会引发经济过热,使其金融体系变得较为脆弱,一旦资本流入突然减小甚至出现流向逆转,金融市场将遭受重大冲击,资本突然外流会给本币带来贬值压力,消耗其外汇储备,并由此可能导致经济收缩,甚至诱发金融市场崩溃。

  技术“大革新” 促进业务转型

  技术革新与经济危机犹如命运的双生子,总是相伴而来。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大数据”、新能源为代表的各项技术革新在市场上相继涌现。“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分析与运用技术,具有显著优于传统数据分析方法的精确性和对重要细节信息的发现、挖掘和利用的能力,能够实时分析客户交易和消费信息进而掌握客户的消费偏好,可以准确预测客户行为,在营销和风控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大数据的应用发展将帮助银行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和拓展业务蓝海,为业务结构的转型调整提供重要支撑。

  在“大数据”、新能源等一系列技术创新的推动下,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重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角色与定位将出现变化。虽然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的能源生产与使用、生产方式等一系列变革,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大幅压缩,但制造业与服务业在企业内部的融合、产业链的融合以及区域等多个层面的融合,又为银行寻找新的角色与定位创造了机遇。此外,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冲击,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各类金融业务之间甚至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边界也将逐渐模糊,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新加入者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银行未来发展必将面临更多挑战。

  监管“严约束” 带来更多挑战

  为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以及解决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经济体相继开始了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虽然在具体改革措施的推进方面各有特点,但在提高资本金及流动性要求、扩大金融监管范围是一致的趋势。在巴塞尔协议III基础上,美欧发达经济体提出了银行一级资本、核心一级资本达标以及设立“资本防护缓冲资金”的时间表,许多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实施了较巴塞尔III更为严厉的监管标准。此外,各经济体还相继引入流动性覆盖率(LCR)与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等新指标,以进一步增加银行维护流动性的能力。监管范围方面,除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纳入监管范围外,还加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监管,以及对证券化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尤其是场外衍生品市场以及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支付、清算和结算体系的全面监管,同时还通过日渐紧密的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加强对大型跨境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客观地讲,加大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有利于交易活动的规范化和理性化,但也将导致金融创新步伐放缓,创新动力受到削弱,银行业务经营面临更多限制。尤其是随着监管范围的拓宽,越来越多的监管机构试图把自己的意志加入到全球认可的标准中,这一过程可能会出现监管冲突加剧的阶段性表现。随着各经济体在危机后的恢复和处置计划及场外衍生品改革计划的制定,银行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将更加复杂。

  中资银行未来发展路径

  面临着经济环境“强波动”、技术环境“大革新”、金融监管“严约束”的“新常态”,美欧银行业实施了包括回归本土、去杠杆等一系列战略调整,试图缓解过度扩张的业务能力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市场容量下降、波动性较强之间的矛盾,以及通过高杠杆追求高收益的业务模式与更加严格审慎的资本监管约束之间的矛盾,运用创新技术实现更为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对于中资银行而言,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为其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主要中资银行已在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初步建立了全球化经营网络。在“新常态”的国际银行业经营环境下,中资银行应充分借鉴国际银行业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深入分析主要国际银行在危机后对自身战略模式进行的重大调整,结合全球经济、技术革新以及金融监管的大趋势,探索未来发展的可行路径。

  在具体思路上,应重点关注国际银行业改革过程中对“新角色”的再认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银行既是金融中介,也是一个独立企业,同时,由于银行服务整个社会的经济系统还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金融危机之后,这三重角色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发挥资金融通的经济价值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价值本质上与银行实现股东价值的能力联系在一起,并且相互促进。只有充分发挥银行三位一体的角色特征,在经济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实现平衡,才能在世界经济周期转换、金融业发展轨迹变化的时代中走得更好、更远。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恽铭庆:交易银行是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7-07-25 13:57
4756

台湾兆丰银行事件对大陆银行业的警示

2016-08-27 23:12
1507

“巴Ⅲ”渐近:全球银行业备战 西方银行业不满

2014-10-08 17:40
778

“巴Ⅲ”渐近:全球银行业备战 西方银行业不满

2014-10-08 14:43
731

银行行长们在2014银行业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2014-07-11 11:24
1271

从上市银行业绩发布看银行业发展走向

2013-03-29 21:04
654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