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境投资进入角色转换
普华永道会计师和企业咨询事务所的内部资料显示,2014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年交易总金额位列历史第二,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增速不及民营企业。在中国海外并购投资的领域里,以前主要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吸引外资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时至今日,中国已经进入从投资目的地到投资方的角色转换,也必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依照中国官方近日公布的数字,中国已经获得了 直接对外投资(ODI)"千亿美元俱乐部"的身份。商务部9月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2.8%。
再看另外一组数字,更能打破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一些固有认识。商务部9月16日又发布消息称,8月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4%,大幅低于预期。尽管较上月17%的降幅略有减小,但72亿美元实际数值却创下近5年来新低。而在对外投资方面,中国8月对外投资达到126.2亿美元,同比大增112.1%。也就是说,从投资的绝对规模来说,中国的对外投资已经超越外商对内投资。
商务部:2015年对外投资规模可能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
从投资目的地到投资方:中国进入角色转换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9月16日向新华社表示,未来中国对外投资仍将处于快速上升时期,2015年对外投资规模可能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
而对于德国普华永道()会计师和企业咨询事务所的中德并购交易合伙人魏诺曼(Roman Wollscheid)来说,中国已经完全进入从接受投资方到投资方的角色转换,在过去的三四年中并购了许多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他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相比来说依然处于强势,但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法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向前迈进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必须购买技术,获得市场的准入资格并通过品牌收购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成功,不能只专注国内市场。
中国30%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失败?
但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并购投资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美国Chadbourne &Parke律师事务所的投资顾问Edwin Lee最近更是在《华尔街日报》的采访中表示,中国约有30%的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失败。面对这样的表态,普华永道的魏诺曼表示应该谨慎看待:"总的来说,在所有企业并购案中,许多并购行为并无法达到当初的理想效果,这对于中国、美国、德国的并购方来说都是一样的。"
魏诺曼指出,并购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首先,并购方必须清楚的了解,他到底买了一间什么样的公司?其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才能将并购的企业有效的融合到自身的企业结构中去。让并购的结果不会成为1加1等于1.5或者2,而是1加1等于3。这位中德企业并购专家透露,有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投资方来自何处,一半以上的企业并购行为不会产生价值。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困扰与机遇
另外,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大军中,大陆民营企业继续保持重要角色。普华永道会计师和企业咨询事务所的内部资料显示,2014年上半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年交易总金额位列历史第二,国有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增速不及民营企业。
在中国海外并购投资的领域里,以前主要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但现在这一趋势发生了变化。普华永道中德并购交易经理杨莉向德国之声透露,如今许多私营企业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它们是上市公司,需要技术上更新换代,在国内发展到一定的瓶颈时需要向外发展。这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有对外投资的需求,他们也正在积极的寻找目标。
2007年5月,河南商人庞玉良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Schwerin-Parchim Baltic Airport)
许多中国企业如今也已经找到了在欧洲的收购目标,但却因为对收购流程了解并不充分,错失了许多良机。普华永道的经验显示,许多并购案的经济效益其实非常高。 中国并购方和德国的被并购方原本都能够从中获益。但由于中方在并购德国企业的过程中操作水平并不高,经常会看到其它德国或者来自美国的公司捷足先登,能够更早的获得卖方的信任。而许多中国公司从书面上来说,能够提供一样,甚至更好的交易条件,但就因为有些工作还没有结束,比如说还未做最后的决定,或者没有获得并购许可及融资,就错过了并购的时机。
虽然中国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仍然面对许多困难,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从投资目的地到投资国的角色转换会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效应。魏诺曼分析称,这是因为在引进外国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能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让中国的经济发展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发展为能够向世界市场推出高端产品的经济体。
来源:对外投资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