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造就现代物流

2009-03-04 17:15206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are based on and powered by the neo-economy. The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is seeking its new equilibrium under the neo-economy background, which is highly uncertain and has strong network effect.

      一、现代物流产生的深刻社会背景


  长期看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是由一系列的稳态与过渡交替迭代形成的时间过程。社会每经过一段足够漫长的相对稳定的时代后,总会出现迅速变革的历史时期,然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达到另一个稳态,稳态和过渡的交替就形成了一系列的S型发展过程。每个过程的初始阶段是发展的萌芽时期,然后整个社会进入一个跃变阶段,最后是新技术普及和发展的停滞阶段。一般而言初始阶段与停滞阶段最为漫长,它们构成历史的稳态,也是社会科学家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察对象。但是社会科学也可能恰好处于S过程的跃变时期或称为过渡过程里,这时作为观察对象的社会状态不再是稳态结构的产物,而是向着未知状态过渡的中介。处于过渡过程的高度不确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又要求社会科学为他们在过渡过程中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新经济与经济理论这对实践和理论的矛盾关系正是反映了这个深刻的社会矛盾,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新经济造就了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也必须依赖于经济理论,特别是物流管理理论在新经济背景下的建立和完善。


  二、新经济提供了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如果从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来看,新经济也经常被称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名称似乎否定了历史上的文明进步是依靠知识完成的事实。实际上经济的发展一直就是靠知识、科技的力量推动的,这个力量所起的作用之大,让我们很快意识到用知识经济来描述现代社会的经济并不能体现出其特色。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是划时代的,《全球新经济社会冲绳宪章》正式用新经济来描述我们的社会,美国政府《千年报告》给出了美国人所认识到的新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技术为动力;由意识驱动;源于动机。


  按照经济发展的速率来衡量,历史上有过无数次跃变,例如语言、火种、铁器与耕具的产生,蒸汽机与铁路的使用,印刷术的普及等。我们所处的这个跃变时期,在物质形态上表现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人际交往手段的普及,这为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提供了根本的技术支持。这一过程初始阶段的标志是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及无线电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在此基础上,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价格降大幅度降低,从而把个人与世界的交往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与数学、认知科学、管理和企业组织等其他方面的进展结合在一起,成为现代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三、现代物流的重要社会经济地位


  廉价社会交往手段的普及促进了高效物流模式的形成,高效的现代物流从两个根本的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一是极大地降低了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的协调成本。协调成本的降低促使经济达到更高均衡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产生出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二是极大地拓展了观念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机会。创新成功的概率依赖于机会和敏锐这两个因素,前者与人际交往范围进而知识范围的扩展有密切关系;后者的极端形式就是直觉或悟性。换句话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新经济,其增长的主要方式不是生产的物质要素(资本、劳动、或土地)存量的积累,而是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展与分工协调成本的降低。这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典型地表现为宏观生产函数计量的剩余项的增长,而不是要素增长能够解释的那部分增长。极端而言,新经济的增长将表现为在资本、劳动、及土地要素投入量完全不发生变化,甚至是在减少的前提下发生的总产出的高速增长。


  现代经济学被认为是关于如何在给定的无限多的目标之间最优配置有限资源的科学。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以及现代物流系统的建立,就是在这样经济发展的理论背景下展开的。现代物流系统成为最优配置有限资源,满足市场中各个实体追求第三利润源泉的唯一手段和途径。我们从现代物流和物流系统概念中同样可以体会出其深刻内涵。【1】【3】


  四、新经济对现代物流提出的基本问题


  新经济对现代物流管理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如何解释和把握在社会交往深度和广度迅速扩展的条件下发生的观念创新与技术进步。这一基本理论问题概括了新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协调成本的下降相应于社会交往在范围或广度上的扩展,而知识交往范围的扩展相应于社会交往在深度上的扩展。


  1、 高度不确定环境中的理性选择问题。


  经济学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这些进展主要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思想进展是Ronald Heiner提出的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的有限理性行为表现出高度的模式化或可预期性。这一思想也被用来解释经济现象以外的各种现象,例如科学体系演变中人们对研究范式的顽固坚守,文化演变中一些根深蒂固风俗习惯的延续,生物演变中物种行为模式的僵化。在Arrow-Debrue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不确定性被描述为状态空间里的可能事件,但是如Frank Knight早就指出的,真正的不确定性不能描述为风险事件的概率分布,前者是不可重复的事件,而后者恰恰建立在事件可重复发生的基础上。在分析上,理性解决不可重复问题的过程可以用案例决策模型来近似描述,而解决不可重复问题过程的非理性部分则无法用任何语言形式描述。案例决策模型的在分析上导致的问题是不连续性,而连续性假设是一切均衡存在性定理的核心条件之一。【2】这样,在理论上高度不确定性要求经济学提供基于非连续性假设的分析方法。


  与发展初期的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影响约束现代物流系统发展状态的内部环境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高度不确定性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地区性体制面临的压力、管理思想的革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协调手段的高速进步、兼并等规模集中行为与服务对象利益保护的矛盾关系、规模化的宏观最优与自由竞争市场机制的协调等都存在不确定行为。例如信息更新要求高回报率,在美国有人预计,2025年硬件投资回报率低于68%就会亏损,也就是回收期不能超过2年。我们不能否定这个大胆的预言,但可以肯定如此快的信息更新和资金流转速度将对现有的物流系统模式和物流管理机制提出巨大的挑战。在这样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下,理性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尽管有些选择在以后看来是保守的,也可能是过分的,但在非完美信息的情况下却是理性的。虽然不能做到整体最优,但在每个阶段都应做到理性最优。


  2、 强网络效应下的理性选择问题


  网络效应与经济学通常可以不处理的外部效应不同,它所代表的外部经济效应太强烈以致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当个人选择后果的主要部分不再由选择者个人承担时,不论这个外部效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它都会破坏均衡的稳定性。技术上说,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稳定性到目前为止仍然建立在凸性--即边际收益递减性的假设基础上,而网络效应却破坏了经济行为的这种凸性。规模收益递增导致规模集中,并直接导致现代物流系统运作中出现整合重组的规模结构调整,这种行为选择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不稳定的行为很难被理解为理性行为,因为不稳定行为意味着行为在时间上缺乏内在一致性,而一致性是理性最弱的要求,是系统趋于均衡状态的基本条件。


  3、 寻求新的均衡点问题


  现代物流在这样高度不确定和强网络效应的环境下不断寻求着新的均衡点,其总体趋势是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满足社会生产日趋实用化的要求。物流今后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标准化与信息化。在当前物流的发展阶段中,物流业依旧需要更大程度的商业集中,企业必须能够应付工业革新过程,必须面对更加开放、宽广的市场。【3】现代物流系统的整合作为一个过程,就是物流系统为提供高效优质的综合服务,在同外部环境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内部各要素之间、各服务功能之间以及不同层次组织之间在实体上和软环境上进行的联系、协调,乃至重组。作为一个目标,现代物流系统就是要达到一个以整合为基础的市场均衡,这也是新的经济均衡点出现的一个必要部分。现代物流的动态发展轨迹偏离不了社会经济的S型发展规律,最终会趋于更高层次均衡的稳态。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