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带给物流金融的启示
2008年9月14日至22日,短短几天时间,美林证券被迫出售,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在美联储批准下从投资银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加上几个月前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遭受重创。
由一年前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暴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危机。为阻止危机的蔓延,美国财政部提出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紧急救援方案,但这只是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问题的救急之策。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还在于金融机构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对相应风险的承担与控制。因此,在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如何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促使其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管理,至关重要,这对物流金融创新在我国的迅速健康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启示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全球金融危机凸显了我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的主题,将有助于我们对物流金融创新更加深层的思考。
全球金融危机始于次贷。
从2001年起,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开始实施低利率政策,引发了大量购房的需求。为盘活资金紧跟市场,金融机构投入了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以住房为资产基础的金融产品链。在这一链条中,作为购房者可以向房屋贷款机构申请抵押贷款买房,而房屋贷款机构为了获得充足的资金,将这些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MBS(住房抵押按揭债券)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这些投资银行购买MBS后,会组合不同风险与收益的债卷设计出CDO (担保债务凭证),然后再设计出能够对冲低质量档次CDO风险的衍生工具CDS(信贷违约掉期),并将CDO和CDS出售给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从而使资金流量扩大了几十倍,具有明显的杠杆效应。
这些金融创新本身并没有错,它们能够使投资者根据不同的风险需求来购买不同的金融产品,有效地将债务风险进行分散和转移,避免风险的集中。
但问题是,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畅销,助长了金融机构的贪婪,加上这些产品基本属于场外金融衍生品,缺乏严厉监管,以及金融产品链条过长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等等原因,金融机构普遍放松了对相应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它们开始贷款给一些收入不高、信用程度较差的次级信用贷款者买房,并给予了相当宽松的还款条件。
当实体经济比较好时,次级信用贷款者的融资成本较低,即便缺乏资金也可以通过房屋的转让还清贷款,这个金融产品创新链条因此可以很好的循环运转下去。而当实体经济变坏,相应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信用贷款者就会大量违约,这种违约产生的资金短缺会通过杠杆效应迅速放大,使这个金融链条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将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萎缩、债务上升,此时,金融机构只能迅速出售资产来平衡债务,这将导致资产价格“恶性循环式”下跌,使流动性问题更加严重,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负债更加失衡。
这种恶性循环发展到2007年,抵押贷款公司终于不堪重负,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爆发并向全球蔓延。到2008年5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 “房利美”和 “房地美”,9月14日至25日危机达到高潮,短短10多天,美林证券被迫出售,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美国国际集团(AIG)被美国政府接管,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在美联储批准下从投资银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曾经风光无限的美国式金融体系遭受重创。
而与次贷相关的的金融衍生品涉及全球投资者,因此导致危机迅速向全球扩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各国政府纷纷救市,其中,美国财政部提出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紧急救援方案,但这只是缓解金融机构流动性问题的救急之策。
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还在于金融机构过度开展金融创新追求最大利益,而忽略了对相应风险的承担与控制。
这实际也给物流金融创新重要的警示: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具体运作,促使其对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及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物流金融通过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主要以供应链上的动产担保为依托,给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发展物流金融创新,还可以改变银行担保贷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的状况,对降低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迅速开展物流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吸取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对创新中的风险进行充分识别、评估与控制。
以下就在总结全球金融危机的基础上,结合物流金融创新的特点,归纳了物流金融创新风险控制的主题思想:
1.勇于创新仍是发展方向。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剖析,可知金融创新不是问题,对金融创新缺乏有效控制才是关键所在。尤其在中国,利用金融创新分散风险的机制还很落后,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系统,当遇到较大的金融冲击时系统很可能难以消化,所以我国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散转移机制仍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2.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考虑物流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历程,彰显了从系统角度考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具体对物流金融创新而言,应该从整体的高度把握物流金融创新的背景、特点及趋势,并基于此,系统分析风险来源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3.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全球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启示是,在经济增长阶段忽视风险必将导致经济减速阶段的风险甚至是危机的爆发。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金融创新链,物流金融创新也必须在经济增长时期正确估计最坏情况下的风险,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出现问题时的风险大小及应急措施。
4.关注与控制物流金融新增风险。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物流金融创新可以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增加一些新的风险,例如担保品价格风险、变现风险等,对新增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业务能否正常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将最终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
5.利用金融衍生品建立物流金融分散机制需要把握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物流金融应该利用金融衍生品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分散机制,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这些有利于将业务风险有效分散和转移,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即便在业务蓬勃发展时,实时的监管、贷款审核条件的严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6.建立相应的金融危机应急机制。政府、金融机构等都应该针对具体的创新业务制定相应的金融危机应急方案,这一点将有效抑制金融危机的扩散。
7.积极开发风险控制技术,跟进金融产品创新步伐。随着供应链时代的到来,供应链链条上物流与资金流整合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开发物流金融创新产品满足供应链资金需要,同时金融系统内部也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促使贷款风险分散转移,这些都要求相应的风险控制技术能够得到积极的开发和利用,以跟上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
8.内部评级法应在银行内部与物流金融业务中逐渐实行。应该鼓励银行基于物流金融的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模型来设置相应的资本金,确保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防止流动性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