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关键一步
9月4日,备受市场关注的“沪港通”四方协议在上交所签署。宗良认为,“沪港通”会加大资本流动下的风险,但是在香港实施,且总量有限、投资对象有限,可以在锁定风险的前提下,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益。
9月4日,备受市场关注的“沪港通”四方协议在上交所签署。四方协议是指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结算)就建立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沪港通”)订立协议,让一方市场的投资者可以买卖在对方市场上市的合资格股票。协议的签署,表明“沪港通”项目全面驶入快车道,其意义并不限于股票市场,对人民币跨境使用而言,也是关键布局。
“‘沪港通’的实现,是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层次的进一步深化,使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程度进一步加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为本报记者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沪港通’之前,人民币好比一张不能完全流通的区域性粮票,‘沪港通’实现后,这张区域性粮票变为全国性粮票,这一跳跃的意义非同一般。这不仅会使香港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交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也进而会影响到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
毫无疑问,“沪港通”也是“一加一大于二”的范例,它不仅让内地、香港两个市场优势互补,对人民币跨境使用更具深意。这一点,两地金融监管者观点相仿。
对于“沪港通”的开通,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沪港股票交易机制顺应了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趋势,将使沪港两个市场连通,扩大两地股市的容量和参与者范围,从而促进内地和香港的共同繁荣,并有利于推动亚洲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同时,该机制还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便利本地区贸易和投融资活动,也是人民币跨境使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撰文强调,“沪港通”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新的加速器,是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列车的首发车,而香港就是其第一站。他相信,“沪港通”对未来香港资本市场影响深远,5年内将会走得更快、更远。
所谓“沪港通”,简而言之,也就是国际资本通过香港投资A股市场,过程是这样:首先他需要将手中的美元、欧元换成人民币,然后才能投资A股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沪港通”开通后将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交易份额,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上海而言,“沪港通”开通之后,国际资本进入中国A股市场,上交所将逐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交易所之一,此举有利于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的联系和开放度,也将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提升。
目前,距离“沪港通”正式启动的时间越来越近,外资的涌入已经刺激香港与内地两地股票成交量明显放大,对投资者信心构成提振。9月4日,投行瑞银发布报告称,预期“沪港通”初期北上与南下的资金流向将出现不平衡,但由于“沪港通”是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因此不会影响该机制的发展。
“‘沪港通’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全面对外开放,更多资金买卖两地股票,直接增加了券商的交易额和交易所的成交量,或将利好两地资本市场的未来表现。”宗良表示,长期而言,“沪港通”有利于中国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让人民币的流动性增强,进入交易环节,并有望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加速器。
尽管业界对于“沪港通”试点的积极意义给出肯定的意见,但围绕着这一问题也有担忧之声,尤其是“沪港通”实施之后,由于放松了对国际资本的管制,由此所产生的风险也引人关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在当前时点下,并不适合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沪港互通实际上就是资本项目开放的举措,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没有具备足够弹性的情况下,加上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逐步走出低位,在这种情况下,放松资本管制风险非常大。“由于香港市场是自由的市场,深受国际市场影响,一旦未来美元回升,港股相比任何板块估值会下降,这样使得中国经济对于国际风险的暴露更加直接。
宗良认为,“沪港通”会加大资本流动下的风险,但是在香港实施,且总量有限、投资对象有限,可以在锁定风险的前提下,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益。
周小川曾指出,“沪港通”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要在双向投资方面给予便利与鼓励,所有配套的管理政策和其他有关改革都要逐步想办法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