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虚假贸易融资(下篇)案例启示
作为一种融资业务,贸易融资与传统 的流动资金贷款有着部分共同的风险要素,但作为一种与国际结算业务相辅相成 紧密结合的为控制对象的融资业务,贸易融资又有着自己的风险控制要点。莫让指标迷惑了双眼,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才能健康地发展。
进口信用证风险管理的完善
对于信用证套现行为,银行是心知肚明的。但国际信用证属于贸易授信,为银行的表外业务,这种操作本身并不违规。 而且,银行向企业开立信用证时,除了能获得保证金存款外,还可以借机收取开户费、承兑费、结汇收入以及融资顾问费等,有利可图,而这些收入是都可以计入中间业务收入的。做大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基层行冲业绩的最佳途径。
目前银行提供的进口贸易融资产品主要有表外的开立进口即/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进口保函和表内的信托收据贷款(托收/信用证/T/T)
下融资银行往往等同于流贷管理,一方面准入要求很高,发放量较少,另一方面对担保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出险的情况反而较少,而传统的信用证融资反而成为风险的集中爆发点。
作为一种融资业务,贸易融资与传统 的流动资金贷款有着部分共同的风险要素,但作为一种与国际结算业务相辅相成 紧密结合的为控制对象的融资业务,贸易融资又有着自己的风险控制要点。近年来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进口信用证业务的风险产生有了新的温床,从银行角度出发,风险的产生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着手分析。
1、外部风险
首先是宏观调控,从07年的“稳政策、调结构”,到08年的“防过热、“防通胀”,宏观政策的变化使得企业、尤其是制造始终处于动荡的经济环境中,来不及或者无法根据大经济环境提前做出适应的企业将面临困境;同时国家为应对经济过热采取的包括上调利率、回收市场流动性、人民币升值、劳动法实施等政策极大地压缩了实业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无利可图。
其次是近年来出现的资产泡沫, 2005年汇改至今人民币已升值逾17%,本币的大幅度升值导致大量热钱流入,推升境内资产泡沫,资本、资产市场的火暴使得部分实业家转而投入资本、资产市场,大量资金被转移至投资人原本陌生的领域,风险也随之而来。
最后是商品价格的变化,受经济波动影响,近两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如过山车一 般,比如国内铜价格从08年四季度超过 52000元/吨下滑到今年2月份的27000元/吨不到,大豆从08年7月的超过5100元/吨下滑到年底的2700元/吨,在这样的动 荡行情下如果企业对行情把握不准就会面临巨额损失,如果把企业投机因素也考虑在内的话,一夜之间猝死也是已经发生的事情。
2、内部因素
首先是近年来各银行对指标的追逐也为进口信用证风险的产生推波助澜,当考核与风险需要权衡的时候,立竿见影的考核指标在侥幸心理的推动下往往成为选择。而市场上的普遍存在又往往成为凌驾于风险控制之上的借口,其结果就是,如果某行业或某产品发生问题,往往当地没有一家银行能独善其身。
其次目前银行对于贸易融资和流动资金贷款的管理存在着差别,大部分银行对于贸易融资的担保要求要低于流动资金贷款,这使得无法通过流贷授信的企业转向了贸易融资,甚至部分超期限贸易融资实质上已经流贷化,偏离了贸易融资的风险偏好初衷。
最后贷后管理不到位,由于贸易融资往往笔数多、金额小,而管理要求又不同于流贷,这使得很多客户经理无法对其贷后管理做到位。比较典型的有:对客户交易对手情况不了解;对于该笔交易合理的期限心中无数;对于销售回笼款缺乏控制;对于交易商品的行情走势不了解等等,这使得原本依托于交易的贸易融资监管成为摆设。
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首先要明确贸易融资自身的特征,不管是进口融资还是出口融资,也不管是表内融资还是表外融资,贸易融资都有几个基本而共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把它们总结为6个S:Short-term: 贸易融资由于基于交易,因此期限一般都较短,大部分不超过90-120天;Secured: 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的核心就是物权,是否掌握物权也是分辨贸易融资风险高低的重要指标;Self-liquidating: 具备自偿性,第一还款来源可以实现封闭管理;Specific:贸易融资的对象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独立的单笔特定交易;Selective: 对于企业的交易,银行可以在甄别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提供融资;Small: 贸易融资一般单笔金额都较小,如果单笔发生问题,风险可以被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从上述6个特征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银行控制贸易融资风险的4 个重要方面:货权、自偿性、期限和贸易背景。从目前信用证出险情况来看,货权造成的欺诈反而很少见到,反而是脱离企业需求的过度融资(超金额超期限)和虚假贸易背景成为了信用证业务出险的主要原因。
从近几年信用证出险情况的分析,应 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1、关注异地代理开证,之所以要关注异地开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从代理方(往往是外贸公司)你很难摸清楚真实的贸易背景,二是远期证货物进口后的资金回笼和企业经营情况你很难及时掌握,无法有效实施贷后管理。同时“为什么不找本地企业而要找异地代理?”这个问题也是经办此类业务首先必须明确答案的问题;
2、关注转口贸易,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挂着转口贸易的交易实际上是融资平台的诉求,也许根本没有必要转口的交易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国内就有了融资机会,曾经碰到过的案例是货物在保税区仓库里连地方都没动过,而只是通过仓单的还手,客户通过一进一出两头的远期操作就获得了融资,很难说服自己这样的融资是真正用在贸易的方面,资金被挪用,风险也就随之产生。所以在碰到客户转口项下开证时首先要问自己的是:我的客户有没有从事转口贸易的实力、经验和需求?
3、关联方交易,境内外的关联方交易使得贸易融资很容易偏离初衷,象前面提到的利用转口贸易进行融资就是典型的一种,不是说关联方交易不能做,而是要想办法理清楚关联方交易中隐藏的东西,比如将其交易与其他相同/类似商品的交易价格、方式等进行比较,比如关注企业的到货、生产和原材料需求、库存情况等等。简而言之,对于企业的关联交易,必须严格监控交易的货物流和资金流,也就是说贸易的真实性更需要严格把握。
4、超期限的信托收据,通常是超过企业正常周转需求的远期信用证或者信托收据贷款,超期限发放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企业进口货物后销售资金明明已经回笼,但贷款/付款期限尚远,作为追逐利润为本性的资本很容易被投放到其他存在高额回报的领域中去,而这样做的后果是企业自身都无法控制的,如果预期投资无法收回,银行到期的贷款/付款就将出现风险。设立销售回笼资金专户并派专人监管也是防范此类风险常用的办法,但是往往只适用于大综货物进口项下,不然投入的人力物力实在太大,因此简单的做法就是在了解企业周转需求的情况下,合理设定贸易融资的期限。
5、滚动开证,前两年MEG、PTA都曾经成为超额滚动开证的选择,企业利用不断开立远期信用证进口上述货物,进口货物在国内现货或者期货市场上抛售获利后归还前面到期的信用证,以此循环获得银行持续的融资支持(有点类似于人民币贷款中的“以贷还贷”),这样的贸易融资显然已经脱离了贸易融资的6S,而纯粹变成了融资平台,企业大量此类开证形成的资金链是非常容易断裂的,而一旦断裂银行的风险也就随着产生了。虽然知道风险,但此类业务见效快、效益丰厚,对业务指标的追逐使得各行都纷纷参与,到最后不少以不良收场,教训是深刻的。
“了解你的客户”是反洗钱条线提出来的口号,在贸易融资领域也同样适用,了解客户和客户的交易是防范进口信用证风险产生的根本,同时对于业务的有所选择、基于风险的独立判断也是另一重要环节。莫让指标迷惑了双眼,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才能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