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妤——浅谈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冲击储蓄存款的应对策略
作者:林舒妤 工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
作者:林舒妤 工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将互联网与金融完美结合的全新领域,英文名称叫Internet of Finance,简称IOF。它并不是单纯基于互联网技术上的金融,而是以互联网思想为基础,依托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会化网络、数据挖掘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它不仅采用了不同的媒介,而且把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渗透进每一个金融参与者思维当中,使得传统金融业务能够具备透明度更高、参与方式更便捷、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传播速度更快等一系列特征。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冲击传统金融
通过广泛介入线上线下支付环节,凭借高粘性、庞大的商户和用户资源,许多具备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互联网企业能够充分发挥强大的数据信息积累和挖掘优势,掌握海量用户的消费习惯和真实的交易数据,从而推出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阿里巴巴合理利用来自电子商务的沉淀资金向众多用户推出了余额宝业务,使得这些本没有投资计划或投资能力的闲散用户一个个都变成投资者。互联网大佬腾讯也不甘落后,先是与华夏基金联手在微信平台上推出“活期通”产品,然后又基于微信平台推出了金融理财开放平台——微信理财通,首批接入了华夏基金等一线基金公司。
无论是阿里巴巴的余额宝还是腾讯的微信理财通平台,主要投资的都是短期货币市场资产,货币市场基金往往收益低风险也较低,其流动性和安全性都优于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拿来跟银行储蓄做比较。因此,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直接对银行的活期存款和短期理财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从去年开始,由于收益率高于同样期限的银行储蓄利率,各种宝宝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从银行分流大量存款,尤其是个人银行存款正在大量流失。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人民币存款首次大幅减少9402亿元,同比少增2.05万亿,排除传统节日春节的节假期影响,存款大幅减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强大分流能力。尽管在2月份和3月份人民币存款呈现回暖态势,分别增加1.99万亿元和3.67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少增5576亿、但到了4月份,存款却比去年同期多减5545亿。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截止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量已经达到4303万人,规模为1853亿元。而截止2014年3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量已经突破8100万人,规模更是涨至5413亿元。凭借余额宝令人瞠目的涨势,合作方天弘基金从默默无闻一跃成为基金一哥。根据银率网统计,受益于互联网金融产品规模的飞涨,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在一季度暴增6959亿元,达到1.44万亿元,相比之下,其它类型的基金规模则出现下滑趋势。但受益于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迅猛增长,一季度公募基金出现不减反增的态势,总体规模提高15%,达到3.459万亿,其中货币市场基金占据41.7%,一举超过股票基金成为第一大基金品种。
三、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储蓄存款的影响
面对互联网金融对于储蓄存款的冲击,银行只有选择主动出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身竞争力不被削弱,这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提前布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区域
2013年中央首次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181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456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到了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至 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269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
年份 |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元) |
实际 增长率 |
城镇居民 人均纯收入(元) |
实际 增长率 |
城镇、农村人均 纯收入之比 |
2011年 |
6977 |
11.4% |
21810 |
8.4% |
3.13 |
2012年 |
7917 |
10.7% |
24565 |
9.6% |
3.10 |
2013年 |
8896 |
9.3% |
26955 |
7.0% |
3.03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表中数据可知,尽管在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有逐渐下滑的态势,但正逐渐超越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增长步伐。可以预测的是,推行城镇化和收入分配改革,将会让人口数量巨大的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上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古典经济学理论还是现代经济学理论,都肯定了收入水平在决定储蓄规模中的地位。一般认为,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时,储蓄规模越高,反之亦然。因此,提前占领重点城镇化改革区域开展基层金融服务工作,是抢得未来储蓄源头大蛋糕的前提,也是为存量储蓄存款引入活水的关键。
(二)用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分庭抗礼
在当前主流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诞生之前,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忠实客户。随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不断发放以及互联网企业在技术优势上的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传统银行业务转至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办理。
总体来说,银行业有着所有行业中最好的软硬件条件、最庞大的客户群体和最顶尖的风险防控意识。首先,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能够通过中国银联这样的平台,利用当今兴起的大数据技术掌握客户与银行、商家进行在线交易的所有特征习惯,就能够分析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实现精准分类,提供差异化服务。其次,利用自身条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支付接口精准对接本行卡和他行卡,不但能形成沉淀资金池,还能借机分析用户的用卡习惯,有针对性的开发新的功能卡和特色卡,抓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此外,大力提高人才培养成本,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验,通过开发甚至收购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方式进入互联网支付行业,不但能够打破当前银行业务壁垒,也可以降低与正牌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成本。
(三)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创新性全功能产品
以手机银行为例,和讯网2013年度《中国电子银行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手机银行用户的主要群体是年龄在19-44岁之间的人群,这部分人恰恰是当今社会中正值青壮年的工作人群,每天有较为稳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数据来源:和讯网
手机银行用户平均每周的使用次数在3次或以下的人群占比54.38%,7次以下的人群占比为75%,这说明手机银行的总体使用频率并不高,如何进一步提高使用率是关键。
数据来源:和讯网
用户常用的手机银行功能主要是账户查询和转账汇款,此外,信用卡还款、缴费和理财也是常用功能。
数据来源:和讯网
微信支付、余额宝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是前者把第三方支付与中青年人群喜爱的聊天工具完美结合,后者则仅仅是在海量客户惯用的支付工具——支付宝上增加了一个接口,就实现了从非金融到金融的成功跨越。作为银行用以提供在线金融服务的手机银行,单纯被设计成一个仅具备金融功能的客户终端应用,那么客户粘性必然不高,如果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对外接口,比如代表着未来移动支付发展趋势的NFC技术,那么手机银行就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多元化平台,一旦能够提供多种个性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提升客户粘性,也能让客户更便捷了解银行的新产品。
(四)细分客户类型有效做到针对性营销
对于交易型客户群体,要建立一条完整的结算链和服务链,提供结算、融资、理财、代发工资、借记卡、信用卡、电子银行等一条龙组合金融服务,最大限度的吸收整条链上的流转资金和沉淀资金;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客户群体,要持续追踪客户资金流动特点,对于达到一定水平的客户持续营销基金定投、短期低风险理财、贵金属等产品,将客户的闲散资金集中在银行里运行;对于收入较高的优质客户群体,要能够提供一个专业素质高的综合理财服务队伍,提供多元化产品组合,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