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理企业对上海自贸区的三点畅想
香江汇发(上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群颖近日告诉自贸区邮报,在自贸区成功借入外债,令她“非常兴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业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自贸区的首笔商业保理业务,正是香江汇发的手笔。
上海自贸区金改政策加速落地,商业保理业务也随风启航。
香江汇发(上海)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群颖近日告诉自贸区邮报,在自贸区成功借入外债,令她“非常兴奋”。目前香江汇发已经在设计离岸保理等保理模式方案,这是在自贸区外的其他商业保理试点城市暂未开放的范围。
香江汇发是第一家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外商独资商业保理公司,开了不少“先河”:上海地区第一笔商业保理企业人民币外债业务,自贸区内第一笔保理业务,都是香江汇发做的。
郑群颖对上海自贸区的畅想,大概可以归结成三点:一是外债额度进一步放大;二是营业税对商业保理行业执行差额纳税;三是探索更多业务范畴。
外资商业保理公司拿到了“外债额度”
外债额度是保理企业最关注的,也是香江汇发入驻上海自贸区的一个理由。
郑群颖直言,外资商业保理公司“最关注外债的进入”。在中国,外资商业保理公司与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待遇”有别,外资商业保理公司没有外债额度,融资租赁公司则有最高为净资产总额10倍的外债额度。“如何借助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投注差的额度,是我们一直在和内地政府沟通的。”郑群颖说。
今年2月,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支持上海自贸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给商业保理企业开了道口子。
上述政策提到,“区内企业借用境外人民币资金规模(按余额计)的上限不得超过实缴资本×1倍×宏观审慎政策参数”。虽然“待遇”仍不算高,但总算有了说法。
此后的6月初,香江汇发便完成了外债的开户,并办理了自贸区内第一笔商业保理企业的人民币外债业务。
郑群颖透露,这笔资金的年化利率约为6%,实际操作时间“大概就10天左右”,随着流程走通走熟,她估计今后3-4天即可完成,“这次尝试下来,增强了我们对内地保理行业发展的信心。”当然,她也期待,自贸区内公司的外债额度能继续放大。
香江汇发的母公司香江汇发金融保理控股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在香港成立,股东有河北国资背景,在香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在香港地区的第16家会员。(保理行业共有两家国际性组织,一家是FCI,另一家是国际保理商组织,简称IFG。)
营业税差额纳税猜想
外债额度之外,郑群颖的另一期许是“保理利息收入进行差额纳税”。
所谓利息差额纳税,是指商业保理公司为供应商提供融资所得的利息收入,在缴纳营业税时,营业额算的是利息收入减去支付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之后的余额。
举个例子,假设商业保理公司以8%的年化利率融得一笔资金,再以12%借贷给客户,保理企业能仅以“4%的利差部分”报缴营业税。
这不算新政策。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对此均有文件支持,但上海自贸区目前还没有。
“我们和自贸区税务部门沟通之后,已经把我们的操作流程和需要差额纳税的需求,打了报告。据说已经递交了上海市税务局。”郑群颖说。
在她看来,公司融资的阶段已经付了利息成本和国外的税费,如果以保理利息收入的全额征营业税,等于是双重纳税了,“这是我们非常急迫等待解决的。”
离岸保理前景
郑群颖还有一个期待是,继续探索更多业务范畴。
让郑群颖颇感欣慰的是,上海自贸区的商业保理业务范围,比其他几个商业保理试点地区都要大。上海自贸区可以做国内保理、离岸保理和进出口保理,而浦东新区目前没有放开进口保理,离岸保理在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都不能做。(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业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上海自贸区的首笔商业保理业务,正是香江汇发的手笔。
郑群颖介绍,这笔业务的供应商是河北省一家造纸企业,买家也在国内,是一笔3月期的保理,目前已经回款,“接下来我们就要做一些有追索权的保理、明保理、暗保理、离岸保理,等等,进一步把不同的业务模式跑起来。”
至于离岸保理,在内地还是个新鲜事物。
郑群颖的理解是:两头在外的企业可以做离岸保理。假设一家自贸区的出口商和一家美国公司有业务往来,存在应收账款,那就可以从FCI找到美国方面的进口保理商,香江汇发可以以出口保理商的角色,跟进口保理商核定额度,由香江汇发给出口商解决融资的问题,回款由美国的保理商安排,这样也可以为香江汇发做风险防控。
“我们对在自贸区内做保理的未来非常有信心。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保理业务量。现在我们在积极探索一些创新,未来,我们也想做进口保理商的角色,毕竟我们很了解中国的企业,也可能会再设中国的保理基金。”郑群颖发出畅想。
“涨姿势”
商业保理业务是指供应商与保理商通过签订保理协议,供应商将现在或将来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从而获取融资,或获得保理商提供的分户账管理、账款催收、坏账担保等服务。商业保理公司的利润通常由两部分构成——融资利息与保理服务佣金。
在中国,银行保理已经有20年的历史,商业保理却刚萌芽,但据《中国商业保理行业研究报告2013》的数据,2013年全国商业保理业务总量为200亿元以上(不包括第三方支付类、电子商务类及供应链融资类),比2012年增长超过一倍。未来3到5年内,商业保理业务年保理营业额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
来源:离岸金融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