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阿里巴巴即将海外上市 资本运作的无限魅力
如不出意外,阿里集团将于8月初正式登陆全球资本市场的最高殿堂——纽交所,预期超过200亿美元的募资额或将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IPO。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中概股危机似乎已经逐渐退潮,中国企业的境外上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炫目与光耀。
如不出意外,阿里集团将于8月初正式登陆全球资本市场的最高殿堂——纽交所,预期超过200亿美元的募资额或将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IPO。此前,纵然有美国国会对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企业控制结构的风险警示,但应不至于对阿里集团的IPO形成重大影响。
进入2014年以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再次进入一个小高潮,目前已有新浪微博、聚美优品、京东、迅雷等10家中国互联网公司登陆了纽交所或者纳斯达克,其中京东的IPO更是令其一举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中概股危机似乎已经逐渐退潮,中国企业的境外上市又恢复了往日的炫目与光耀。
1992年10月9日,华晨汽车在美国纽约的上市,开启了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先河。如果说1999年以前境外上市完全是国企的天下,那么,自1999年侨兴环球纳斯达克IPO开始,民企则成为境外上市的绝对主力。
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境外资本市场哺育了中国的“民企军团”。截至目前,已有逾千家民营企业通过IPO或者借壳的方式在境外各交易所上市,其中最多的无疑是香港及美国的两大交易所。环视当前中国,那些响当当的民营企业,那些明星型的民营企业家,他们几乎无一不是到境外上市去了。
在民营企业于境外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登台表演下,“红筹上市”被演绎得精彩纷呈,而“红筹股”的内涵与外延,也完全迥异于这个词最早被发明之时。
自1999年起,在这15年时间里,民企的境外上市大致可以分成五个阶段。
1999-2000年,萌芽期。这一时期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还是弄潮儿,互联网企业的境外上市几乎可以视作是一支独秀,这一阶段以2000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为结束标志。代表企业有:侨兴环球、新浪、搜狐、网易、UT斯达康。
2001-2003年,逐步发展期。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入了长达三年的低迷期,而一些成熟的传统民企则陆续选择境外上市,这一阶段以2003年底互联网复苏为结束标志。代表企业有:创维、比亚迪、国美、金蝶、研祥、物美。
2004-2006年,全面推动期。携程网的上市宣告了互联网第二波热潮的来临,同时其他传统民营企业也迎来了大规模的成熟期,因而民营企业迎来了境外上市的第一波高潮。代表企业有:盛大、蒙牛、腾讯、分众、百度、尚德、玖龙纸业。
2007-2010年,深入发展期。以“十号文”(商务部【2006】第10号)的颁布为分水岭,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不受十号文限制的民企大规模“赶末班车”;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民企境外上市经历高峰之后有所回落。代表企业有:汇源、味千拉面、碧桂园、百丽、复星、阿里巴巴B2B、中旺。
2011-2013年,信任危机期。在海外投资人对中概股产生信任危机的背景下,相关机构对中概股实施了最大规模的做空潮;由于中概股被大规模做空,一些存在财务问题以及估值失去优势的中概股,涌现出了大规模的退市潮。代表企业有:土豆、东方纸业、嘉汉林业、分众、奇虎、新东方、盛大。
整体来说,民企的境外上市是一个难以阻止的历史大趋势,只要A股的各项制度未能完善,民营企业终究会选择“用脚投票”。因而有人说,中国民企境外上市之路,犹如资本朝圣之路,经历起起落落,依然执着而坚定。
来源:智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