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跨境支付系统首秀料推迟 人民币全球化努力遇阻
中国力争让人民币成为一种成熟的全球货币,这一努力近期遇到阻碍,由于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双重原因,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首秀看来肯定要推迟。抛开这些困难不谈,银行人士几乎都相信,新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网络将最终成为清算银行和离岸中心的重要长期替代选项。
中国力争让人民币成为一种成熟的全球货币,这一努力近期遇到阻碍,由于政策和技术方面的双重原因,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首秀看来肯定要推迟。
CIPS原定在今年稍晚首次亮相,但银行业人士表示,可能要到2016年才能准备就绪。该系统投入使用将取代各种支付网络并存的局面,实现人民币的无障碍支付。
对于中国银行等大型中资清算银行以及伦敦或新加坡这样的海外金融中心而言,CIPS推迟上线可能是好消息。这些银行和中心目前负责处理多数人民币国际交易,CIPS将令他们失去当前的特权地位。
但从长期来看,中国政府扩大人民币使用的愿望要想实现,为人民币交易提供一种高效的全球支付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在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与欧洲和亚洲多个金融中心签署了人民币结算协议,突显出这样一种支付体系的重要性。
然而银行界人士称,政府内部还在争论,要避免给中国的资本管控造成过大的漏洞,应该允许用户一天之内调动的资金上限是多少;同时技术问题也在阻碍系统的开发。
“央行还在对别人说今年能用第一期投产,但我们觉得不大可能,”一家中资大银行的银行家说。“最早要到2016年。”
银行人士也担心新系统的推出不会一帆风顺,如果系统设计不好导致交易失败率很高,可能会打击投资者的热情。
当记者联系到牵头该项目的中国人民银行时,人行称CIPS网络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人行并称,对这个系统“非常重视”。该系统于2012年宣布开始创建。
中国非常希望人民币的地位与日益提升的经济实力相称,并在推进人民币的全球使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根据全球金融通讯平台SWIFT的数据,人民币目前是全球第七大商品和服务支付货币,2013年为第20位。
但要获得美元那样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中国需要以高质量的支付系统为人民币提供支持。美元受到两个支付系统的支持:一个是私有的CHIPS系统,日均交易规模为1.5万亿美元;另一个是美联储的Fedwire系统,每天处理大约3.5万亿美元交易。
成长之痛
中国以往建设支付系统的表现绝称不上优秀。
一些银行称,当央行运行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要升级时,他们只有6-8周的准备时间,而不是通常的六个月,这给用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部分银行人士称,处理交易的代码不直观、模糊不清的制度、大量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以往糟糕的软件开发表现,对于CIPS并非好兆头。
一家欧资银行驻香港的交易服务主管表示,“这是个非常大的项目,他们低估了项目的复杂性。”由于事情敏感,他拒绝具名。
外资银行人士和跨国公司的财务人员指出,由于交易失败造成麻烦,一些公司已考虑在交易中重新使用美元。
一位要求匿名的外国财务主管估计,人民币清算交易失败的可能性是美元交易的2.5倍。
被废弃?
然而,抛开这些困难不谈,银行人士几乎都相信,新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网络将最终成为清算银行和离岸中心的重要长期替代选项。
中国政府曾将授权外国城市设立中国清算行作为一项外交策略,但现在则在公开场合淡化这一情景。
比如,中韩领导人上周签署了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以强化两国的商贸和外交联系。
中国银行界人士表示,人行在努力向他们保证,计划建立的全球网络不会打击他们的人民币业务。然而私下里,这些监管者的表态却十分直率。
“以后就不用清算银行了,”中国有关部门一名官员称,该官员要求匿名,因其无权向媒体透露消息。在被问及当CIPS启用后,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是否变得多余时,他表示新系统将为人民币支付提供“替代通道”。
渣打银行驻香港的亚洲外汇策略主管Robert Minikin称,授权离岸中心进行结算,并不是说北京对这些离岸中心维持特权有多少承诺,而是突显了中国对人民币全球化的野心。
“籍此(全球结算系统)为中国大陆以外地区金融中心打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同时,银行和离岸中心与CIPS竞争可能导致的清算费用损失也不容小觑。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去年9月的一份报告,人民币日交易额自2010年以来已增长3.5倍,至1,200亿美元,位居第九。
卢森堡也密切关注该结算网络的进展。该国上月刚与中国签订协议,指定该金融中心的人民币清算银行。
上周访问北京的卢森堡财长PierreGramegna称,将与中国当局讨论该网络,“认真听取”他们有关推出时间的说法。
不过他也乐观认为,CIPS的对手也未必全盘皆输。
“最后还是要市场决定,”Gramegna称,回应有关清算银行和中心很快将不再重要的问题。“参与各方将选择效率最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