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宏观债务总体安全 个体债务风险需重视
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介绍了2014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管涛称,对中国外债情况的总体判断主要有两点,一是宏观债务总体安全,二是个体债务风险需要重视。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3日讯 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介绍了2014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管涛表示,我国外债风险基本可控,国家债务安全有保障,但是个体债务风险需要重视。
会上有记者提问,“国际清算银行在最新的一个研究报告里谈到,最近中国外债增长是比较快的,而且短期外债占比也比较大。他们也表达了对中国外债规模的担忧,不知道您对此怎么看?”
管涛表示,关注到了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这个报告。关于中国的外债问题,是国际清算银行在最新一期年报里提示的。对于国际清算银行提示的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重视,另一方面也要冷静分析。
管涛称,对中国外债情况的总体判断主要有两点,一是宏观债务总体安全,二是个体债务风险需要重视。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外债风险基本可控,国家债务安全有保障。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是8839亿美元,比2008年底增长了1.3倍。其中短期外债余额是6908亿美元,比2008年底增长了2.1倍。由此可见,短期外债的增长快于外债总体规模的增长,短期外债增长是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债增长的主要来源。
据了解,今年3月末,短期外债占总体外债规模的比重达到78%,比2008年底上升了20个百分点,同时也超过了25%的国际警戒标准,这也是国际清算银行提示中国短期外债风险的主要原因。但衡量一个国家债务安不安全有很多指标,不仅仅是短期外债占比这一个指标,从其他指标来看,我国外债总体是安全的。如短期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余额的比重,3月末是17%,而国际警戒标准是100%。关于债务率、负债率、偿债率这些传统的债务安全指标,中国也都在警戒指标以内。同时,近年来外汇局对短期外债增长高度重视,审慎地控制短期外债指标的发放,对于脱离实际贸易背景的虚假贸易融资也进行了专项治理和打击。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和改进外债统计监测,同时积极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防范相关风险。这是对中国整体外债情况的基本判断,总体是安全的。
管涛表示,从微观层面看,宏微观债务安全状况不能简单替代,相关市场主体仍然要高度重视个体债务风险。我们注意到,国际清算银行在发布年报时还提示了另外一个风险,指出在全球低利率和市场低波动率的环境下,要防范过度的金融冒险行为,这是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的外债增长很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主要经济体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主要货币利率水平偏低,人民币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人民币汇率也长期单边走势,波动率比较低。这种情况下,境内企业普遍采取了“负债美元化”的财务操作,当存在对外支付需求时,不是买外汇而是借外汇,积累了大量的美元负债。所以这类企业需要高度关注债务风险,应该根据实际的生产经营合理地进行对外债务融资,注意防范跨境资本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风险,防止将来出现外汇流动性问题,或者出现汇率方面的损失。我国外债宏观风险可控,是指当国家作为最后贷款人时,可以用外汇储备防范系统性的债务风险。但是作为个体来讲,债务的流动性问题、安全性问题都应该是风险自担,不能指望在外债方面还存在刚性兑付的这类隐性担保。所以说,我国外债总体上安全,但相关个体还是要高度关注债务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