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 | 票据资产证券化大势所趋
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脚步越来越快。据悉,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中新网杭州6月20日电(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张萍)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脚步越来越快。自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新启动以来,推进票据资产的证券化常态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支持发展票据资产证券化,旨在分散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流动性,促进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把经济和金融改革的步伐推向深入。
资产证券化,即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目前,中国国内做的主要是信贷资产证券化。
当前,从国内外金融市场实践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信贷存量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商业银行可以在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多获得一些资金来源,加快银行资金周转,达到盘活存量资产的目的。同时,提高了整体资产流动性,使存量资产获得尽可能高的效益。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末,中国共23家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起发行了43单、1793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对此数据统计,新浙票据平台中心总经理张达铨认为,目前,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道路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得到各投资机构的认可。信贷资产证券化类产品,90%以上都在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交易,虽然流动性很好,但是很多还在银行系统内,并没有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离真正的市场化道路仍然遥远。
因此,票据资产证券化是大势所趋。
银行间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票据业务资产是银行优质信贷资产之一。商业银行可以将票据资产出表,盘活更多的金融资源,由像新浙票据经纪平台(CBT)这样的专业性票据交易平台托管,通过平台运营中聚拢的票据资产,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票据池,即可通过票据资产证券化模式为平台的企业或银行融资。
“企业或银行在票据平台上注册,有需要的票据可以在该平台买入卖出,企业或银行只是发起交易的意向,由票据经纪人给他专业方面知识的咨询,促成线下企业和银行或银行和银行之间的交易。”新浙票据经纪平台主管李良辉对交易流程介绍道。
李良辉说,可以将票据打包成一个金融产品,进行重组或合理的拆分,在票据平台出售,这样就不需要去银行转帖,节约了企业发展成本,并且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符合了李克强总理呼吁的“金融雨露普惠中小企业”。
不难看出,通过票据证券化的设计和交易,商业银行可以盘活更多的金融资源,社会总资本资产的流动性也有所释放,从而资本资源能够有效配置,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过去十年里,中国票据市场取得了较快发展。据统计,全国票据承兑签发量由2002年的1.6万亿元增至2012年的17.9万亿元,年均增速27.3%;票据贴现量由2002年的2.3万亿元增至2012年的31.6万亿元,年均增速30.0%。
“从年均增速上来看,企业融资需求和流动资金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作为我国目前企业主要融资渠道----银行贷款,根本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金融需求,急需金融创新来解决企业多元化、差异化的融资需求。而票据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发展将为金融产品创新趟出一条可供实践的发展道路。”张达铨表示,票据资产证券化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银行存量资产的流动性,对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银行转型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商业银行在融资的同时,也对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支持,满足了这些产业大量的融资需求,从而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