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鼓励跨境结算使用人民币

2014-07-07 14:53 1459

  新浪财经讯 “南开国家发展论坛2014”于7月6日在天津召开。上图为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孙杰。  以

  新浪财经讯 “南开国家发展论坛2014”于7月6日在天津召开。上图为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编辑部主任孙杰。

  以下为演讲实录:

  孙杰:非常感谢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前面两位教授都做了发言,实际我很大的压力,我简单的一句话讲我的观点,在他们非常宽阔的视野当中有一个小问题,我说得更细一点,我的基本观点跟他们是一样的,如果按照一般意义上讲是非常长远的一个过程。现在要提人民币国际化,与其说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如说推进跨境结算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的由来。从国内来看,1、真正开始讨论比较热烈的是2005年,大概是中国的外贸爆发期的增长,到了危机以后,真正成为国内和国际里的热点,为什么2009年危机后成为热点,有两个原因,一个是2010年中国经济GDP扰乱日本。第二是在美国,中国的文献上讲更多和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我们这个时候理解的国际货币是一个全功能的支付手段等,更多的是储备手段,可是国外文献也讲人民币,国外的文献讲人民币国际化从2009年以来,当时比较有名的企业他当时讲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给大家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大概在2010年和2011年的时候。

  到2012年,去年他们的研究迅速开始专项,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分析,一下子变得理智下来,国际的角度有什么经验,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中国现在是什么条件,研究迅速具体化下来。

  观念冲击: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PPT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外汇交易在全球的比重和GDP在全球的比重,我们看到中国是一个不匹配的,所以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一个极大的预期,极大的期待,形成这样的观念冲击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人民币作为世界支付货币的排名迅速上升(PPT表格),由客户和机构发起的支付(流入+留出,金额),这边是2013年,这边是2014年的,人民币在国际地区迅速在上升。

  港台的人民币银行存款增长迅猛,与此同时,伦敦的人民币银行存款明显分流,但同业存款优势依然明显。

  人民币在全球的使用确实迅速,在国内和国际对人民币国际化都产生了非常热点的话题。

  什么是货币国际化?

  它基本的一个定义是跟我们国内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他们指的就是以本币被第三方使用,有没有货币储备,货币功能并不是货币国际化关注的要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和我们国内研究的重大区别。货币国际化不仅是大国,小国,各国都会有。

  美元取代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常用的就是美元取代英镑,这个当然有不同的看法,什么时候美元真正成为货币?作为一个货币国际化有几个条件:其一是GDP。第二个别人对你货币的信心,你货币的膨胀、波动。第三个你的金融市场,这是几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从这几个角度来讲,他认为美国在1872年美国的GDP第一次超过了英国,但是美元什么时候成为国际货币的,他认为美国的从贸易角度讲,美国贸易成为全球第一是无“一战”以后的事情。美国“二战”后,二战前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大概是20年,大家记住一个国家的GDP成为全球第一是80年,往短了说20年才可能成为国际货币,现在中国大概是一半,按照“十八”大的说法,我们到2020年我们的GDP翻一番,如果美国的成长速度比较慢,2030年或者是2025年和美国的相比,至少还有20年。人民币国际化简单的从历史背景讲,大家可以想像:

  ·德国和日本在货币国际化上的纠结和机遇,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德国和日本提出马克和日元国际化的时候,跟现在人民币提出国际化差不多,大家对美元产生了置疑,寻找一种新的国际货币,当时他们是全球重大的贸易国家,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他们在国内争论上一大堆利益集团,主要是反对担心货币国际化对货币的升值损害出口。

  这一点对日本更是这样,日本提出日元国际化的时候是80年代初,那个时候日本、德国跟现在中国的情况比较相似,金融市场不发达。

  所以马克国际化,最后是以欧元的形式出现,日本是一个我们看到的失败的例子,或者是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没有才这样。使得最后是这样。

  中小规模国家的货币国际化挑战。很多国家,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南非很多国家使他们的货币国际化,他们货币国际化的原因跟我们现在非常相近,他们主要的想法不满足于他们货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所占的比例低于他们贸易在全球所占的比例,我们的贸易在全球占10%,正常的话,以我本国的货币做支付手段也应该在全球占10%,达到一个基本目标是国内规避货币风险,但是这些国家大部分最后都出了问题,都是不成功的,为什么呢?

  也有成功的,不成功的主要原因都是中小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一旦货币国际化,你的货币必须要让外部的投资商随便获得,意味着你的资本项目国际化,这个时候很难控制你资本的流入和流出,特别是当你作为一个中等国家或者是小国,你的金融市场规模优先,很容易被国际融资冲击的时候,这个时候货币国际化给你带来的弊端超过你的好处。

  这个案例有一个是成功的是澳大利亚,它的成功的基本经验是澳元国际化之前对国内市场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是做在前面的。

  也就是说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规范化是成功货币国际化的基本前提。

  货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小国和大国的区别。还有一个是小国,中等国家,小国货币国际化,他的货币体量在这,他的货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不大,只是和一些交易对手之间结算货币的协议,可是对于一些大国,很自然这些国家的货币国际化一定带来自然联想到对国际货币的冲击,当美元不行的时候,那个时候想到马克和日本,实际背后不仅是中国的学者有这样的动因,实际国外的学者最初也有这样的动因,他们有一个基本的想法,现在世界经济过渡到一个多极化的世界金融的时候,这样一定是国际化的国际货币政策。

  当然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他们对这个问题也是这样来研究的,他们认为多极化国际货币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单一国家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弊端,甚至还可能带来一些寡头垄断的局面。

  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有一天人民币和欧元、美元共同成为国际货币,可能国际货币制度本身也很难说是我们设想当中一个完美的制度,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会经常面临两难,国际政策之间的冲突,甚至主导国家货币之间也会出现一些按经济学来说,有一些寡头垄断的问题。

  可能多种货币共存的也不一定是很好的国际货币制度。还需要大家再去做研究。把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改革的这样制度也是值得正义的。

  跨境交易人民币化应先于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比较(PPT),这个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讲特别细了。

  我们现在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切实取得的是规避我们的风险,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倒推改革,倒推资本市场变革,这些东西应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包括改革国际货币制,国际货币制不是一个国家想改革就改革的,是一个国际多边的行为准则。

  相反,如果我们要推进跨境交易,结算人民币的话,只是我们和交易对手双边的问题,这个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从这个来讲,与其讲人民币国际化,不如讲跨境交易结算人民币化。

  (PPT)货币国际化的挑战:回流和冲击。外国人要有人民币才能做这个结算,但是大家知道,在座的有很多银行界的朋友,不管是在台湾、澳大利亚、香港、日本我们做调研的时候,都是有这样一个想法,到银行去调研,比如和日本,中国跟日本有货币互换,还有货币直接交易,同时有一个结算系统,但是日本并没有很强烈的想成为人民币立案中心的想法。

  相反在澳大利亚、台湾、香港增长很快,我们也问了很多这样的银行,最大的问题是我收到人民币的存款,这些银行一定是要把这些存款运用上,才可以支付客户的利息,一定是投资与人民币的资产,海外的人民币资产只能投写点心债,而大量的投资人民币资产一定要回炉大陆,这要求要个资本项下的可兑换,要求中国资本市场是不是足够大,足够深,能够承受这样的冲击,有来有去的冲击,所以这个确实是反过来给国内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需求。

  而目前有的研究,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事实关联,联系是高度紧密的,在我们国内资本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监管还有一系列的问题的情况下,贸易解决或者扩大海外人民币的回流,还是快速结算人民币化也好,他一定要回过头来投资到国内人民币资产。

  海外的企业拿到人民币,有人民币的存款,他再投资到人民币资产,在经营中可能会面临到人民币的流动性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讲,只要你把人民币推出去,第一件事是银行敢开业务,就是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使得它一旦出现流动性的状况能够得到支持。这些银行才敢于开展人民币,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也要开展人民币结算交易化,最早是日元、澳元和新元。

  这次克强总理访问英国跟英镑也开始直接交易,我们认为有直接交易更有利于推动跨境交易结算的人民币化,但是我们也很难摆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比如说人民币和英镑的交易,这个在交易市场的交易量是很小的,英镑和美元,人民币和美元的交易目前情况下是很大的,这样尽管英镑和人民币有直接交易,这个市场可以直接决定英镑和人民币的汇率,整个外汇市场是连在一起的。

  我们经常讲有一个套算规律,在这个市场上直接交易决定了人民币和英镑的汇率,由于套算汇率的关系,影响到英镑和人民币的交易,带来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

  也就是说即使英镑和人民币可以直接交易了,我们可以使用中国和英国企业之间进行跨境结算,但是汇率风险在某种程度依然是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国际化相比跨境结算人民币化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和问题,因为跨境结算人民币化,强调结算的贸易背景。

  跨境交易人民币化的可行性:

  “十八”大讲的是人民币资产,我想不论是作为经济学的研究者,还是作为一个政策的研究者,还是作为一个企业的实际工作者,在微妙变化的字里行间文件的变化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国家政策的变化,从简单的讲推进资本市场自由化,人民币资产自由化的背景,实际上也是在给跨境人民币结算化提供条件。

  从这点角度讲,我们认为跨境结算人民币比目前的人民币国际化更有实际意义的政策选择,这是我今天讲的基本观点,谢谢大家!

0
标签: 孙杰 世界经济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