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融资欺诈再起风波 中联油在天津港被坑了
业内人士称,利用大宗商品进行融资欺诈的事件在过去时有发生,但进行欺诈的商品多为铜、铝和PVC(聚氯乙烯)等能长久储存的产品。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一起涉及存储在天津港的石化产品抵押案件,或涉嫌大宗商品融资欺诈,中石油也卷入其中。
业内人士称,利用大宗商品进行融资欺诈的事件在过去时有发生,但进行欺诈的商品多为铜、铝和PVC(聚氯乙烯)等能长久储存的产品。这次是第一次听说利用混合芳烃进行融资欺诈。
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一起涉及存储在天津港的石化产品抵押案件,或涉嫌大宗商品融资欺诈,中石油也卷入其中。
路透中文网7月3日报道了上述消息,涉案的石化产品为混合芳烃,是一种普遍用于汽油勾兑的石化产品。中石油旗下的贸易公司中联油支付了逾4000万元,购买存放在天津港一个储油罐的约4000吨混合芳烃。但当中联油在5月中旬前去提货时,发现货物已被扣押。
此案细节仍不清楚,但路透援引两位贸易消息人士的话称,案件涉及至少一船存放在天津港的约3万吨货,价值大约3亿元。他们称,中联油所购买的是这批船货的一部分。
这只是中国大宗商品融资案件问题的冰山一角。类似问题此前已出现在了青岛。青岛港管理部门查封了港口内的保税金属仓库,因有指控称,中国一家交易商将同样数量的铜和铝重复抵押多次,以获取贷款。
“中联油被坑了”
“中联油在知道所购买的4000吨(混合芳烃)不能提货后,就报了警。”路透中文网援引知悉此事的公司消息人士表示。中联油官员以及中石油发言人未予置评。
据路透中文网的消息,中联油用作付款凭证的货权证明书或提货仓单可能已被复制。有关方面正调查这批货物是否出售给多个买家,以及是否被用于融资。
中联油则表示,该公司已禁止该区域办事处从事混合芳烃交易,只允许北京总部的交易员进行交易。多位贸易商称,至少还有两家民营公司也是此欺诈案件的潜在受害者。
有石化贸易业内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就目前已有的消息来看,中联油是被坑了。他估计目前的情况,一种可能是这批混合芳烃被卖给多个企业,中联油便是其中一家;另一种可能则是这批货物抵押给银行后,又卖给了中联油。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自从青岛港大宗商品融资欺诈事件爆发后,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大宗商品具有金融属性,具有抵押贷款的性质。第三方仓储为扩张自己业务,进行商品抵押一直是其业务的一部分。另外,中国的银行在这块业务的风险控制上一直依赖第三方仓储的信誉,这就导致它们对融资风险控制不足。
多年来一直有警告声指出,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以金属作为抵押获得贷款,再将所得资金借给其他领域以获取更高收益—存在欺诈风险。
以青岛港为例,德意志银行指出,在中国进口的精炼铜当中,事实上只有2%是通过青岛港的仓库入境的(上海处理了全国五分之四的精炼铜进口;青岛还处理全国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铝和铁矿石进口)。
“首次听说混合芳烃欺诈”
据高盛估计,中国大宗商品融资规模高达1600亿美元。自青岛港曝出金属融资欺诈案以来,大宗商品融资就受到严格审查。
有业内人士对早报记者表示,利用大宗商品进行融资欺诈的事件在过去时有发生,但进行欺诈的商品多为铜、铝和PVC(聚氯乙烯)等能长久储存的产品。这次是第一次听说利用混合芳烃进行融资欺诈。
据了解,混合芳烃亦称重整料,作用是提高汽油的高标耗。混合芳烃里面的二甲苯是对二甲苯的原料,而对二甲苯就是传说中的PX。近几年来混合芳烃日益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融资工具。原因就在于每批船货的价值很高,交易方比较多。
业内人士表示,进行融资欺诈的通常做法是,企业以低利率从银行开出信用证,用于进口船货,然后在国内市场出售,售价经常低于市场价格,以便迅速回笼资金再投向其他高回报领域。另外一种做法则是,利用信用证的到期时间差、第三方仓储的监管漏洞等向银行进行多次质押贷款,或者进行重复销售。
与受控制的原油市场不同,企业将混合芳烃进口到中国无需批文,而像柴油和煤油等其他石油产品的交易则被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企业控制。
有分析称,为防止类似案件再次发生,判断货品是不是库存以及数量多少,审计工作应是敏锐而一丝不苟的。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王心馨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