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品成中国大宗商品欺诈新工具
2014-07-06 12:10746
报道称,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联油)是国企中石油的贸易部门。据中联油的消息人士和一名常常与该公司做交易的中间商透露,中联油的一家地方分公司曾斥资4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储存在天津一个油罐中的4000吨混合芳烃。
外媒称,在中国因涉嫌欺诈而受到警方调查的大宗商品融资工具中,进口石化产品是最新的一种,这充分表明广泛使用原材料作为抵押品以募集贷款和规避信贷限制所面临的风险。
路透社7月3日发表题为《石化产品,中国最新的大宗商品欺诈工具》的报道称,据高盛集团估计,中国大宗商品融资规模高达1600亿美元,而自青岛港查获一起金属融资欺诈案后,中国的大宗商品融资交易受到了密切监视。
据来自警方和贸易部门的消息,目前有关人员正在调查天津港一起涉嫌欺诈的案件,此案涉及“混合芳烃”,这是一种在调和汽油中常常用到的精炼产品。
报道称,由于中国的决策者力图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因而从传统的铜板到大豆和橡胶等易腐品的大宗商品融资近年来在中国越发受到青睐。而这令中国所谓影子银行体系的信贷额进一步增加(分析人士认为,构成中国影子银行的数万亿美元非银行贷款是中国经济最严峻的风险之一),而且也增加了欺诈的可能性。
在青岛港,警方正在调查一家名叫德诚矿业的私营企业是否重复质押金属库存以骗取贷款。
这项调查引发的担忧迫使银行和交易所考虑采取新的措施来管理中国的大宗商品融资活动。交易人员表示,这有可能导致除大型公司和国有企业外其他企业都得不到贷款。
从涉案金额看,天津的案件似乎比青岛的案件小得多,但也说明了以工业原料作为融资工具的广泛性。
报道称,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联油)是国企中石油的贸易部门。据中联油的消息人士和一名常常与该公司做交易的中间商透露,中联油的一家地方分公司曾斥资4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储存在天津一个油罐中的4000吨混合芳烃。
然而,并没有任何违规操作的中联油5月中旬提货时发现该油罐已经被政府扣押。
据警方的消息人士和中间商透露,该案件涉及中国一家私营石油企业和一名涉嫌合同欺诈的中间商,警方目前正在调查。
据报道,这一欺诈案件的细节目前仍不清楚,但两名贸易部门的消息人士称,涉案货物至少有3万吨,价值约3亿元人民币,储存在天津的油罐中。他们表示,中联油所购买的只是这批货物的一部分。
这两名消息人士表示,中联油在付款时所收到的所有权证明也许一式多份。调查人员正在了解这同一批货物是否出售给多个买家,是否用来融资。
中联油的消息人士称,该公司自此开始禁止地方分公司从事混合芳烃交易,只允许北京总部的交易员从事此类交易。
这些消息人士还表示,至少另有两家私营企业也是这一涉嫌欺诈案件的受害者。
另一名北京的交易商表示,从事混合芳烃贸易的主要企业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私营公司,他们约控制着40万吨混合芳烃的库存。
这名交易商说:“任何商品一旦存放时间过长,就很自然地会被怀疑为融资工具,混合芳烃就是这样的商品。”(参考消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