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第二批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召开
2014-07-05 18:28799
为加强对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和创新成果的宣传,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政策效应,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企业需求主动开展金融业务创新,7月4日下午,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市金融办和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共同召开了自贸试验区第二批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
为加强对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和创新成果的宣传,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政策效应,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企业需求主动开展金融业务创新,7月4日下午,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市金融办和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共同召开了自贸试验区第二批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会。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介绍了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展情况,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对第二批金融创新案例做了总体说明与点评。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银行、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的金融创新典型案例。自贸试验区金融工作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相关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负责人等参加了发布会。
自今年3月25日首批金融创新案例发布以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金融创新业务不断发展。近一时期,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施细则。市金融办会同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等部门,在协调推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研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需求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要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形成了新的一批金融创新成果。经总结梳理,第二批共发布9个金融创新案例,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自由贸易账户开立和相关业务创新。主要包括自由贸易账户开立和资金划转、自由贸易账户贸易融资等2个案例。随着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实施细则和审慎管理细则的发布实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等金融机构开始为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个人开立自由贸易账户,并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开展资金划拨和贸易融资业务。
二是进一步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境外银团人民币借款、人民币跨境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等3个案例。上海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助“沪、港、台”合作平台,通过组成境外银团,为区内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方式下的境外人民币借款;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等金融机构为区内个人办理了区内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协助客户将其工资收入汇至海外,从而扩大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体范围;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区内企业开展了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业务,提高了企业集团内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了跨境收付成本。
三是进一步落实外汇管理改革措施。主要包括自贸试验区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自贸试验区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等2个案例。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等金融机构为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办理了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业务;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办理了自贸试验区内首单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业务,企业仅需向银行提交相关资料,便可一次性完成外汇登记与账户开立的手续。
四是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自贸试验区跨境并购融资业务、三方联动跨境银租保业务等2个案例。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和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等金融机构认真研究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需求和融资租赁企业境外融资的需求,分别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跨境并购和融资租赁业务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下一步,市金融办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落实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到金融创新的实践中来。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继续推动在自贸试验区搭建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平台。同时,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安全网建设。通过及时梳理总结金融创新的成果经验,进一步激发金融机构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
转自:上海市金融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