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机械设备产能扩张推升中国大宗商品进口
图表 1: 对于超过四分之一的主要贸易伙伴而言,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已是过去的两倍以上 图表 8: 在中国内地交通运输设备进口市场上,近几年欧盟抢占了日本部分市场份额,但最近美国市场份额显著增加
来源:瑞银证券
中国内地对全球大宗商品出口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过去十年间,为满足国内建设热潮,中国内地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增长了三倍。对澳大利亚和南非而言,当前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该贸易伙伴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占总其出口的比例)是十年前的四倍以上,对加拿大、巴西和智利的重要性是此前的两倍以上。
国内金属和机械设备生产的产能扩张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国内金属、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化工行业的产能扩张,中国内地对这些工业品、投资品的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逐渐下降。与此相反,矿产品和燃料等原材料的进口比重则从 2003 年的不到 10%升至2013 年的近 25%。
中国内地市场对欧美国家的重要性也显著提升
虽然规模仍相对较小,但过去十年中国内地市场对发达国家的重要性大大提高——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占其 GDP 的比重已是十年前的两至三倍 。
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大宗商品之上
2003 年以来,欧盟在中国内地化工产品、机械及交通运输设备进口市场所占份额显著增长,2013年已经在这些产品的进口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近几年来,欧盟可能抢占了日本的部分市场份额。对中国内地的敞口增大也意味着这些国家将更容易受到中国内地经济放缓的影响。此外,最近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内地进口市场的占比也有所回升。
过去十年,中国内地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显著提高,对于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均是如此。在我们的 2014 年版《中国进口影响年度图册》中,我们分析了过去十年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重要性的变化。我们发现,除了大宗商品之外,中国在许多其他产品市场中作为进口最终“消费国”的重要性也有所提高。因此,中国内需放缓的影响范围也将远不止大宗商品市场和大宗商品出口国(参见 2 月 18 日的报告《中国经济若硬着陆,将会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 5 月 6 日的报告《地产泡沫之忧》)。瑞银全球工业行业分析团队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欧洲工业行业 2003 年至今的利润增幅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内地市场。
对于超过四分之一的贸易伙伴而言,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该贸易伙伴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比例)已经是过去的两倍以上。澳大利亚、南非等大宗商品出口国对中国内地的敞口是十年前的四倍以上;加拿大、巴西和智利等国则是十年前的两倍以上、乃至三倍;同时,中国内地市场对欧美和日本的重要性也明显升高,但幅度不及大宗商品出口国。
图表 1: 对于超过四分之一的主要贸易伙伴而言,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的重要性已是过去的两倍以上
来源: Haver,CEIC,瑞银证券估算
中国作为大宗商品进口国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在过去十年经历了大规模的建设热潮,也是由于国内金属和机械设备行业出现了显著的产能扩张和产业升级。无疑,中国本世纪初的房地产建设热潮极大地推动了基本金属及能源的进口,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出台刺激政策推进大规模基的础设施建设,这又进一步推升了这些产品的进口。同时,中国对国内金属和机械设备行业的投资也快速增长,其产能因而得以显著提升。随着这些产品越来越多地转为国内生产,过去十年里半成品和资本品进口在总进口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与此相反,矿产品和燃料所占比重则从 2003 年的 9%升至 2013 年的 24%(图 2-3)。具体来说,金属进口(如钢铁)所占比重从 2003年的 11%降至 2013 年的 7%,机械设备及交通运输设备的进口比重从 21%降至 14%,与此类似,化工产品及纺织品进口占比也有所下降。实际上,中国的机械设备的贸易收支在 2007 年之前呈现大幅逆差,但 2007 年之后则转为顺差(图 4)。
图表 2: 2013 年中国进口产品细分(%)
来源: CEIC,瑞银证券估算
图表 3: 2003 年中国进口产品细分(%)
来源: CEIC,瑞银证券估算
图表 4: 机械设备的贸易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
来源: CEIC,瑞银证券估算
尽管国内中间产品和资本品行业发展迅速,中国内地从发达经济体进口这些产品的规模仍在继续扩大。虽然规模仍相对较小,但过去十年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敞口大大提高,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内地的出口占其 GDP 的比重是十年前的两倍多(图 5)。欧盟已在中国内地的化工用品、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的进口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自 2003 年以来,欧盟和韩国在中国内地化工用品进口市场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而日本、美国、台湾地区的比重有所下降(图 6)。
图表 5: 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敞口
来源: Haver,CEIC,瑞银证券估算
图表 6: 在中国内地化工产品进口中,欧盟的市场份额提升,而日本的市场份额下降
来源: CEIC,瑞银证券估算
此外,欧盟在中国内地机械设备进口市场所占比重一直较高(图 7)。而过去十年、特别是 2011 年以来日本的份额逐渐下滑,这一方面是由于地震和海啸严重打断了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则是被韩国产品抢占了市场份额。
图表 7: 过去十年,欧盟在中国内地机械设备进口市场中的比重一直较高
来源: CEIC, 瑞银证券估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在中国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进口市场的市场份额逐步提高,不过图7 并没有将此包含在内。另外,欧盟在中国内地交通运输设备进口市场所占比重也较高,且近几年似乎再次抢占了日本的市场份额(图 8)。不过,最新数据表明美国和日本在的占比可能都在回升。
图表 8: 在中国内地交通运输设备进口市场上,近几年欧盟抢占了日本部分市场份额,但最近美国市场份额显著增加
来源: CEIC, 瑞银证券估算
过去十年欧盟对中国内地的出口稳健增长,这意味着欧洲经济体也更容易受到中国内地经济大幅放缓的影响。瑞银全球工业行业分析师估算,在 2003-2013 十年间,中国内地平均每年贡献 12%的欧洲工业行业收入,如果算上中国内地经济增长对其他地区需求产生的间接拉动作用,中国内地的影响还要大得多——最多可达总利润增长的 30-40%。图 9 显示了主要国家对中国内地的机械设备产品出口占其 GDP 的比重(包含转口贸易):在 2000-2009 年期间,德国的该比值在期末是期初的四倍、法国和瑞典则分别是 3 倍和 2.5 倍,而日本则是翻倍。中国内地房地产建设及投资增长显著放缓不仅会削弱其进口需求,还可能使国内生产企业增加对国外出口。这反过来也支撑了瑞银工业行业分析师的判断,即未来几年欧洲工业行业的长期增长率将低于 GDP 增速,目前发电设备和卡车行业已出现这种情况。
图表 9: 主要国家对中国内地的机械设备产品出口(包含转口贸易)
来源: OECD TiVA, 瑞银证券估算
除大宗商品出口国之外,韩国、台湾地区及其他同区域经济体对中国内地的敞口最大。受中国内地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供应链整合深化(特别是在韩国、台湾,以及电子产品行业)的拉动,除日本外的亚洲对中国内地的出口显著增长。供应链整合深化也意味着中国内地的贸易统计数据常常会夸大了中国内地作为最终出口目的地的重要性(图10)。如果我们将中国内地用于加工出口贸易的相关进口的影响考虑在内,那么韩国、台湾、马来西亚及泰国等亚洲经济体对中国内地的“真实”敞口将有所缩小(图 11)。
图表 10: 中国内地作为出口市场对主要经济体的重要性(对中国内地总出口)
来源: Haver,CEIC,瑞银证券估算
图表 11: 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内地的“真实”敞口(用以满足中国国内需求的对华出口)
来源: Haver,CEIC,瑞银证券估算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内地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稳步下降(图 12),这一方面因为发达市场需求下滑,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内地在部分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有所减弱(参见 3 月 27 日的报告《丧失竞争力、还是提升价值链?》)。中国内地加工贸易的变化同样体现在过去十年中国内地与主要贸易国贸易收支的变化上。2005 年之前,中国内地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同时对除日本外的亚洲的贸易逆差也有所扩大。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内地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下降,而对除日本外的亚洲贸易逆差也相应收窄(图 13)。
图表 12: 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稳步下降
来源: CEIC, 瑞银证券估算
图表 13: 中国内地对欧美市场和亚洲其他地区的贸易收支
来源: CEIC, 瑞银证券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