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中企海外投资深陷风险困境
2014-06-29 12:00730
5月13日,越南多地发生针对中资企业的打砸抢暴力事件。事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对投保企业在越受损及风险情况作了排查,上书广东省政府,建议建立海外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
导读:中国大部分民间海外投资游离于政府报备系统之外,有意或无意地放弃了政府提供的风险保障工具,一旦出事,只能风险自担。
越南暴力事件、乌克兰政局动荡、泰国军事政变,近期一系列突发事件,将中国民间的海外投资带入一个风险高发期。
5月13日,越南多地发生针对中资企业的打砸抢暴力事件。事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对投保企业在越受损及风险情况作了排查,上书广东省政府,建议建立海外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
东南亚是大陆民间资本海外投资的聚集地,这份调查报告将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甚至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都归入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较高的地区,称越南“5.13事件”、泰国军事政变以及中菲关系的持续僵化,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对中国政府的涉外管理能力都提出了严峻考验。
越南“5.13事件”后,受损企业目前面临理赔难题,让众多民间投资者一筹莫展。特别是那些绕开中国政府的资本管制,通过非正规渠道将资金转移出境的投资项目,长期游离在政府报备系统之外,得不到官方庇护,一旦出事,只能风险自担。
中资企业损失惨重
“我来越南已经几天了,有一大堆难题要处理,忙得焦头烂额,哪有心思过端午节呀?”电话那头,李德强显得很无奈和无助。
李是中山市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6月,他在中山投资成立了一家主要加工生产高尔夫球具的企业,鉴于当地人工成本几年来不断上涨,遂投资200多万美元,2013年7月在越南平阳省顺安县新加坡工业园区内建了一家分厂,同时把价值十几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0多万元)的整套生产设备搬过去,招工70多人,就地组织生产。
眼看新厂就要如期开工,没想到5月13日晚上遭遇“飞来横祸”。一批越南暴民突然闯入厂区内,生产和办公设备均被砸毁,员工吓得到处躲藏。具体损失没法准确统计,李估计“几十万是肯定有的”,万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
事发后,从中山派过去的7名管理员工,除1人留守外,其他6人均在5月15日买高价机票回国。24日,留守人员以及工厂所在的园区负责人电话通知李德强,称越南方面已经派人对受损企业进行财产评估核查,当地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暴力事件,希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经多方咨询,确认没有生命危险以后,李于5月27日率几名公司高管飞往越南,协助当地政府和越南保险公司对企业的受损情况进行核查。这时,当地治安状况已经恢复平静,周边企业都在陆续复工。
同在越南平阳省的高品家具(越南)有限公司也是中山台资企业开设的分厂,事发当天紧急疏散所有非越南籍员工,5月25日开始陆续恢复生产。另一家台资企业中山通用鞋业有限公司设在胡志明市的越南分厂,在“5.13事件”中损失惨重,员工放假两周,最近也接到通知,要求端午节后返回越南复工。
事发至今,尚没有任何外资企业从越南撤资。即使是受暴力冲击损失最大的台塑集团,虽然声称损失至少300万美元,但并未打算停止其在越南新建的钢厂项目。由于有3000多名大陆员工被疏散撤回,目前该项目暂时无法复工,台塑集团预计工期至少延误一两个月。
其实,只要厂房和设备还在,资方不敢轻言撤资。以李德强为例,他的新工厂已经可以交付使用,只要择日把生产设备搬过去,就可以招工投产。“总投资200万美元,怎么可能说撤就撤?”他向记者坦言,只要越南合理赔偿损失,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应该不会有企业搬走。“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原计划投资越南的企业,改变计划,转投东南亚其他国家。”
越方理赔诚意不足
越南媒体披露的越南官方内部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次持续两天的打砸抢事件中,共有350多家企业受到暴力冲击,其中190多家为台资企业,近20家为大陆企业,还有部分港资、韩资甚至日资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而台湾“经济部”统计认为,共有224家台资企业受到暴力攻击,其中有18家遭纵火,有5家企业被完全烧毁,具体损失情况仍在统计中。
相对台资企业,大陆企业的受损情况要轻些,以美的集团的越南工厂损失最严重。美的集团向中国出口信保公司反映,旗下美的制冷设备(越南)有限公司和美的生活电器(越南)有限公司,受到数千越南暴民冲击,厂区公共设施和办公场所被砸抢,仓库库存产品被洗劫一空,生产线被部分砸毁。
事后,中方人员及时撤回国内,两工厂(投资均为2500万美元)均被当地军队临时接管,目前仍然停工,具体损失有待测算核实。另外,美的在越南的销售公司(年销售额超过6500万美元)已发生当地经销商拖欠和拒付情况,具体金额尚在统计中。
5月15日晚,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同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范平明紧急通电话,就暴力事件表示强烈谴责,提出严正抗议。台湾方面也于5月21日派代表团奔赴越南,正式向越南政府提出赔偿要求。其中,台塑集团向越南政府索赔300万美元,成为首家向越南政府索赔的外企。
那么,在企业赔偿问题上,越南方面有何动作?据当地媒体报道,5月21日上午,越南总理阮晋勇召开会议,政府办公厅随后发出通告:越南政府将允许受损企业延迟缴纳税款,延长期最多可达两年;将考虑减少受损企业应缴纳的进出口税款;减少受损企业应缴的特别消费税30%,但减税总额不超过受损的规模;考虑豁免或者削减受损企业的土地租金,帮助外国来越工作人员获取签证;提供优惠贷款等。
记者了解到,越方工作人员从5月23日开始陆续进入各工业园区,帮助受损企业核对、确认受损情况。但对越方提出的赔偿办法,多家受损企业的高层人士均表示“不愿意接受”。
“减税要减到猴年马月才能赔足损失!这种赔偿办法说明越南政府诚意不够。”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资企业老板对记者直言,越南政府必须道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任何类似事件,尽快公布外资企业的损失情况,并以现金赔偿损失。
“企业损失多少,越南政府就应该赔多少。”中国出口信保中山办事处副处长宁自强认为,越南政府减税或延缓交税的赔偿方式,与企业损失完全不成对等比例。
海外投资知多少
出口信用保险是中国政府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的一项国家保障,也是企业的一个避险工具。然而,越南“5.13事件”后,中国出口信保公司广东分公司对广东省投保企业在越南的经营及风险情况作了排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2013年至今,该公司承保广东企业对越南投资项目4个,涉及投资总额为16.71亿美元;承保广东企业对越南的工程承包项目4个,涉及投资总额3.15亿美元。号称“制造业大省的广东”,只有区区几家企业、几个项目投保,让人难以置信。
按国家政策规定,出口信保只能受理那些在政府外经贸部门报备的海外投资项目,那些未报备的企业,只能自行承担海外投资风险。“目前到底有多少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外经贸部门不清楚,我们更不清楚,谁也说不清!”宁自强两手一摊,深表无奈地说,大部分民间海外投资游离于政府报备系统之外,有意或无意地放弃了这个风险保障工具。
越南官方公布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大陆对越南直接投资项目977个,协议总额约70亿美元。另据《越南投资评论》3月16日报道,截至2014年2月20日,越南累计共有外商直接投资(FDI)项目16053个,注册资本总额2347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项目共998个,注册资本总额72.9亿美元。
中国出口信保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该公司在海外项目险越南国别项下,涉及有效保单责任余额80余亿美元。中国企业参保投资额竟然比越南官方公布的大陆投资总额还要高。
显然,越南官方也没法提供大陆企业准确的投资数据。原因是很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有意避开正规渠道,通过地下钱庄将资金转移出境,绕道香港、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然后进入越南,表面上看不出是大陆企业。“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至今仍得不到解决。”宁自强说。
从中山市外经贸局报备电脑系统记录来看,截至2013年底,中山市赴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企业共有9家(泰国2家,柬埔寨2家,新加坡1家,菲律宾1家,越南3家),而且都未参加出口信保。中山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说,投资越南的3家中山企业,只有李德强的工厂受冲击,另两家企业因在越南河内地区而免遭祸害。
其实,当地投资东南亚的企业远远不止这9家。大量民营企业未经外经贸部门报备、外汇管理局审批,通过非正规渠道把资本转移出境。这类企业究竟有多少,海外投资规模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遇到的风险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谁也不能保证企业不出事,”宁自强说,这次越南暴力事件提醒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一定要主动向政府报备,向中国出口信保投保。
民企“不稀罕保障政策”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的承保范围,主要包括征收、汇兑限制、战争以及政府违约四个方面。“这类保费都在千分之二以内,而且省财政承担70%。”宁自强举例说,一家中国企业假如在越南投资1000万美元,只要每年交付1万多美元保费,就可以化解上述所有投资风险。
既然国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如此强有力的风险保障机制,为什么大量海外投资还要规避正规渠道并弃保?中山市外经贸局人士对记者坦言,中国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公民每年购汇额度只有5万美元,政府对企业赴海外投资的审批比较严,企业要把资金转移到海外,正规渠道往往走不通。
目前,凡是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可以直接在地方外经贸局官网上申请报备,由省级外经贸部门在网上办理备案,一般而言,这个报备过程不超过5个工作日;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则要根据投资项目的不同类别,填写书面材料交给地方外经贸部门,然后转由省级外经贸部门报批,不同的项目类别所需要的报备时间不同,一般在15个工作日左右。如果该海外投资项目涉及到重点行业或重点地区,则需要经国家商务部审批,在获得外经贸部门的备案之后,才能向地方外汇管理局申请用汇指标。
记者调查发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最大障碍是资金汇兑问题,虽然整个报备手续不算繁琐,但由于向外汇局申请外汇额度比较困难,很多民营企业都不愿走正规渠道,宁愿通过贸易融资、地下钱庄、国外私人银行服务等各种非正常渠道把资金转出境外。
中国政府目前已与100多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企业赴海外投资,人身、财产及相关利益均受投资所在国保护。根据国际通行做法,企业只有向政府报备,有关信息才能向中国驻外使领馆通报,在海外一旦发生风险,就可及时得到使领馆和投资所在国政府的保护和帮助。
对于未向政府报备的海外投资项目,中国政府目前并没有强迫企业补办报备手续,而是通过专项资金、贴息贷款资金、出口信保等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报备,但效果并不理想。以中山市为例,尽管补办报备手续并不需要附带任何条件,政府也不要求企业把经营利润从海外转回国内,至今仍没有一家企业补办报备手续。
当地某电器公司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投资近百万美元,董事长黄晓向记者坦言,如今政策像天气一样变来变去,为了不受官方约束,他们甘愿自担风险,“不稀罕政府那些保障政策,自己多注意一点就是了”。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
特约撰稿员/黄海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