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钢铁产业任重道远
2014-06-29 10:19991
这些年来,中国钢铁业正经历着由辉煌到沉寂、由峰端到谷底的痛苦过程,一路从“高帅富”滑向“矮穷挫”。就吨钢利润而言,由高峰期的将近1000元下滑到2013年一季度的0.43元,两吨钢的利润加起来买不了一支冰棍。
文/秦 凯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沈国儒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自律部主任
这些年来,中国钢铁业正经历着由辉煌到沉寂、由峰端到谷底的痛苦过程,一路从“高帅富”滑向“矮穷挫”。就吨钢利润而言,由高峰期的将近1000元下滑到2013年一季度的0.43元,两吨钢的利润加起来买不了一支冰棍。钢铁行业利润骤减、经营困难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粗放式经营、无序型发展积累下的诸多矛盾,尤其近年来在转方式、调结构、保稳定、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使得钢铁产能过剩、需求下降、成本上升、利润减少、节能环保、污染治理等矛盾和问题更加趋向于复杂、加剧甚至激化。要扭转这种不利局势,必须抛弃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实施联合重组,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提升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然这会涉及国家体制机制,企业经营观念,财政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改革调整问题。
从金融作用与防范风险角度来看,面对“高产量、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将成为钢铁业运行常态的状况,银行业需要由简单粗放、表象化的传统信贷管理向深度关切行业动态、政策走向、市场状况,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产品销售、货款流向等全方位、全过程信贷管理发展。既要管好贷款存量,防范风险发生,更要加强新增信贷资金的使用管理,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促进钢铁业“限产、减排、提质、增效”,在促进钢铁工业走出低谷,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运用金融杠杆,支持行业转型升级。把推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银行信贷的重要导向,大力支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进兼并、重组、联合,阻止盲目建设,抑制投资过热。一是依据现有钢铁行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产品、更新设备、延伸工艺、提高质量、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在产品品种上,积极支持企业发展能源、交通、汽车、国防军工等部门需要的、目前国内短缺的冷轧硅钢片、石油专用钢管、大型电站设备专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限制增加型线材、窄带钢等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在企业构成上,主动采取措施,促进联合,支持重组,扶优汰劣,促进行业结构优化。二是运用金融杠杆抑制过剩产能。结合国情、省情、行情,制定完善信贷支持与退出计划,原则上不支持新建设钢铁项目,尤其粗钢等初级、低端、低价值产品的生产。对于凡未经国家审批的新建钢铁企业,特别是高炉、转炉和电炉建设;对于在长线产品过剩区域继续增加长线产品生产能力的,银行要旗帜鲜明地拒绝支持。避免一边淘汰落后、一边新上项目,越减越多、浪费资源、恶化环境的现象重演,以实际行动贯彻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削减过剩产能的意见。三是引导投资行为,发挥民间资本效益。针对长期以来民间钢铁行业投资趋之若鹜的状况,要认真利用银行业机构对社会投资的引领作用和在信息资源、市场了解、行业研究、政策把握等方面的优势地位,提供信息,搭建平台,穿针引线,引导民间投资沿着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优质高效方向发展,避免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冲动投资,低效投资,提高民间资本投资成功率。
推行分类管理,保护信贷资产安全。依据企业是否具有规模优势、技术与产品的先进水平、立项和环保手续是否齐全、原材料供应与来源、产品销售及运输优势是否明显等标准进行分类,对于优势明显的客户,继续加强和扩大合作,促进企业发挥优势,提高竞争力;对于优势一般的客户,以维持现有业务关系、授信额度为前提,加强贷款后跟踪管理,保证资金效益;对于基本不具有优势、环保问题突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订单数量下滑、销售利润微薄及亏损的企业,采取压缩授信、加固担保等风险防控措施,防范挤占挪用风险,并制定退出计划,视具体情况适时退出。同时,还要通过加强信贷产品、时间期限、担保结构的优化来降低资金风险,比如对于当前普遍通行的互保、联保、关联保等客户,要想方设法加固或追加担保方式,提升对此类行业客户资金使用的管控能力,保证信贷资金安全。
严控新增授信,促进信贷作用发挥。首先,新增授信必须符合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规定,增信企业主要装备必须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符合国家环保管理要求,环保、立项、土地等相关批复手续完整,装备水平在较长时期内能在行业内保持相对领先。必须选择产品适销对路、产业链完整、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的国有企业以及企业产业链长,上下游产品配套完整,企业所在地靠近原燃料生产或集散地,或靠近市场,交通便利,具备物流优势,或拥有矿山资源的企业。其次,实行绿色信贷,落实环保“一票否决”。一方面,加大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并得到国家主管部门表彰、推荐、鼓励的企业和项目,优先支持;对因为增加环保投入而导致成本相应增加的企业,积极支持;对自觉压减过剩产能、转产转制、转业提效的企业,主动支持。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对污染企业、项目的免介入和退出措施。对能耗、污染不达标的企业,对虽达标但不稳定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不明确、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不予介入;对有关方面认定公布的耗能、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企业,要采取措施逐步压缩直至收回授信;对于不按规定进行环保改造,或虽进行改造却只为掩人耳目故意不运行环保设备的企业,拒绝合作,已经合作的加快退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增进信息交流,未雨绸缪加强防范。一是建立银行业机构信息交流、合作机制。面对钢铁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普遍的情况,必须考虑将各家银行在耕耘钢铁行业企业过程中所积累的市场、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宝贵的资源进行横向联合,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信息共享,这对于提高银行管理效率,提高对有关风险的预判能力和前瞻性,并形成统一意志,共同采取应对措施,做好金融风险防范。二是建立钢铁行业和贷款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交通部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机构信息交流与沟通,尤其加强重点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子公司结算账户和现金流的监测,突出并表风险管理。当前还要重点关注规模较小钢铁企业、处于淘汰边缘企业、环境治理不达标企业、列入限制发展名单企业的运行情况,实施信贷资金的有序退出。对已经出现信用风险的企业,要千方百计加强资产保全措施,想方设法防范信贷风险。三是共同应对兼并重组。高度重视、认真防范兼并重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重点做好贷款合同的重新签订确认,落实债权债务责任,防止因兼并重组出现债权悬空。对实施产能整合的企业,银行可通过定向开展并购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重组兼并。四是防范贷款集中度风险。各银行机构之间要加强联动,尤其是对贷款数额巨大、在多家机构均有贷款的龙头企业,应做到企业信息互通有无、贷款额度心中有数,防止出现超额授信、资金额度难以监测问题。
实行跟进管理,化解钢贸经营风险。对于钢材流通行业,一直以来银行基本采取存货质押或连带担保的授信方式。但自2012年以来,随着钢材流通领域风险在上海、江浙一带的集中爆发,一些企业为求生存选择铤而走险,重复质押、质押物不足值、以次充好等问题屡有发生。钢贸行业生存环境的恶化,使得钢铁生产企业失去了钢贸商承销、经销的行业蓄水池功能,下游销售渠道不畅,又导致上游钢铁生产企业的经营形势更加严峻,钢贸风险向上游生产企业蔓延、传递的可能增加。对此,各家银行要保持高度警惕,可依据不同钢材市场、不同钢贸企业、不同贸易方式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帮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逐步替代或弱化连环保、互相保、市场保等难以完全保证贷款安全的贷款方式。同时,还要注意软着陆,防止由于银行“一刀切”式的抽回贷款,可能引发的行业性、系统性、整体性的风险事件。
实施有保有压,支持优势企业发展。目前,银行系统对钢铁行业实施了更加严格的信贷政策,在减少信贷规模的同时,出于企业风险增加的原因,还提高了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经营困难。据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重点钢铁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2.17%,而2013年同比下降2.99%。财务费用大幅上升,有企业内部原因,也有国家利税政策调整、银行贷款利率提高、治理污染费用增加等外部因素。对此,银行业机构要本着对银行资产、对企业生存负责的态度,想方设法帮助钢铁企业走出低谷。要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扶优限劣的信贷政策,对符合产业发展政策、产品有市场、效益有保障、管理运作规范、生产经营正常的钢铁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并综合信贷资金成本、银行风险溢价、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适当降低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摆脱困境,为钢铁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而积极努力。
本文摘自《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5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