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所有外储短缺国发行中国国债
对于中国来说,对外发行国债的好处同样是一石二鸟,一方面是恢复出口增长格局,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出口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同时增加国内的流动性供给。
“两会”期间,有关中央政府将在香港直接发行国债的报道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沿海诸省亦踊跃争取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这令人相信,人民币国际化即将破题。
简单地讲,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赋予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结算功能,并由此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早在去年9月,我便在一篇题为“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怎样的危机”的文章中指出,虽然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表现为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但对世界经济的真正危害,在于美元作为贸易主要结算货币,随着各国储备的迅速减少而失去对贸易的支持,并在贸易萎缩的情况下令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道理很简单,事实一再证明,世界经济增长是由贸易增长推动的,而贸易增长是由具有贸易结算功能的储备货币增长推动的。
作为实证,中国经济之所以在1600年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接近30%,是由当时发生在中国与西欧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增长推动的,而后者又是以白银这一当时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供给快速增长为前提的。同样的道理,二战后,如果没有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充当储备货币的角色,并以美元对黄金的官平价自由兑换加以促进,由此在外国美元结存或以美元为主的世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同时,迅速恢复了世界贸易增长的格局,全球性的战后经济复苏以及随后的大发展,都是不可能的。1990~2006年,来自WTO的数据显示,世界货物贸易累计增长了2.49倍;来自IMF的数据则表明,世界外汇储备的累计增幅为更高的2.63倍,由最初的0.9万亿美元增长到3.38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GDP的累计增幅为1.21倍,其中,较不依赖贸易增长的高收入国家GDP增幅为1.03倍,较依赖贸易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GDP增幅为2.12倍,最依赖贸易增长的东亚国家GDP增幅高达4.46倍。
没钱做不成买卖,没有储备货币则做不成进出口贸易。
说到储备货币短缺对贸易的影响,重要的还不是对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影响,毕竟它们是美元和欧元这两个主要储备货币的发钞国,而是对储备国贸易的影响。
这在今年前两个月的中国贸易数据当中已有所表现。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66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2%。其中,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前3大贸易伙伴的贸易表现均优于同期贸易总体水平,而对香港及亚洲其它国家的贸易表现均落后于总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后者在金融危机当中因外资流失与出口形势恶化而损失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其中,韩国的外债已超过外汇储备,以至于韩国严格地讲已成为外汇储备的负资产国家。
曾有分析认为,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结盟,以及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形式。但是,考虑到周边国家国际收支情况不断恶化,本币贬值势头明显,因此,本币互换的结果,无疑是中国因互换吸收的外国货币贬值而形成汇兑损失。这显然不是中国所乐见的,更重要的是限制了以货币互换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
必须承认,向外国,首先是周边国家,随后是所有因外汇储备严重短缺而失去与中国贸易机会的国家发行中国国债,是人民币国际化最理想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途径。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到了没有钱就做不成贸易的时候,绝大多数国家都会接受人民币国债。
对于外国来说,接受或购买中国国债的好处,一是可以弥补国际收支不足,确保贸易的可持续性及其国内经济的稳定,二是可以在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获得可观的汇兑收益,由此进一步增强国际支付能力。
对于中国来说,对外发行国债的好处同样是一石二鸟,一方面是恢复出口增长格局,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出口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同时增加国内的流动性供给。关于后者,对外发行的人民币国债透过贸易的管道流入国内,当然足以增加国内的流动性供给。这对于舒缓银行体系的信贷扩张压力意义重大,至少是改变国内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一个途径。
应当说,对外发行国债,依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形式,随后似乎还有人民币对外贷款。而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形式,当然是指人民币正式被国际货币体系接受为储备货币。到那时,人民币将在世界上畅通无阻。
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所带来的好处,就是美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之后带给美国的好处。如果没有外国美元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对美元储备国发行美国国债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供给,美国经济早已失去了增长动力。
顺便说一句,争取成为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确是国内出口发达地区走出经济减速的途径之一。出口企业同样如此。